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6-28 06:27:40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笔者以为,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财务制度等是由国家制定的宏观财务制度,应提纲挈领,不应规范过多过细,将目前通则中分行业财务制度中的部分权限规范下放到企业中,由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制定和充实最具操作性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本文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程序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要与财务运行规律相结合,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并体现权责利相结合及效益原则。

1.1 目标协同原则。由于企业的各财务关系人均拥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函数,受自身知识储备、价值偏好、要素禀赋和预期的约束,各自的财务目标不尽相同,因而内部财务制度应理顺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使各关系人围绕着谈判协同的目标开展各项财务活动,引导个人不断地将自身的效用函数进行调整以使其趋同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使财务系统内的诸要素以财务目标为核心联结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1.2 激励约束兼容原则。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合约,合约里保留一些事前说不清楚的内容而由激励机制来调度。内部财务制度可以采用约束、监督的方式抑制企业委托中存在的机会主义,但过多的约束将无法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而有效的激励制度,包括财务业绩评价制度与报酬的挂钩及财权的配置制度等,则可以将人的效用函数引导、统一到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上,从而正面影响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

1.3 分层授权原则。分层授权原则可以实现高层领导的统一管理与各分层次的明细管理相结合的优势,调动各个层次的管理积极性和参与性,明晰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达到管理上的分工合作。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时,可通过将财权分配给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财务关系人, 形成分权制约,层层管理,协调控制。

1.4 变迁性原则。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总是与特定的条件和时间相联系的,因此,它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具有变迁性。但任何制度的变迁都会发生成本,为使制度设计的科学化,需要充分权衡制度变迁产生的交易成本,如设计成本、运行成本、路径依赖引发的成本等与所获得的效益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检验,沿袭正确的制度,修订甚至摒弃无效的制度。同时,由于制度在内容上具有不完备性,故而财务制度的设计在关注现有的客观环境基础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减少制度频繁变迁产生的交易成本。

除上述原则以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还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系统性原则等。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为了配合整个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工作,企业可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置专门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小组,或者由财务部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安排。

2.1 准备阶段。包括人员配备、计划安排、资料收集和整理四个重要环节。

2.2 拟订草案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对设计范围、内容、形式等进行初步界定,并进行初步设计,即进行各财务层次的财权和管理权限配置,制定总体的岗位职责制度,再逐一设计各分制度,界定各层次控制范围(金额和性质),规范财务事项的管理流程,形成草案。

2.3 论证阶段。该阶段需将拟定的草案递交总经理进行审批;在企业中试运行制度,并广泛征集各方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对财务制度进行局部修订。

2.4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即将修改完善的财务制度呈交董事会讨论,由董事长签署其方式和正式执行的时间,并将制度于有效期间在企业内部全面执行。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3.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影响

资金管理是企业最敏感,涉及最广的经济活动领域之一,因此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岗位分工、授权批准、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票据等的保管以及监督检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各个的企业管理者虽然很重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很不规范。现阶段,很多企业小而乱,各种部门权责分得不清,企业员工为了省事,经常省略一些步骤,或者一人多职,会计也兼出纳、内勤等职,使这些人有机会监守自盗,于是企业就出现了各种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设账的违纪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行的是集体决定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防范贪污、侵占和挪用公款行为。

3.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财产物资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固定资产、原料、成品等财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一些具有规模的企业有着良好的财产管理控制体系,而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无严格的财产管理控制,对财产的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及处置环节设置的控制程序过于简单和随意,有些企业的库房甚至全天敞开,来去自由,企业财产丢失现象屡禁不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重要岗位必须独立设岗,不可一人多职。对原料、产品的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妥善控制,减少采购环节的漏洞和风险。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实物盘点制度,盘点结果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此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加强了企业一些不常用的闲置资产管理,防止浪费和流失,并根据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引起的资产灭失现象和舞弊行为进行追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会计资料管理的影响

通常来说,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完善的会计资料管理制度,会计资料能够按照规定保存一定年限,资料中弄虚作假现象较少,这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保证。而一些运营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会计部门,但在会计核算程序和控制上给予的关注过少,更有甚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会计资料的重要性而随意对待这些资料,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及时和合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要求在内控管理上要切实做到: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具有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按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进行账务处理,且相关工作人员有义务核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每一张内部凭证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经相关工作人员签名盖章,并按规定程序传递。所有内部会计凭证必须连续编号,按顺序控制使用,印章和空白凭证由专人保管,作废的支票和发票要保存备查。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不得随意外借,移交时要办理交接手续,由双方及监管人盖章。

3.4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影响

利润最大化是任何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减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加利润,因此在利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期望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的收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企业都想方设法的控制成本。当然也有企业错误的认为只要把收入提高就能增加收益,忽视了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从现代管理理论角度来说,在一个竞争比较完全的市场中,提高销售收入的难度要远大于对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要求企业一定要转换思路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具体包括制订成本费用标准,分开并落实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同时要及时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对一些失控现象和薄弱环节进行披露,并提出改进措施。当然,企业虽然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只图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5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熟练程度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中小企业通常无人员培训计划,招聘过来的人员马上上岗。然而,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到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参考文献:

[1]徐建明.公司法对企业财务的规定和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5):164-165.

[2]许绍霞.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9,22(6):76-77.

[3]刘震.新企业财务制度实施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04:131-132.

上一篇:房屋建筑防水工程的预防措施 下一篇:综述热工分散控制系统在电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