注重主体体验,尽享朗读之乐

时间:2022-06-29 07:52:43

注重主体体验,尽享朗读之乐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朗读的快乐,是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深悟文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把握情感,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属于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朗读的快乐。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主体体验 朗读乐趣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学习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的学习,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和感悟、反思和批判。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因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要务。

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热闹非凡,朗读成为小语阅读教学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可谓是“读”领。可是,忽视了学生内在体验的朗读,存在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流于形式,忽略实质”、“指令过剩,自由不足”、“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学生体验性学习情感缺失”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认为: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且“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清人唐彪),也就是说,书读到一定程度,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就把语言和精神营养转化为了自己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朗读体验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属于自己的体验呢?在跟随吉春亚老师两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朗读时的出色表现。下面我以吉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享受语文朗读乐趣的体会。

一、在情境中体验,引导朗读有声有色

例:古诗《所见》课堂实录片断

师:快看,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他还唱起了歌。我们跟着小牧童一起唱起来吧。

(生拍着手唱歌。)

师:看看诗中,哪句诗是写了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儿?

生:是第一句。

师:你来读读。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师:找得真准,谁再来读读?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师:“林”什么意思?

生:树林。

师:那“林樾”指的就是茂密的树木(看图)。小牧童清脆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茂密的树林里,自己先试试读好第一句。

生练习。指名读。

师:声音不够远。谁能读出“歌声振林樾”,那歌声很美,传得很远的感觉?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生读。

师:老师也想要读一读。(师范读)

师:同学们再来练习一下吧。

(师指名三个同学读,都读得比较到位。)

教学中,师生一起走进了小牧童唱歌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读诗句整体感知画面,再通过重点词语“振林樾”的体会理解诗句,最后通过朗读来表现“歌声振林樾”的画面,读出了小牧童歌声很美,传得很远的感觉,呈现了自己体验的结果。在朗读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记住此处是重音,彼处是停顿,以他人的情感体验代替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此这般,就会失去自我体验、表达自我情感的机会,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因此,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生们会读得有声有色。

二、在品悟中体验,引导朗读有理有据

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例

教学时,老师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有怎么不一样的行为?学生充分交流后,请班里公认的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来读课文,然后老师再声情并茂地朗读,两相对比,学生们一下子感觉到了自己朗读的差距。这是老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标,这个标就是能不能读得更好一些?让学生有了朗读的目标。显然,学生们不可能一下就读好,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了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妈猜不出他的心思而“摇了摇、狠狠摇、闭眼摇”三个不同的动作加以揣摩,学生们感悟出了严监生为了那两茎灯草焦急、担心致绝望的心情,深入把握住了人物的心理,学生们再读的时候读得更生动了。

事实上,学生们结合自己对课文的体会来读,不光读得到位,而且都非常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努力想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当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让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丰满起来,然后带着自己的体验来读课文,就一定能达到朗读的目标。“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才是“读”之要义。

三、在表演中体验,引导朗读有情有趣

例:文学欣赏课《孤独的李白》课堂实录(片断)

师:李白在去敬亭山之前,十四年在皇帝旁边做事,唐玄宗特别欣赏李白的文采。李白在皇帝身旁待了三年,有的官员就看不惯李白了,李白受到牵连,被赶出了宫门,他到处流浪,流浪到了敬亭山。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

生:《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师:这鸟就如同我身边的官员都离我远去,这云就如同我身边的其他同事也都离我远去,只有我和敬亭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不厌。假如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是李白,一个是敬亭山,你们看不厌会说些什么呢?大家交流一下。

生和同伴交流。

师:会听讲的孩子他一定会说得好。哪两个同学来交流?

生1:我扮演李白。

生2:我扮演敬亭山。

生1:敬亭山啊,连皇帝也把我赶出宫去了,现在只有你和我相伴了。

生2:我是你不离不弃的朋友,我会和你永远相伴的。

师:哪一组再试试?

生3:我是李白。

生4:我是敬亭山。

生3:敬亭山啊,我现在没有了荣华富贵,在宫里也受到了官员们的排挤。原来欣赏我的皇帝,重用我的官员们都离我远去了,你说现在我的才华该怎么发挥啊?

生4:年轻人,你不要担心,虽然你现在很孤独,但是你非常有才,早晚有一天你会被人认可的。现在我在你身边,一定会不离不弃,不也很好吗?在美景中欣赏,忘记烦恼,你一定会成功。

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表演是一组比一组好。带着我们刚才的理解,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读得更好。一起读――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从整个小学的教学来看,其朗读教学的渐进性是非常清楚的。从整个一篇课文来看,要遵循“读准―读通―读流利―读出感情”这样的一个操作过程。从具体的片段教学来看,根据片段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但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说(演)得有特色,能带动学生读得深化,读得入情入境,也能推动学生“说”得有声有色,实现读与说(演)的结合,实际上既是完善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又是言语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含英咀华品真味的口语表达,有助于学生的言语和精神在读说(演)结合中同构共生,在读说(演)结合中不断升华。

四、在写话中体验,引导朗读有滋有味。

例:《月球之谜》的教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列举月球之谜时,先列举现象,然后用一个提问:“难道这些尘土都有杀菌的本领吗?”揭示科学家的推测。教学中,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部分,感悟表达方法,明白现象和推测关系之后,再次朗读感受“难道……?”这个句式为月球之谜增添的神秘感,进而体会句子的精妙。文章中的第六自然段是利用一种现象提出了两种推测。教学中,学生分两个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感悟两种推测应该如何来表达。最后,学生运用“难道……”或者……“也许……”等句式,用拓展的月球之谜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推测,并且读出月球神秘的感觉。与读结合的写,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又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能强化言语形式。学生通过朗读自己的写话,又加深了对月球神秘的体验,让这种体验变得有滋有味。这确实是一石多鸟之举。

总之,课堂中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的亲历与感悟,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且是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方式,把握住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将阅读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朗读的乐趣。

上一篇: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