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06-29 06:14:28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构建汽车服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构建基于汽车服务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然后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和师傅的选拔培养机制,再就是形成校企交融式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 2011 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1],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

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其办学宗旨,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它在课程环节设置上更多的强调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这既符合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的教学目的,也符合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现代学徒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特征与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为我们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2]。”显然,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不仅要掌握专业相关的显性知识,更要掌握默会知识,汽车服务类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获得,默会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组成:一是“师傅”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二是“徒弟”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领悟及身历其境的“历练”,两者缺一不可[3]。一个高明的汽车维修师有时单凭听觉或触觉就可以判断出汽车和引擎的种种故障,这依靠的就是默会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的学生要掌握默会知识必须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下面分三个方面来阐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构建基于汽车服务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实施现在学徒制的专业课程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调研,汽车服务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售前,售中,售后。我们可以在这三个环节设置核心课程,售前主要是要掌握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心理,售中主要是商务礼仪和销售实务,售后主要是维修接待等。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2)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和师傅的选拔培养机制

构建汽车服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和师傅的选拔培养机制。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模式是学校与家长一起努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先是在开学的时候让家长参与进来,告诉他们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学到真本事,他们先要自己去找一个专业相关的师傅在学校备案,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而且这个师傅有的跟学生本来就是认识,只是没有撮合,现在学校给他发个聘书并布置一定的任务,这样做效果会很好。对于没有资源的学生,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帮助他们找到师傅。那么师傅有了,自然不愁实训基地的选拔。

(3)形成校企交融式评价体系

理论考核主要以情景实操项目为载体,围绕实际工作任务,包括与客户的交流问题,诊断的思路和工作流程,系统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故障的检测和判断方法,操作规范及安全环保意识等灵活开展;实践考核与企业学徒考核相结合,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典型工作项目,融入企业技师认证标准,模拟企业氛围,再现企业工作场景。

企业学徒考核,从工作态度、学习与实践、待人接物、与人沟通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具体量化。指导教师每天为学生评定一次,部门经理每周评定一次,品牌经理每月评定一次;学校带队教师配合企业,掌握情况、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使得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相关的显性知识,而且掌握了默会知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

[2][英]波兰尼 .个人知识(许泽民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 黄享苟,郭自灿,陈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1, 32(26)

上一篇:开动群体智慧,打造年级文化 下一篇:浅谈集贸市场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监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