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

时间:2022-10-01 09:39:56

如何定位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

(安阳市第七中学,河南安阳455002)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角色;教育理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如一台戏,教师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保证这台戏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搭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做新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不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将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算搭好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先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使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和学生发现不了的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做打开学生阅读视窗的钥匙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不拘泥于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政治、科技、社会、物理、化学等皆可。建议班集体可以征订课外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像《少年先锋报》、《学语文》等报刊杂志和《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趣味书籍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皆可。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灵活选用阅读方法,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策略,做到读写结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分类指导,低段学生可以进行摘抄词句,仿句、造句练习;中段学生可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开展讲故事活动等;高段学生可以写读后感,读后记,办手抄报等,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周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等。教师只要交给学生开拓阅读视野的钥匙,就能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开路先锋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传统的语文教学“串讲全文、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创新素质,尤为关键的是要发展他们的语文创新能力,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智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智慧,迸发创新火花,获得创新见识。因此,语文教师要勇于担负起打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首先教师必须超越自我,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如下的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观,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教学观。(2)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3)民主观,教育要民主,教学更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有创新的良好环境。(4)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因为学生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主体,更是语文创新的主人,语文创新的主体。

其次,语文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

再次,创造性开展语言活动,用生活的情景呈现语文知识,把语文知识真真切切地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四、做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艺术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的传承重在熏陶,感染。这要求语文教师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才能“润物细无声”将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美,创造美。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牢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义务教育择校问题透视\归因及解析 下一篇:我国仲裁协议效力认定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