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时间:2022-06-28 05:39:44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本文要探究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56-01

数学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教育,能有效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说是教学的生命。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发展?值得我们积极的思考和追求。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热爱学生。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染他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往往以自己的喜好去学习,他们经常是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程。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经常批评、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隔阂,对老师存有成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次,要利用好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新的事物总想弄个明白。如果能把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转化到学习中,那么它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时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学习有极大的益处,我们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一些上课动脑积极、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要大力表扬,树立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原本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其次,通过家访沟通,让家长真正把孩子的教育重视起来。众所周知,要教育好一位学生,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因此一旦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就自然会在各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天天为学生有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而担忧了,家长最起码要按时检查作业,督促孩子把字写好,要求作业本整洁,时间一长学生这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齐、版面整洁的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再次,要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多种方法的生成,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不断体验成功,在欣赏自己、本组、全班同学的成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才能更简便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展开了实验。有的学生将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成两个三角形,剪开,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其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合作学习,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实验中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循,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

上一篇:练就一手好钢笔字 下一篇:“成长记录”为学生习作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