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制度创新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时间:2022-06-28 07:27:58

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制度创新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摘 要] 文章基于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创新的背景,提出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创新的两大路径:一是制度层面完善管理法规,促进科学化考试管理;二是技术层面促进考试系统升级,加强考试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了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 非学历证书考试;高等院校;制度创新;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12-05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制度创新成为教育考试改革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提出了一系列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这些制度创新如何从理论设计变为制度实践,运用于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建设与信息化平台建构,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一、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创新的背景

我国是考试大国,考试历史悠久,考试规模庞大。目前,每年教育考试的规模就达6700万人(次)。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种以水平能力测试和资格认定为主要标志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为终身学习创造了优良的条件,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CEPT)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为主体的非学历证书国家教育考试,在高等院校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鉴定和甄别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向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个人能力水平认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报考人数持续递增,随之而来的则是考点分布广、考试组织难度大,而考试管理及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管理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给这类考试的监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分析考试制度创新的特点。《教育法》第二章关于教育的基本制度中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从法律层面上讲,我国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直接管理者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即教育部,具体实施者为国家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即教育部考试中心。所以教育部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法律授权之下,通过政府行政指令的形式予以推进,其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成为决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主导因素,因而,其制度创新必然是政府主导的、供给主导的、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1]它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是决定考试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速度、战略安排的主导力量,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威;二是任何新的考试制度安排主要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来有效地加以贯彻实施;三是高校在具体组织实施这类考试时,与现实的考试制度的创新供给存在差异,考试制度的创新会存在供给不足或滞后。

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为例,在这类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程中,国家教育考试政策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育部于2005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对原有的CET模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于2006年1月、6月分别试行新的四六级考试,2007年起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满足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在大学掌握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六级考试的试题设计就是要考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和不断提高英语实用水平的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育部主导思想的指引下,2008年12月、2009年6月和2009年12月在全国完成了三次四级试点网考,六级试点网考也于2009年12月进行。在此之后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将在全国推广普及。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英语水平考试,CET具有统一性、权威性、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必然会给考试报名、考试组织和考风考纪等考务管理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完善考务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四六级考试网上报名、网上阅卷以及网络管理等,都将是一个艰难的系统改革工程,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安排。

二、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创新的路径

(一)制度层面:完善管理法规,促进科学化考试管理

质量是考试的生命线,确保国家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质量,法规建设是基石,科学管理是保证。

首先,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重要前提是完善考试管理法规,促进“以法治考”。要不断完善考试管理的政策法规,明确各级考试管理机构管理权限和法律责任,实行国家考试诚信制度、重大问题报告制度、考试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及违纪舞弊处理制度等,以考试的各项法规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严治考,严肃考风考纪,从而维护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维护考试的声誉,确保国家考试质量。

其次,实现考试规范管理,关键环节是完善考试管理机制,促进质量管理。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利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着重从考试命题、网络管理、网考实施、阅卷分析到证书发放等流程管理着手,加强对考试各个环节的目标监控,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建立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制定考试管理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形成考试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体化管理机构。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其考试改革、网考实施是一种规模大、规格高、结构比较复杂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机构,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利于真正发挥考试管理职能,维护国家考试的信誉。从归口管理层面来看,要在完善国家非学历教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考试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衔接,建立集各类考试为一体的更统一、更规范、更科学、更完善、更具权威性、现代化的、专业化的考试管理机构;从体系建构层面来看,应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原则,建立和完善国家考试中心、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地市考区考点管理实施的三级管理模式,做到各级考试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严格按国家标准考试程序,科学规范地组织考试,共同维护考试质量和信誉,确保国家考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二)技术层面:促进考试系统升级,加强考试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考试管理的信息化和考试实施的网络化,成为必然趋势,需要创新考试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推动考试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换代升级。

新一代考试管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信息采集和方式改变为通过互联网采集和,也不是简单地增加监控设备对考场进行监控,而是从系统运行机制的角度,对传统的考试实施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和功能重构,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建设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以解决目前考试实施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大幅度减少考务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错误率,提高工作质量,确保考试安全和公正公平。[2]

建设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信息化平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和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长期命题资源的积累,目前已具备建立一套完整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命题资源共享机制的条件。整合现有的命题库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和网络共享服务,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非学历证书考试事业,已成大势所趋。

2.提高命题质量和命题管理水平。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命题业务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由国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网络化共享命题库,可以为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命题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

3.增强考试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考试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是提高考试服务水平和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关键所在,也是塑造国家考试质量品牌的重要手段和未来走向。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种类繁多,考次频繁,考点众多,规模巨大,完全依靠常规人力方式,往往造成人为失误或监管不力。因此,进一步提升新一代考试管理水平,塑造国家考试质量品牌,就必须加大“科技兴考”力度,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教育测量技术等,从题库建设到考生报名系统、从考试流程到阅卷评卷系统开发等诸关键环节,建立一套信息系统管理监控机制,以有效防止因考试工作人员失职、失察造成的大规模作弊,减少人为干预因素和行为失误乃至行为失范可能带来的各种损失,更加科学规范地组织与实施考试,保证考试质量,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三、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非学历证书考试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数据管理集中化、管理流程网络化、管理品质信息化、服务能力社会化一体化的考试管理与服务的集成化平台,建立考试管理与服务的标准规范和共享协作机制,以更加科学规范地组织与实施考试,保证考试质量,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其建设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3]:

1.利用数据集成和平台的基础性、开放性,由一个数据库,集成招生考试的数据元定制、信息查询、检索等技术,并使整个数据管理过程始终处于监控之中,随时能够实施数据的统一检错和维护,实现“数据管理集中化”。

2.通过对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和各类考生操作权限的控制,在计算机互联网上实现跨地域管理招生、考试的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务性操作,提升管理品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层次,实现“管理流程网络化”。

3.在简化管理复杂程度、减少事务性操作环节的同时,利用数据库的操作日志管理,明确数据责任,构建全新的管理监控机制,科学、有效地加强管理监控力度,使管理更加规范、精确、安全,实现“管理品质信息化”。

4.建立集中式为主、分布式为辅的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对社会开放,并使用数字加密技术、认证手段和可靠的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有效的网络资源共享服务,实现“服务能力社会化”。

(二)考试信息化平台的技术实现

1.技术层面的综合集成。

新一代考试管理流程与服务业务环节复杂、要求精确,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如何有效组织各类数据,实现各类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是系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在分析网考业务特点基础上,可选用先进的J2EE体系构架及Struts框架,搭建系统开发与运行平台,采用B/S结构,Weblogic作为应用服务器,Oracle作为后台数据服务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实现考试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搭建,构建考试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综合集成平台,从技术上保证系统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扩展性要求。

2.加强考点建设与管理。

纯技术层面的运用并不能解决维护国家考试安全公平的所有问题,因此,还必须强化“三个建设”,即强化组织机构建设、考务制度建设、硬件设施建设。

(1)组织机构建设是维护国家考试信息化平台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必须健全考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考务工作管理小组等组织机构,实行主考负责制,设立考务组、信息技术组、保密组、宣传组、督察巡视组、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考务工作管理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各司其职,确保考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考务制度建设是维护国家考试信息化平台安全性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考务实施细则,制定考务工作人员职责和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细化规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重点把关,为国家考试的安全顺利、持续有效的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3)硬件设施建设是维护国家考试信息化平台安全性的基本保障。硬件设施包括考生身份验证系统、计算机房配套系统、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屏弊防控系统、视频网络监控系统等硬件建设,旨在确保考试运行体系的安全、可信、实时、高效,切实提升国家非学历证书的考试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创新考试管理运行机制,提升考试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成为必然趋势。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必须在创新考试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探索“科技兴考”的技术路径,加强考试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考试管理与服务系统升级,这既是发展高校新一代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关键所在,也是塑造国家考试质量品牌的重要手段和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1]王和军.试论教育考试制度创新需求与制约因素[J].中国考试,2009,(2).

[2]田凤江.高等教育自考命题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构想[J].中国考试,2007,(6).

[3]朱华山,朱金陵,等.新形势下的教育考试管理[J].中国考试,2008,(10).

上一篇:秩序 第10期 下一篇:我的罗杰,我的小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