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各州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时间:2022-06-28 07:40:30

青海省各州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表明,青海省六州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州的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矿产资源储量分布不均,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存在差异,知识发展差异明显等造成的。青海省各州协调发展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缩小知识发展差距。

【关键词】地区差距;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总体上看,青海省的六个州中发展最好的是海西州,其人均GDP水平以达到天津的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高,已经主要是工业社会,农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是海北、黄南、海南三个州,人均GDP大体相当于江西、甘肃的平均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还略低于西部平均水平。最落后的属果洛玉树两个州,这两个州贫困人口集中,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农牧业依旧是这一区域的主体。另外,这两个州是全省生态重要性最高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最落后的区域。青海省的六个州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还有一部分处于生态恶化区域,而这些生态条件恶劣的区域恰恰是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高寒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贫困发生率达到36.7%;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贫困发生率达到33.22%;沙漠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达到

13.66%。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贫困地区人口由于生产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导致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弱,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严重。

二、知识发展水平有差异

地处西部偏远地区,青海省的教育水平和学生受教育程度总体上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青海省全省平均文盲率为18.03%,远高于同一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6.72%。青海省的六个州的教育水平和学生受教育程度更落后,玉树州的文盲率高达43.77%,是同一时期全国平均水平的6.5倍;果洛州、黄南州、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的文盲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但比较其他州而言海西州的文盲率略低一点。六州内存在的这种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大体相当,教育水平和学生受教育程度高的州发展水平也高,教育水平和学生受教育程度低的州发展水平也低。各州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长短,反映该地区基础教育、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普及程度的州际差异,也体现了各州的人口在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别。就总体而言,一个地区的人口对教育的投资越多,人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适应和参与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差异明显

2007年青海省的基础设施竞争力综合排位处于第8位,表明其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主要优势指标有人均公路长度、人均铁路长度和人均耗电量。对各州而言,除邮电业物总量、实施的科技项目数各州之间差距较大以外,其他各类学校总数和各类医疗机构总数等基础设建设规模基本与各州土地面积、人口规模相称。这表明了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资政策总体上是均衡公平的,但基础设施的具体利用率各州各有不同,越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州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相对较好。如海西州共实施科技项目90项、投入科技经费3165万元,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5项,州级科技成果10项;虽然海南州只实施了27项科技项目,但全年(2009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8期,培训农牧民12620人(次)、科技咨询700人(次)、发放藏汉两文科技资料35134份、科普宣传87次,落实科技项目27项,资金732万元。

四、青海省各州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增加投资项目、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贯彻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标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第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果洛玉树两个州继续进行组织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针对海北海南为主的其他州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紧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海西州则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第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缩小知识发展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知识发展水平,经济减贫依赖于知识减贫,通过知识扶贫,教育移民,逐步缩小各州的知识发展差距。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李建建,苏宏文,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童旭光,鄢一龙,胡鞍钢.青海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实证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0(2)

上一篇:以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之... 下一篇: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