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8 08:02:12

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生和中专生父母教养方或的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乌鲁木齐市2所中专学校的340名汉族学生和2所中学的256名汉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数理统计。结果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比高中生低,但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父母偏爱被试两因子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其他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专生父母比高中生父母更加溺爱孩子。中专生父母给予孩子较少的惩罚和拒绝。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高中生;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1 问题提出

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大量研究。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的培养。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对教养方式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1968年就已经建立了一套有关教养方式的概念系统,涉及的领域包括父母的教养态度、信念和教养行为,而且Baumrind提出,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可以划分为3种风格类型:权威型(authoririve),专制型(Authoritarian),和放任型(Permissive)。权威型的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温暖和支持的,在允许子女独立思考和自主决定的同时,也对子女提出适当而明确的要求。专制型的父母对子女严格控制,但缺乏温暖和支持的态度。而放任型的父母对子女没有要求。后来又有人提出第4种类型忽视型(uniavolvede parenting),再后来Baumrind又将教养方式分为7种,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指导型、非专制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中介,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 symonds)、鲍得温(A.L. Baldwin)、匏姆瑞德(D.Baumrind)等对父母抚养方式都进行过专门研究,并揭示出父母抚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及其对子女心理发展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关于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很多,而关于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则很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又有别于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专生)为导向。而高中教育(培养高中生)介于初中和大学之间,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阶段,高中生学习成绩比中专生相对优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高校扩招后,中专生源素质随势下降。中专和高中时期,是人生求知和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由不成熟向成熟人生迈进的过渡期。中专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业问题乃至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和每一个家庭所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高中生和中专生一般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但是,中专生的这个时期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的思想波动水平大,行为表现摇摆不定,经常会有一些令教师头痛的行为。中专生大多由于学业成绩不佳而升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中专生的网络游戏成瘾总体情况比高中生严重。

中专生又较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与行为问题,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高中生差。中专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高中生。

根据丁兆华的研究,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度保护(溺爱)两个因子超过了中点分,而根据王钢等人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只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一个因子的得分超过了中点分。中专生更多的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只会一味的从别人那儿索取,不会付出,也不会珍惜别人的付出,他们随心所欲,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对学校生活没有兴趣,对伙伴缺乏热情,缺少基本的上进心和自控能力。根据罗学荣等人的研究,父母对儿童的放任自由可使儿童品行障碍增多,母亲的过渡溺爱可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增加,因为过渡的溺爱很容易使儿童或青少年养成自私、懒惰和不求上进的习惯,难于适应社会。根据吴冬娜等人的研究,做错事无人管、学习无人问、不做家务劳动、要求全能满足的中学生会出现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无兴趣、上课不认真、花钱大方、吸烟饮酒以及认为人际之间是虚伪的等。

诸多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大温和均会导致儿童出现行为或心理问题.根据左志宏等人的研究,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健康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严慈相济、分明适度的;而问题组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极端且边界不清晰。

总的来说,中专生不但在学习基础方面与高中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个性等方面,无论从学业还是道德品质上,社会对高中生的称许性要高于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是不是引起中专生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呢?因此研究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研究高中生和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手,了解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以期为进一步进行因果关系的研究发现一些线索,为改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提供一些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乌鲁木齐市2所中专学校学生340名中专生,男生190人,女生150人;独生子女125人,非独生子女215人;城市168人,农村172人;单亲家庭19人;平均年龄16.88±0.89岁。2所中学256名高中生(男生115人,女生141人,独生子女204人,非独生子女52人,单亲家庭36人)平均年龄15.55±1.12岁。

2.2 方法 采用(EMBU),由我国的岳冬梅等人1993年根据瑞典的C.Perris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修订成中文版。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集体测试。施测以不记名方式,并在被试确信他们的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EMBU包括11个分量表,父亲养育方式6个量表,母亲养育方式5个量表。

FSS1(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SS2(父亲惩罚、严厉)、FSS3(父亲过分干涉)、FSS4(父亲偏爱被试)、FSS5(父亲拒绝、否认)、FSS6(父亲过度保护)、MSS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SS2(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SS3(母亲拒绝、否认)、MSS4(母亲惩罚、严厉)、MSS5(母亲偏爱被试)。

2.3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统计

3 结果

3.1 中专、高中生父母的基本情况 中专学生的家长以农民和个体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卡方检验这两组被试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存在显著差异。

3.2 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EMBU主要得分情况表明高中生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都比中专生高,且在因子FSS2(父亲惩罚、严厉)、FSS5(父亲拒绝、否认)、MSS2(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SS3(母亲拒绝、否认)、MSS4(母亲惩罚、严厉)都有显著性差异。

3.3 考虑到高中被试99%是城市学生,所以我们对高中和中专中的城市学生进行了比较,表3表明城市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仍然是高中生比中专生高,且在FSS2(父亲惩罚、严厉)、FSS6(父亲过度保护)、MSS2(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SS3(母亲拒绝、否认)、MSS4(母亲惩罚、严厉)都有显著性差异。

3.4 从表可以看出城乡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仅在父亲拒绝、否认一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4 讨论

本研究所得结果发现,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在FSS1和MSS1(即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FSS2和MSS4(父母惩罚、严厉)上,高中生父母比中专生父母给予孩子较多的惩罚和更加严厉的管教,在MSS2(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SS3(母亲拒绝、否认)上,高中生母亲比中专生母亲有较多的干涉、保护、拒绝和否认。但这并不意味中专生父母比高中生父母做的更好,与以往的研究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解释为父母的干涉、拒绝、否认、惩罚和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一样,也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严格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没有导致比西方国家有更多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出现问题,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

城乡中专生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除了父亲拒绝、否认差异显著外,城市中专生父亲比农村中专生父亲对孩子有更多的拒绝和否认,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说明城乡中专生的父母对孩子有着极其相似养育方式。这与张文新的城乡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杨志伟等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层次、父母养育态度等对子女学习成就有很大影响。

本研究结果说明中专生的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是溺爱或忽视。Baumrind研究证明,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与儿童的行为类型是相关的。一般来说,高度热情和中度限制,加上父母对儿童适当期望、合理制约,以及对儿童需要的注意和反应,是与儿童自尊、适应性、能力、内控和与同伴良好关系的发展相联系的。溺爱型父母的孩子,更多的是冲动攻击型儿童。尽管溺爱型父母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不连贯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儿童自由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我国学者杨慧芳等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发现,父母控制模式是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父母控制模式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的父母控制模式会导致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上的一系列问题。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的第一部家教专著,提倡对孩子既不能一味体罚,更不能纵容溺爱,而是将慈爱与严厉相结合,树立父母的威望,结合时代特点,将社会期望内化为家庭的教养目标;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孩子的错误及不良行为,要适当的采用惩罚,同时,从认知上加以矫正,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从本研究结果中颜氏的思想更进一步得到证明。

根据王丽等的研究,年级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不同,说明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身心发展有关,也进一步证实了教养方式是双向的,受到父母和子女的共同作用,教养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来选择,而且也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

因此,我们认为中专生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很可能是导致中专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父母不良的抚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消极的影响,因此中专生父母迫切需要改变很多不良的抚养方式,尤其是母亲应该适当的给予一些拒绝、否认,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感受到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使孩子从小体验到遇到拒绝、否认时如何处理。改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同时使孩子学会尊重、理解,学会与人交往,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本研究没能选取更有代表性的样本(如可以选取家在农村的高中生)而只是利用现有条件在乌鲁木齐市进行了抽样调查,从而使结果的外推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只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上一篇:初二学生物理学习中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