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违约现象

时间:2022-06-28 09:14:58

浅析大学生违约现象

分析了各种大学生违约的成因,认为应当正确认识违约现象,正常的违约是双向选择制度的体现;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不合理违约现象的措施。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违约 措施

尽管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亦呈愈演愈烈之势,对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本人都产生了许多影响,已经成为值得社会和高校就业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违约现象的成因

1.客观原因

(1)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一般应在每年11月至12月向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提出下一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11月至5月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据此,一般普通高校举行双选洽谈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至12月,同时也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期。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大都提早了招聘计划,高校也都提前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使得招聘时间不断提前,这为学生违约在时间上提供了基础。

(2)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然而在实际签约中,对于签约的书面材料――就业协议书却没有很好的法律定位,它的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这也是违约现象不断增多的原因。

(3)在目前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中,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在对各高校评估检查时,都制定了综合的考核评估体系,但就业率仍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很难把关注的目光从就业率上移开,更有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使学生“被就业”,这种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的就业率换来的必然是高违约率。

2.用人单位原因

在很多新兴的私营、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一些临时成立的子公司,项目部中,他们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论是否具有独立用人资质、能否解决户档问题等都在协议书上盖章,加之部分学生不明就里,也为日后的违约造成隐患。同时,这类单位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原计划招聘的人员很可能因为项目的暂停或取消而发生变动,更有一些单位作虚假宣传,这些都为违约现象埋下了伏笔。

3.学校原因

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备,相对于外国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造成很多学生虽然上过了就业指导课,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来探索自己的职业目标。其次,由于部分学校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把关不严,未对单位的宣传进行甄选,使得个别资质不全的单位混进校园进行招聘,对学校和学生都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由于学校对协议书、推荐表等管理不严格,造成了学生持多份协议书与多个单位签约,这些都使违约数量不断增加。

4.学生原因

在毕业生办理的违约手续当中,占相当比重的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提出的违约。首先,有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哪里,在各种招聘活动中处于随大流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应届毕业生中比较普遍。其次,有一少部分同学由于自身条件较好,成绩优异,也是违约办理中比较常见的,这部分同学事实上对其他同学、学校和用人单位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更多的同学属于多手准备,为的是给自己一个保障,如果同时被录取或录用,违约现象的发生是必然的。

5.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在违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客观条件限制、突发事件等。家庭因素造成的违约也是不可忽略的,在大学生还没有过多社会经验的时候,家长的意见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违约现象的认识

笔者认为,针对违约现象的增多,不应一味采取围堵的方式,应对违约现象的认识有客观的态度。我们既要防止违约现象的不合理增多,减少甚至杜绝不必要的违约现象的发生,又应当允许有一定比例的违约出现。

在上文分析的各种违约原因中,由于和家里没有商量好,单位资质的审核,学校对毕业生签约管理上的漏洞等,这些原因造成的违约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探讨和研究各种方法来减少和避免。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是赋予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权利,作为学生一方,到工作条件、待遇更好、发展更好的地方去工作是他们的权利,只要他们在办理违约手续中取得了原单位和新单位的认可;作为学校一方,也不应当给办理违约手续的学生制造困难。因此,一定的违约现象的存在不仅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充分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对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尊重。

三、应对不合理违约现象的措施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针对违约现象的发生提出了许多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探讨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档案等,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有些建议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实现。以下是笔者对应对违约想象的一些思考。

1.尽量将招聘活动集中化,包括时间上的集中化和层次上的集中化

用人单位提早进校招聘是无法避免的情况,学生在确定好单位后也急于和用人单位签约,因此,延期举办招聘活动和延期发放协议书在实际操作中或存在许多困难。针对学生的攀比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笔者建议将相同性质的单位安排在一起举行招聘活动。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差异,他们的目标定位也不同,应当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举行行业专场招聘会,或根据单位的规模、地理位置等分情况举行专场招聘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应聘。受条件限制的高校可由政府部门或人事人才机构举办。这样相对集中的专场招聘会有利于学生的比较和选择,也有利于单位选拔人才。如果用人单位都零散的进校招聘,不仅组织学生的难度较大,而且导致很多学生因不能确定单位的来校招聘情况而容易产生先签约作为保底的心理。

2.严格规范协议书管理

应届毕业生在签约时使用的纸质载体是协议书,因此要减少不必要的违约现象的发生,应该对就业协议书进行严格管理。每份协议书都有唯一的编号,在发给学生时,应与学生本人一一对应,协议书可按学院班级发放,便于管理,做到不多发、重发,也不少发、漏发。协议书的发放也应及时,方便学生在找到工作后能尽快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学分制的实行使高校的学籍管理比较复杂,各学校都存在留降级、复学等情况,对于这部分学生更要严格审核是否属于应届毕业生,并及时发放协议书。对于已经办理违约手续和录取研究生的同学,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时,应收回已经发出的就业协议书,对于丢失协议书和其他原因要求补发的也应有严格的手续和审核制度。总之,只有严格管理就业协议书,才能防止学生多处签约,避免为违约现象留下隐患。

3.建立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他们直接和学生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由他们对本专业、本班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会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再加上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违约现象。

参考文献:

[1]黄艳群.有关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法律属性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0,(10).

[2]梁守英.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现代科学教育,2005,(1).

上一篇:简述美国自然文学 下一篇:关于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