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9 05:37:50

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石油企业是我国较早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应积极做好应对数据的各项准备工作。该文探讨了石油企业计算机信息化数据管理中的问题,结合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优化信息化规划设计及提升数据获取、存储、计算和共享能力,使其信息化建设可取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企业 信息化 数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59-02

随着世界大踏步地进入信息时代,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及时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与处理。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性企业,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点,需要对数据应用和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变革。数据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错综复杂的价值关联超出了传统技术能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石油企I信息化数据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1 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概述

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标志着石油企业信息化程度,在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下的数据计算、存储和分析的成本越来越低。石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及效果对其在整个行业市场中所具备的竞争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据预测,未来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与处理搜索和分析。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对相关技术持续跟踪。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大力培养。

(1)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数据总量增长迅猛,在信息管理上基本完成数据标准。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要素,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和标准服务平台。中国石油从事的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管道储运等业务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需要全面推进以EPR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建立统一、集成、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快专业应用系统建设。结合中国石油“资源、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实现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管理。

(2)在基础设施上,有效利用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形成畅通、安全、便捷、可靠的网络体系,重新审视历史积存和正在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以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为基础,发掘出超乎想象的价值。以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为重点,帮助中国石油提高勘探开发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形成比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油气开发力度并不断发现新的油气资源。各项信息工作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完善,实现新的油气增产。基本建成总部和所属单位两级信息管理机构,通过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支持油田生产规划与决策。

(3)基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通过有效的内部技术支持服务网络,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提炼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帮助中国石油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潜在需求。制定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完善数据收集分析和监测体系。通过信息安全标准及管理与服务规范的制定工作,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以扩大市场份额。

2 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入库率低和管理分散,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阻碍。其与迅猛发展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无法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应根据需要对所管理的数据库进行修订,使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但由于不是统一部署、统筹安排,会不断产生着大量的管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数据转换、抽取,以此来促进业务创新和开发潜在市场。但其大大浪费专业人员的时间,累积了海量的异构数据。

(1)标准执行缺乏相关的管理手段,无法开展定制化服务与管理。增加了信息化数据管理的执行难度,加之移动互联网络、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导致了信息系统标准不完善。数据的范围、类型和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传统的、低效率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在对外油气合作开发过程中,大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无法建立良性互动的竞争合作关系,同时也导致了数据的多值性和歧义性。

(2)软件应用集成度低,无法实现从挑战向机遇的转化。目前,大部分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报表的编制,需要与专业技术公司共同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软件的应用层面低,无法在新的变革浪潮中占得先机。数据的简单查询、汇总,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管理效率没能得到实质性提升,中国石油必须考虑引进和应用性价比更高的工具和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深层次信息挖掘,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难题。

(3)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带来数据量爆发式的增长。协同工作等功能的软件还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对重点资源国地缘政治、经济动态加以分析和把握。综合水平也带来一定的弊端,中国石油需做好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准备。国内石油企业的数据管理大部分仍旧存在着资源分散的问题,还需改善数据搜索的效率和效果。信息综合化水平低所带来的弊端使企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对存储容量、传输速率、计算速度等要求更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进程,无法构建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扩展性的并行分布式计算环境。

3 关于石油企业信息化数据管理方法

石油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等的整合和发展。其信息化的复杂程度更高,制定对用户最有吸引力的信息投放时间、内容和方式。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分步实施,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切实解决信息化的问题,积极跟踪、适时引入并试点实施,科学地实施信息化战略,增强计算与存储能力。

(1)数据是信息化的源头,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已较为成熟。没有数据上层应用没有实际意义,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数据应用和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数据是企业的共同资产。实现数据一次录入系统,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多处共享应用,建立涵盖企业全局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合作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制度,形成更为科学的数据价值发掘和应用模式。充分结合应用,进而搭建跨地域、跨部门、跨专业的企业级数据应用中心。

(2)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抽取、清洗、转换与加载机制,才能最大化发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的全局共享和专业应用服务,实现数据充分共享。加上企业管理体制和观念上的差距,凡是与数据应用相关的支撑内容都应纳入其中。尽快建立一套以数据管理为核心,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人才体系在内的石油企业信息化工作框架,加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简化企业里部门间的沟通流程并深入分析企业的业务现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改变将引领中国石油不断创新。

(3)技术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实现形式,需要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加强管理基础,通过合作培养、对外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从数据统计、审核、整理阶段,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规范数据管理的步骤,帮助中国石油实现对网络舆情、社会动态以及国际形势的监控分析。实现企业业务和管理的精细化,持续优化信息化顶层架构设计。提高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在不同部门的畅通并降低协作成本,实现对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勋,古志民,郑超.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2):429-433.

[2] 纪荣艺,周英操,樊洪海,等.石油集团企业的云计算战略[J].信息技术,2011(3):18-21.

[3] 刘希俭.企业信息化实务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上一篇:网络媒介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服务策略 下一篇:男高音关闭唱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