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临床新用解析

时间:2022-06-28 06:59:06

乌梅丸临床新用解析

处方来源 汉・张仲景《伤寒论》

药物组成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当归四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蜀椒四两(出汗)

功 能 滋阴泄热 温阳通降 安蛔止痛

常规用法 上十味,加水1000ml,头煎取汁500ml,二煎取汁400ml,头、二煎合而温服,每次300ml,一日三次。

本方酸甘辛苦复法,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方中重用乌梅,苦酒酸收;连、柏苦寒泄热;姜、辛、附、椒、桂辛热祛寒;参、归扶正固本。诸药相伍,刚柔相济,使之阴阳平衡,诸症自消。

临床新用

乌梅丸加贯仲炭12g 棕榈炭12g 生藕节12g 牡蛎粉12g 治疗实热崩漏。

乌梅丸加滑石30g 生甘草10g 小蓟12g 藕节12g 木通10g 治疗下焦热盛尿血。

乌梅丸加生侧柏叶10g 生荷叶10g 生地10g 白芨粉10g 煅乌贼骨30g 治疗胃热炽盛吐血。

乌梅丸回地榆30g 槐花10g 茜草10g 山栀10g 治疗肠道湿热便血。

医案举例

例1、患者,女,25岁,既往月经周期正常,此次经血突然大下,曾在市人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以激素、止血剂治疗效不显,现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时有发热,小便黄,大便干结,苔黄,脉数。

辨证:冲任热盛 血热崩漏

治法:清热凉血 止血调经

方药:乌梅丸加减

组成:炒乌梅30g 川连6g 黄柏10g 黄芩10g 生地12g 沙参10g 当归6g 炮姜炭10g 陈棕炭12g 贯仲炭12g 生大黄6g 煅牡蛎30g 1剂/日,水煎分早中晚三次饮服。

复诊:药服5剂,月经次数明显减少,偶有腹痛、血块,发热、口渴消失,原方去陈棕炭、贯仲炭、炮姜炭、生大黄、生地、沙参、黄芩。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党参、桂枝,更服5剂,诸症消失,迄未反复。

例2、患者,男,36岁,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此次发病突然,晨起尿血鲜红,伴尿频,尿急,尿痛,小溲不畅、灼热,小腹胀热不舒,发热,舌苔黄,脉滑数。

辨证:热结膀胱 热伤血络尿血

治法: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

方药:乌梅丸加减

组成:炒乌梅30g 川连6g 黄柏10g 滑石30g 生草梢10g 琥珀屑3g 光藕节10g 小蓟12g 川楝子10g 细辛3g 当归6g 山栀10g 1剂/日,水煎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复诊:服药3剂,尿血止,尿频减轻,尿后茎中疼,灼热不适,口渴,原方加生地30g 木通10g 继服5剂,嘱多饮水,忌麻辣,痊愈。

按语 乌梅丸是张仲景为治疗上热下寒的寒热夹杂证―蛔厥而设,被后世奉为治蛔祖方,然而据此仅把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剂,则嫌失之局限,其实仲景于乌梅丸方后已有“又主久利”的记载,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因此,叶天士、吴鞠通等在乌梅丸组方原则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运用于外感温暑与内伤杂病等许多病证,对于后人进一步理解本方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颇有启发帮助。据临床报道,乌梅丸除对胆道蛔虫症有显著疗效外,用于蛔虫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妇女崩漏、胆石症、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性哮喘、尿血等,均有较好疗效。笔者以乌梅丸为基础方,辨证施治,灵活化裁,临床上用以治疗崩漏、月经过多、吐血、痔疮出血,尿血等血证,每获良效,乌梅丸以煎剂效果最好,尤其方中乌梅用量用法,成人可用一日三次,每次30g 且乌梅烧存性,止血尤妙。笔者以为,临床病证大多寒热、虚实错杂,甚至辨为何种证型都很难,治疗绝非单纯清热、凉血、止血等所能取效,而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恰恰符合这些病证的治疗原则,临床只要化裁得当,师古不泥,往往收效卓著,每起沉疴,堪称良方。

上一篇:我院住院病人甘油三酯与糖尿病相关分析 下一篇:肱骨近端骨折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