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体育教师情感及其实践表征

时间:2022-06-28 07:48:30

论大学体育教师情感及其实践表征

摘要:大学体育教师作为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重大的教育责任,而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师的情感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以运动素养为依持,以大学精神为内蕴,以教化生命为信条。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作用,促进大学体育实践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处理好情感与理性等多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爱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1-0118-03

Abstract: College sports teacher,a special group in university, shoulder an important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motion of th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ollege sports teachers' emotion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o the accomplishment of movement in, to take the university spirit as the implication, to enlightenment for life creed.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lay full effect of teachers' emo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practice, we should active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motion and 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ports teacher; emotion; love

毋庸置疑,当前大学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在当前,大学“已经变得太重要,以致国家不能完全不管”。[1]确实,过去一个多世纪来,高等教育已经从位于社会边缘而前进到比较中心的位置。时至今日,劳动力的培养、国家财富的创造,甚至国家之间的军事竞争以及国家政治的兴旺发达从来像今天这么依靠高等教育的帮助。[2]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已经无法挽回地将自己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发展和未来的理想托付于大学

所谓大学,就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3]。因此,大学首先是一个为获致真理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实践机体,它也必然由于其对科学的钻研以及其丰富的科学韵味而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的教化机构、文化中心。但是,即使大学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但也必须顾及作为其“衣食父母”的国家和社会对它的现实期望,即为公共服务领域内那些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和学术训练的职业提供毕业生[4]。故而言之,“有三件事情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健全的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因为大学以一身而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5]因此,无论对于国家还是社会,大学都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而无论以上哪个功能的实现,大学体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不甚枚举,在此不再赘述。

1 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理论阐析

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疑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他肩负着无比重要的教育责任,即在引导在校大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也引导学生在道德、智力、审美等其他方面和谐发展,这样方能使每个学生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因为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才是最高善。要实现生活的终极追求,除却幸福没有其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因此,人要在生活中获致幸福,必须首先使自己的生活符合道德的要求。没有道德上的挺立,幸福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实现的。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6]。因此,人的情感在人的道德形成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我们关涉幸福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而特殊的因子。而在人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情感的作用也是无法抹杀的。因为无论何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营造的特殊环境,有其独立存在的特性,这就使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有机会和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打上属己情感的或深或浅的痕印,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体育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此一层面上,教师的情感关涉学生的幸福生活。具体言之,要保证学生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师情感是我们不应忽视的重要一维。也正因为此,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就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情感,实践真正的教育。这里,大学体育教师情感也毫不例外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幸福的实现,因为无论从心理学、教育学还是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德智体美都是一个系统的体系,缺一不可,相互影响。而这些研究成果,也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这样,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师毫无例外应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体育教学活动,而且还直接感染着每位大学生。在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全面促进学生的生活幸福。

所谓情感,指的是“人的区别于认识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显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的或社会的)相联系的感情反映”[7]。这里的情感定义是普遍意义上的,当然也适用于教师情感。同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情感有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之分,本文中的教师情感指的是正向情感。这里我们并无意否认负向情感在一定情境中有教育意义,只是认为正向情感对于学生幸福可能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很多时候,“一种健康持久的情感不一定能使人生幸福,但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感却足以破坏整个人生的幸福”[8]。那么,基于学生幸福的考虑,教师情感在实践中的基本表征应该是什么呢?从学理上说,我们认为是爱。在此,我们只是提出爱的重要地位,并无意否认教师情感其他的实践表征。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人类情感的重要一维。即使人的需要有许多,但是没有了爱,人也不能真正成为人。无数心理实验和实际案例都向我们揭示了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爱的存在,学会以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我们必须让爱弥散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因为一个没有被爱过,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过的人会爱,甚至理解爱都是很难的。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使人成为大写的人,使生命不至于与禽兽为伍。如果教育不致力于引导人过上一种有爱的生活,教育根本使命的根本实现无异于痴人说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克里希那穆提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9]。这里,我们只是在一般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个强调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本体诉求。在当今时代大学教育更注重专业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爱的教育,这是一种对大学使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是对人类文明理想的更高的追求。

对于大学的体育老师来说,爱的表现不是也不用很复杂,就像很多成功的大学体育老师所说的,大学体育老师的爱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一只哨子一块表,一盘皮尺一把锹,一本夹子随身带,一身风尘汗未消”。勤恳于本职工作,踏踏实实,这样就是一种爱。虽然简单,但也包含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细细揣摩。当然,这是一种基本层面的爱。我们在此强调基本层面的情感,不代表我们就忽略了较高层次爱的彰显,经常有大学体育老师就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和爱护,在遇到学生出现经济、健康等各方面问题时,毫不求回报地尽自己全力向学生施以援手;在专项训练方面,竭尽所能,倾囊相授,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计划;在外出比赛及行程安排等方面,如慈父慈母般细心周到,唯恐有一点闪失;在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早打算,想方设法给学生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利益、成绩、奖项至上的现在,这种理想层面上的爱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2 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实践特点

综观国内体育研究领域,大学体育教师的情感研究尚显缺乏,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特点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基于笔者的深入思考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特点归列为以下几个特点:

2.1 以运动素养为依持

在大学体育中,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已经不似中小学教育对象一般。中小学生虽然也应该强调运动素养的提升,但是较之技能训练还是要退居其次。因为运动素养的提升必须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为前提,以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健全为基础。没有这两者的支持,运动素养的提升只是一个相当空泛的口号。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已经是接受过长达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相当理性思维能力的成人了。我们不能仅仅限于教授他们一些运动技能,而应该着眼于其运动素养的提升,即致力于提高学生内在的对运动的认可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终生发展的理念来引导大学体育。如果我们还是停留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那我们的大学体育就会丧失其精神追求和终生发展的旨趣而沦为基础性的体育教学。而要在大学体育中强调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素养,教师就不能仅仅停留于纯粹的技能教授上,而应全面投入自身情感,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与交融,在一种无声无息中化育学生,将自身的运动理念“教授”给学生。

总的来说,在大学体育中,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需要学生对运动素养有清晰的认识。大学生是从中小学体育中走过来的,受过长期的技能训练而不具备运动素养,这就需要大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以运动素养的提升为要求,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理解运动素养。第二,它需要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运动素养的要求。认识上达致对运动素养的理解可能不是太难,但是并不代表其践行起来也不难。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不仅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能够实践运动素养,更要求在闲暇时间实践运动素养,充实自己的生活,达致和谐的境界。第三,它需要教师以一种心灵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大学生已经是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成人了,我们不可能还能用一些简单、粗暴的体育教学方式,我们只能以教师的富有情感的言说,引导学生思考的精进,在与他们的心灵对话中,实现他们的发展。

2.2 以大学精神为内蕴

大学之大,在于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没有这些,大楼只是摆设,也不可能留住人才,培养大师。较之其他学科的教学,大学体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体育老师也在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坚守和传扬着大学精神。因为一方面,没有大学精神,大学体育也就不成其为大学体育了,而类同于中小学体育了。从本质上来说,这与两者的教育目标不同有关。只有坚持大学精神,大学体育才能真正被称之为大学体育。第二,没有大学体育的支撑,大学精神也可能会衰弱,失去阳刚之气。有了大学体育的相伴相随,大学精神才有了其现实依托,才不至置于一种贫乏和肢解的状态。在大学体育教师情感表达方面当然也不能舍弃大学精神的指引,而应该将之含蕴于其中。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超越对大学体育、大学体育教师等方面的一些误解。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体育不仅强调人的身体康健,更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体育教育,顾名思义,当然是为了更好促进人的身体发展。但是,从根本上说,教育是面向人的心灵的事业,体育也不例外。而要影响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要引导他们追求卓越,我们必须有一种崇高的大学精神作为精神支柱和价值归宿。大学体育教师当然应承担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而为了更好的做好此一工作,大学体育教师情感在各方面必须保持一种敏感。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内在生成,另一个方面是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外在表达。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内在生成需要老师本着大学精神的价值要求,进行深入的理性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保证自身的情感符合一个大学体育教师的要求。在外在表达需要内在修为的支持外,还需要教师在表达时保持一种敏感,参照大学精神的要求,时时严于律己。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为大学体育教师情感提供了背景支撑。

2.3 以教化生命为信条

所谓生命,有各种理解与划分,但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生命有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之分。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思考的主题之一,在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大学体育中,独独重视肉体的训练,那么我们可能将会使心灵迷失。而如果我们以全面的观点来进行体育教学,那么我们可能就能使两者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实现大学教育理想。同时,要实现上述目的,简单的宣言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全面投入大学体育教师的情感,这样方能使之有持久的动力,从而能够有实现的保障。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认识。第一,情感上认同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的和谐关系。从学理上认识生命并不难,但是要真正地认同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的和谐关系,大学体育教师的情感参与将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情感上的认同,这种认识将是肤浅而短暂的,不能深入也不能持久。只有情感上深入地理解,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引导我们的实践开展。第二,情感上能够有主动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的恒心。光有认识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真正去实践,教育实践是一个富有多种可能性的领域。每一种可能性都包含着挫折,甚至包含着泪水,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教师去奉献,去为人类幸福做出贡献。因此,我们需要在情感上保持一种恒心,扎根实践,奋力掘进,为大学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3 让教师情感护佑学生幸福

在上文,我们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学生,但是在这里,当我们必须面对大学体育实践之时,我们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即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自身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因为当教师面对学生之时,是否会出现教师情感“泛滥”,理智松弛而纵容学生,以致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况呢?因为,在一般意义上,在没有理智“监控”的情况下,情感往往会迷失,得不到有效的认识、判断和控制。而只有当情感受到理智的一定程度的控制,人的情感才能得到培养、呵护与激发,实现调节、宣泄和表达。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情感要在大学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还是需要倚赖于个人情感与理智的交互作用的,即教师情感运用的过程必须有理性的全面“参与”。只有在理智的指引下,教师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大学体育教师在训练的专业性和艰苦度上都比中小学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教练要来得更加专业也更为辛苦,训练的量也更大更累,学生的逆反、迷茫、摇摆等负面情绪更为明显,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在运用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让理性“参与”其中。罔顾理性的参与,大学体育教师的情感都将是无力的,并不能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支撑。

既然教师情感对学生幸福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又应该如何把握自身的情感以护佑学生的幸福呢?我们认为,为了实现关涉幸福的教育影响,我们必须首先在教育起点上关怀学生。因为,“从语言上说,‘教育’是一个规范―评价词(道德语词);从逻辑上说,教育是一个道德概念;从事实上说,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10]。因此,教育首先应该是个道德的事业。体现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就是教师必须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将关怀作为教育事业的精神原点。当然,教师应该以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领悟到“关怀”的真正意涵,让学生也学会关怀。但是,从本原上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是第一位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教师不去全情投入地关怀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关怀也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教师的关怀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师的关怀,一切其他的设想都是空想。而教师的关怀在现实的体育教育中并没有很好的被重视,一切以比赛成绩为第一,以金牌数和科研成果为关键指标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很多体育教师不得不违反道德对学生用药或者不顾学生的身体状态而盲目加量,由此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因此,全身心的关怀学生不仅仅是句口号,而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教育宗旨。

其次,我们认为,大学体育教师情感的实现应该渗透于教师教学的日常生活中。衣俊卿认为日常生活就是同个体的生命延续即个体生存直接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而伯格也认为日常生活“指的是我们在典型的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包括工作、进餐和自我娱乐”。[11]而只有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教师情感才能更好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接受,才是对人的最大尊重,才能引导学生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对于生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年轻人,立足于时代不断的进步和民主,我们新一代的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过于注重灌输、空洞的教育方式,而应让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流淌,在默默无语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无法很好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训练关键时期往往会采取很多极端手段限制学生的通讯、学习、交往、餐饮等等,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极为紧张,导致恶语相向、相互反目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若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学生结成良好和谐的平等关系,学生又何尝不能理解教师的苦心。

另一方面,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无论大学曾经在财政上、法律上得到过国家的支持,“但是它的独立存在所表达的都是大学创办者这方面的明确愿望,或者是得到了创办者的持续容许”。[12]因此,大学还应该以促进学术发展为指针,保护与促进大学学术事业的发展,这在根本上将护佑大学的生命之基。在这方面,也应该是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情感发光发热之所在,启迪学生的学术追求,引领学生的学术发展,这理应是我们不二的责任。在实践意义上,大学体育教师当然也应该是一个学术研究者,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抱负和追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学体育教师可以更多地将自己的学术体验和追求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的发展。科学化的训练早已经被证明能很好的提高训练成绩,但是很多教师总是满足于已有经验,满足于用老办法和大训练量来逼迫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对新生训练方法和新理念动辄嗤之以鼻,这实在不利于训练科学的发展和体育精神的提高。

最后,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独立的个性除了上帝以外,不承认还有其他任何的真理来源或纽带” 。而大学中人独立之个性的涵养并不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培养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专制主义控制下的大学偶尔也能培养出几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但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还是要靠一种尊崇自由的制度安排或者氛围。即使有所例外,那也只是少数。当下的大学,不应该模仿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僧侣学校和军事专门学校,强调刻板的训练和对领导权威的绝对服从,这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更会扼杀大学中每个人的求知欲。而我们大学体育教师也应该贯彻此一原则,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关乎大学老师的责任,更关乎大学的使命。具体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少一些灌输和压制,应该给学生更多自己活动、自己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其中快乐、放松地学习,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自由的空气,让老师的体育理念和整体素养打动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2][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浙江:杭州教育出版社,2001:47,48

[3] [4][5][12]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20,67,20

[6]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

[7]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

[8] 江畅.情感与人生[J].伦理学研究,2009,(4).

[9] [印]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22

[10]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

[11]阿瑟•阿萨•伯格.通俗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9

上一篇:体操压分深不可测的黑洞 下一篇:向欧洲杯决赛圈进军――崛起的黑山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