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时间:2022-06-29 02:13:41

高校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所以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双重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态度,与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密切相关。为有针对性地对我院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1148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认知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对我院一、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8份,回收率为95.67%。其中男生579人,女生569人,一年级学生612人,二年级学生536人,三年级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未能取样。调查方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咨询行为、对心理健康知识渠道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期望等等,共计20个题目,其中单项题目15个,不定项题目5个。对所得数据用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对于“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的问题,40.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于“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的问题,10.2%的学生表示极其关心,25.9%的学生非常关心,45.2%的学生比较关心,有一点关心和一点也不关心的学生分别占16.6%和2.1%。对于“如何理解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的问题,6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问题,4.8%的学生认为两者等同,32.6%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继续加重会变成精神病。对于“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问题,30.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5.3%的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64.3%的学生认为两者互相影响;10.9%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会遗传,70%的学生认为不会遗传,19.1%的学生表示对此不了解。

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识和寻求咨询的态度行为对于“学院是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的问题,3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8%和2%;对于“是否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问题,42.8%的学生有顾虑,33.3%的学生没有顾虑,态度不明确的学生占24%。至于产生顾虑的原因,35.7%的学生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24.8%的学生是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10.6%的学生是怕得不到帮助,4.8%的学生是怕对教师产成依赖,2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反应,7%的学生认为其有精神问题,49.6%的学生认为不是精神有问题,43.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碰到烦恼会找谁倾诉”的问题,64.3%的学生选择好朋友,10.3%的学生选择恋人,6.5%的学生选择父母,4%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教师,0.1%的学生选择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1.7%的学生选择网友,5.4%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问题,43.6%的学生选择面对面咨询,14.9%的学生选择电话咨询,29.3%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9.3%的学生选择信件咨询,4.2%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对于“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上午”的选择率占11.7%,“中午”的选择率占5%,“下午”的选择率占11.5%,“晚上”的选择率占51.9%,“无所谓”的选择率占19.9%。对于“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问题,3.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很多次心理咨询和咨询门诊,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3次以内,89.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38.3%的学生选择了学业问题,28.5%的学生选择了恋爱问题,65.2%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问题,72.5%的学生选择了情绪问题,24.4%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5.2%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压力来源在回答“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的问题时,53.5%的学生选择了性格特征,49.7%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家庭环境,47.1%的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问题,45.8%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社会环境,43.1%的学生选择了感情问题,36.1%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问题,30.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问题,22.3%的学生选择了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22.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44.1%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问题,24.5%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15.6%的学生认为是情绪问题,8.97%的学生认为是爱情问题,4.96%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关系问题,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问题,3.1%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

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76.3%的学生选择了找人倾诉,65.9%的学生选择了外出散心或跑步,43.6%的学生选择了寻找原因并努力改变,41.2%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开导,35.3%的学生选择了痛哭一场,33.4%的学生选择了找心理医生,30.5%的学生选择了看相关书籍加以调整,22.1%的学生选择了睡大觉,18.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承受,5.4%的学生选择了借助烟、酒、食物消愁,6.8%的学生选择了摔东西或打骂别人。对于“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的渠道”,51%的学生选择了杂志,45%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咨询中心,4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有关课程,41.8%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电影,37.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36.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书籍,35.5%的学生选择了科普读物,33.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31%的学生选择了报纸,16.1%的学生选择了广播。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期待对于“你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哪些信息”,68.3%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62.2%的学生选择了开设讲座、学习知识和方法,41.2%的学生选择了多提供一些相关报纸和刊物,52.3%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36.8%的学生选择了更多地发挥网络功能,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途径。

讨论

以上调查说明我院95%左右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有80%左右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心理咨询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希望通过杂志、课程、网络、电视、电影等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理解是正确的,只有较少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良好的状况与我院一直以来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有9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恋爱等问题,1/3的学生认为找心理医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但真正遇到烦恼时,找好朋友倾诉的学生占了约2/3,找心理教师的学生只占4%,曾经主动咨询过的学生只有10%左右,可见,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认同度并不高。对别人进入心理咨询室的认识较为理性,但对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接近一半的学生会有顾虑,在顾虑的原因中,“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排在首位(近1/3的学生),有1/4的学生“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可见,多数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心理咨询表现出犹豫、矛盾和回避的心理,这说明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还需要加强和深入,服务学生的咨询力度还需要加大。有43.6%的学生认同面对面的咨询,有29.3%的学生认同网络咨询,在咨询时间方面,有51.9%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咨询时间是在晚上,只有11.5%的学生认同下午咨询。这些信息显然与学院目前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出入,只有依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咨询时间,拓展咨询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诸如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学习、人际交往、感情、就业等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将压力归因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可见,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因为某些不和谐、不稳定的状况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其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感到最受困扰的是自身的性格特征,可见,大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的关键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如果这种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强度过大,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发心理疾病。学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学业、就业问题,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爱情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这提醒学院相关部门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展服务与指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调节,排在首位的选择是向好友倾诉,可见同辈的支持和理解对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方法对待,如借助烟、酒、食物消愁,摔东西或打骂别人等,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心理问题,还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习惯于自我调节或求助朋友,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途径,虽然认同讲座等方式的学生不少,但对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的需求却排在首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太相同,其活动教育的方式不仅可使学生在团体里得到体验、互动和分享,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与行为上的改变,这说明学校教育的方式应变得更加为学生喜闻乐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我院目前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放松、宣泄场所和沙盘功能室,希望通过后期的宣传和服务满足广大学生。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之一,针对其信息量大、易于交流和普及知识的特点,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将通过不断完善、更新“心理绿洲”网页,增强其教育与咨询的功能,使其成为切实为学生服务的一个窗口。

结语

以学生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之举,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状况,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基本需求,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针对当代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自尊心强的特点,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的普及宣传和成长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用心而无痕的效果,从而真正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实效性调查 下一篇:国内卫生法学的研究成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