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与第七条的评议

时间:2022-06-28 05:14:08

对《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与第七条的评议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200042)

【摘 要】《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第十条与第七条更是被指为是为男人们而立的法。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响,与其牵涉到多方利益不无关联。正确的对待《婚姻法解释(三)》,对于维持婚姻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十条;第七条;评议

经过充分的酝酿,《婚姻法解释(三)》终于出台。尽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但是它的出台仍引起了广泛热议,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这种热议不是毫无原因的。具体体现在《婚姻法解释(三)》一些条文的规定,让很多人认为只是保护了一方的利益,而对另一方利益的保护不利。以下笔者针对其中热议的两条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关于第十条的评议

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笔者认为这条的规定是比较具有科学性的。一方面它在第一款规定不动产如由夫妻一方婚前支付了首付款,婚后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即使不动产登记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双方仍可协议确定不动产的产权归属。这符合婚姻之所以存在的社会价值。婚姻毕竟不同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由感情维系起来的,不单单包涵金钱的因素,更不是简单的AA制关系。第一款赋予了婚姻双方自主选择权,是在双方协议处理时,能够考虑感情的因素,从而作出利于双方的公平决定。

另一方面,在第二款规定,假若双方协议不成,则确定登记一方为产权所有者,而对于另一方还贷的款项及其相应增值部分进行补偿。这表明登记为不动产权属确立的唯一方式,这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契合。同时,对另一方的补偿,体现了公平原则,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

这条规定适应了当今社会的需要,但也有不足之处。诚然《婚姻法解释(三)》是与时俱进的,它强调了个人财产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了一部分人通过个人劳动获得自己的财产价值。但是,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我们不排除存在家庭主妇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很多女性结婚后,都专职照顾孩子相夫教子,赡养老人。那么,此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婚姻法解释三,她们的权益将如何得到保护呢?假如房屋是由男方婚前首付购得,且房屋的所有权于婚前登记于男方名下,而婚后的贷款也是由男方的财产还的,那么按照《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房屋所有权当然依法属于男方。可是,在一个家庭中,家庭的和谐发展就像机器的运转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女方虽然没有支付贷款及其他开支,但她在照顾家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方面尽了多于男方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是金钱无法替代的。就像机器,我们不能因为机器主要部件的显著功能而忽视了小螺丝的作用,更何况女性在整个家庭中所起的作用远比之要大。显然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宪法倡导人人平等,在婚姻法中也应有所体现。但这种平等应该是是实质的平等,而不是形式的平等,不是简简单单的AA制的划分以下财产就能体现的。倘若真如此,那么夫妻之间的关系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何区别呢?

针对此条,网上的评论颇多。有些人认为此条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不利。因为在传统观念下,男方买房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婚前所买还是婚后所买都应该是夫妻双方所共有。而此条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迫使一些女同胞改变传统观念,自食其力。面对这种热议,有些网友甚至提倡以同居方式来替代婚姻来解决当前婚姻问题颇多的困境。但是,正如有些网友所说国情不一样,就应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也有网友认为“新婚姻法鼓励彻底AA制。有这样的婚姻法,您要嫁人您就傻了”。但是中国人的婚姻观念比较传统,大部分认为,只有给了我婚姻,才能说明你真爱我。所以婚姻我们还是需要的,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面对。但我们应该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虽然该条对于一部分妇女权益的保护确实不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不仅使女性更加独立,而且在对待婚姻上更加慎重。尽量看准了,再结婚。如果婚姻稳定,有关房产分割等问题便不会存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该条是有利于婚姻稳定的。

二、关于第七条的看法

“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戏”,该条是说的是《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于此条,笔者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与《婚姻法》是有抵触的。《婚姻法》第17条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财产。除非出现《婚姻法》第18条第(三)项明确规定的情形“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方能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依照《婚姻法》,婚后父母为子女一方所购不动产产,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且即使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也不妨碍它成为夫妻共同财产。因为产权登记是《物权法》的规定,而对于夫妻财产归属,《婚姻法》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而《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将不动产归属于出资人子女所有视为一般情形,而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视为特殊情形与《婚姻法》不符。

再者,针对此条,有些学者认为:“父母为子女结婚而购房,往往会倾注其毕生积蓄。如果离婚时一概将婚后购买的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加以分割,势必违背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 [1]他们认为该条有利于保护老人们的利益。当然基于《婚姻法》第2条第2款就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该条是相对合理的。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在保护婚姻一方的婚姻利益以及婚姻稳定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试想,在父母一方为子女所购房产属于子女个人财产的情况下,使得不具有房产的另一方会顾虑到由于离婚可能会失去生存的物质条件而增强对婚姻的忠诚度与容忍度,也可防止某些人仅仅因为房产等物质利益而与另一方结婚,出现骗婚现象,破坏婚姻关系的稳定性。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婚姻是两性关系为基础的,维护夫妻双方的利益显然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而且另一种情形也值得我们注意:假若拥有房产的一方在存在过错比如有外遇的情况下执意离婚,而另一方又毫无生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房产仍然归属过错方所有,是否有失偏颇?

《婚姻法解释(三)》之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一方面与房价的日益攀升有关。 (下转第103页)

(上接第101页)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房价的攀升使得房子的归属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于与价值。而《婚姻法解释(三)》无疑适应了这方面的需求,以市场经济相挂钩。我的就是我的,我的不会是你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婚姻毕竟不是可以交易的物品,我们不会在其中清楚的计算每个人的付出与回报,公平与否,况且有些东西是算不清楚的。比如一方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过多的强调这种公平,忽略情感因素,势必会对家庭生活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正如有人所说“在一般民事财产法领域,同一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般具有对价关系,其实质是双方主体的利益交换,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十分明确。而在婚姻家庭法领域,某些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甚至是很难区分的,近亲属之间的抚养、赡养既是彼此的权利也是彼此的义务。家庭共同生活必然带来财产的共享和分享,千丝万缕,盘根错节,如何分得清你的、我的?不动产利益有登记簿记载,其归属可以清晰界定,而在家务劳动和情感、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和付出,法律却无法准确测算其价值,一方如何能够补偿另一方的人生?《婚姻法解释三》却非要将双方父母赠与夫妻的不动产认定为按份共有,将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划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认定为个人财产。《婚姻法解释三》是用一般社会关系的原理去解释家庭内部关系,用调整市场关系的规则去调整家庭关系,当然是不妥的,必然引议。” [2]

况且,人们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是婚姻是不求回报的,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回报。两性结婚是因为更多的是因为感情,而不是为了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升值。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婚姻这笔帐上算得过分清楚未必是好事。故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处理婚姻案件,一方面要遵守法律,另一方面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社会传统道德与婚姻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尹红强.《婚姻法解释(三)》体现若干制度创新[R].人民法院报,2011-08-19.

[2]天涯论坛,bbs.city.省略/tianyacity/Content/41/2/1032160.Shtml.

上一篇:“龙石”镇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建筑工伤索赔案件中遭遇到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