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带到北京,把中国展现给世界”

时间:2022-06-29 05:33:27

“将世界带到北京,把中国展现给世界”

译/关常新

我曾于1989年应周广仁教授之邀,首次来到中国,那些钢琴学子的热情、开朗,对钢琴学习的热切与渴望是那么感人,时至今日仍令我记忆犹新。从此,我时常回访中国,并且这种记忆随着我到中国次数的增多而加深。对我而言,中国音乐家的崛起――尤其是钢琴家――并非是像一般西方人所传言的那种突如其来的奇迹,事实上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更是那些开明的中国教师将海外专家的建议融入自己出色的辛勤教学的成功佐证。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就曾涌现并培养出两代才华横溢、享誉世界的钢琴人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至今一直活跃在乐坛,这当然离不开当时的苏联专家及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然而,时代、国情和许多条件的限制使中国绝大部分的琴童学子难以接受到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专业教学,即便是小部分幸运的学生得到进入专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也不容易接触到来白西洋音乐国度和地区最新的演奏及教学发展状况。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在经过自身的努力发展和开放改革,已使不少学生有能力和条件留学海外,而那些不具备留学条件的学生和赴海外进修的教师也能通过不同渠道和媒介接触并了解西方在演奏及教学方面的最新发展。例如多年前,每当我回访中国时,总有中国的钢琴老师请我帮忙复印些在中国没有的但又较为重要的钢琴乐谱带进中国给他们,可如今,在中国主要的城市及专业院校,优秀版本的乐谱已不难找到。与此对照的是在西方,古典音乐市场正在萎缩,在绝大多数的音乐会中放眼望去多是苍苍白发,少有中年人入座,更不要指望有多少青少年及学龄儿童出现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更易获得高收入的专业和工作,连西方国家的评论界也开始注意到由于缺乏刻苦训练的耐性及意志力,各类大小的音乐比赛获奖者名单中已出现越来越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了。中国的郎朗、李云迪、陈萨等年轻优秀的音乐家已享誉世界乐坛,这绝对离不开他们在中国的老师自身高水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们不断进取,同时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眼光,使他们的学生能得到交流机会,接受海内外专家的指导。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琴童学子们真正能到更有利的艺术环境中进一步学习并接受熏陶的人数是非常有限的,而这对他们的成长又是至关重要的。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得到名家的演奏音像资料并不难,但是真正去培养下一代的音乐家,零距离的教学活动是不可替代的。

25年前,当我为了进一步学习不同艺术家不同的优秀之处创办了自己的艺术节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创造艺术环境的重要性。我相信从事艺术的人只有不断地处于不同的艺术思维和意识的交汇融合之中,才会避免艺术灵感的源泉枯萎衰竭;只有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使自身不断提高。这25年间我自己在举办艺术节中的收获证实了这种作用。我很早便预感21世纪的音乐强国必将出现在亚洲,众多等待着艺术环境熏陶的有才能的中国学生使我有了在中国举办钢琴艺术节的想法。2001年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成立并使该院成为亚洲第一所“全斯坦威钢琴音乐院校”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对该院的考察并与年轻的系主任李民教授的沟通,使我看到钢琴系充满活力的办学思路和建系目标,以及优秀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几年的酝酿及筹划,2006年中国音乐学院国际钢琴艺术节于9月26日至10月8日成功举办了!

中国业已成为国际乐坛的一部分,能在北京举办国际性的钢琴艺术节是令人兴奋的。这一活动是由基于成功举办多年的得克萨斯国际钢琴学院艺术节(Piano Texas Interna-tional Academy & Festival,Fort Worth,Texas)发展而来的。得克萨斯国际钢琴学院艺术节创立于1981年,多年来该艺术节汇聚无数职业音乐家为那些立志投身钢琴音乐事业的人提供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国际钢琴艺术节同样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不同学派的杰出演奏家和优秀教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有参加者进行钢琴音乐的“头脑风暴”。高密度的大师班公开课教学、体现不同个人艺术特征的艺术家示范演奏会,提供大量信息而又激发灵感的专题讲座及讨论,为学员们提供将他们在大师班公开课中接受的指导付诸实践的演奏会,不断撞击出每个人头脑中的艺术火花。艺术家们为中国学生的才能心动,而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又激发出艺术家们的精彩授课,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参加者,都在彼此进行艺术思维和意识的熏陶。而在短短的不到两周内,我们从中获得的养料,足够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慢慢吸收和消化,并运用到自己的演奏和教学中。

这次成功的经历,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钢琴艺术的发展在中国所拥有的广阔空间,也看到了这样的艺术节对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的作用是巨大的,我期望能够继续与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进行更加紧密地合作,把我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通过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这个“平台”与中国的同仁们共同分享。我还期待着明年――2007年――我们将再次与“世界”相聚!

上一篇:朱利亚学院两位老一辈的钢琴教师(二) 下一篇:梅西安与他的《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