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技校德育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

时间:2022-06-28 05:01:19

浅谈在技校德育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

摘 要:职业技工学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高级技工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杰出人才,因此对这些人才的思想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高职技校要加强相应德育教育,其中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法律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行为的底线。所以在高职技校中法律教育特点重要,是培养人才德育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加强技校的法制教育的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才素质,为社会服务做出贡献。

关键词:技校;德育教育;法制教育

我国的技校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技能的教学,对其他的教育忽视,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造成相应的学生道德素质较低,同时因为技校是专门培养高级技工人员的学校,造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同性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学校对学生德育十分重要,不仅能减少学生中间的冲突,对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德育与法律教育较难进行的原因

1.1 技校本身对德育和法制教育不重视

首先技校教育受到国家教学大纲的管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课程,所以技校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成本,因此技校为了节省成本,用其他专业教师来代课,或者聘请能力一般的教师来讲课。这种现象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技校本身对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不重视。

1.2 学生素质较低

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如果学生本身的素质较低,那么教学工作就难以进行。技校的学生的构成一般都是高考的落榜学生和相应的未进行高中教育的适龄青年,这些青年的应试教育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所以选择技校继续学习。在这样的人群中精心德育教育的,将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将马克思主义等一些较为抽象和定义复杂的内容时,学生自然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所以在技校的实际德育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学生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同时学生也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人认真听讲,所以在期末考核上,教师也不得不放低通过的标准,这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用学习也能通过,更没有人进行学习了。逐渐形成了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的课程质量变差的恶心循环。目前技校学习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各个问题:(1)德育知识基础差,文化素质不高,很难理解相应的思想道德课程知识。(2)学习动力不足,因为这门课程与职业技能无关,所以对其学习中表现的没有动力。(3)自治能力差,有些德育问题是他们反感的。(4)对法律不重视,不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没有遵法守法的意识。(5)对待网络犯罪不重视,网络犯罪因为匿名性和难以追寻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差,社会认知程度低,容易被网络诈骗和网络传销等组织利用,同时网络偷盗也属于偷盗的犯罪行为,只是国家对网络虚拟物品的价值定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些学生利用黑客木马病毒盗取他人物品,进行贩卖的也是犯罪的行为,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不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殊不知自己以及进行了犯罪行为。

1.3 没有利用好实践和多媒体教育

技校很多课程的学习都精心多媒体或者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有着更好的接受能力,但是在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中,实践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效果并没有相应效果。因为法律教育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设计,教学中很难想到什么方式能让学生学习手段让学生加深影响,因此只能采用传统课堂的方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

2 改进法制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技校法制教育与一般的学校法制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相一致的公民,让青年学生们形成理解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律观念及建立其上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教育重心上,技校法制教育则有自身的突出特征,它要求始终围绕着塑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来安排教学进程,实现“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教学要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障这样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呢?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模式为技校法制教育指明了方向。技校法制教育应以养成企业界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的任务要求为方向,以现实职业活动进程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教学方法的改进受到课程设置影响,法制教育适宜采用“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这里的“实践”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是将其作为法制教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即再认识,是从理论和推理的角度对任何信念和知识的积极、持久和仔细的考虑。它含有将信念建立在坚实的证据和合理性基础上的有意识或自发的努力。对学生而言,“学习者有时间去回想发生过的事情以便更明白的理解”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再认识使教学活动多元化、个性化,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特征;对社会而言,再认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拉近了人才培养领域与人才使用理论之间的差距。必须指出的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仿效某一类或某一个固定不变的例子,也不宜受到某种强行程式的约束,而应根据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际状况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分阶段有系统地加以安排。而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上,重点不在于教材知识,是在于学生参与各类型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以此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从“知识”引导到“行动”上来,从有利于他们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观念上成为一个“能人”。第二,教师应该在讲授中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比如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技校学生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差。对他们的教学要切合实际,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对案例的设计要符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水平。

结束语

在技校的德育和法律教学中,首先要说明的是德育和法律教育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人的职业素养可以慢慢提升,但是道德素养在社会上是很难进行学习的,德育和法律的教育在学校的效果要远好于社会的工作中。因此要依靠相应的手段提高相应的技校德育法律教育水平,所以在教育中,要多以实际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学,不必照本宣科,应该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有利于在社会发展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韦宇钊.浅谈高职生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的重点及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5,27.

[2]农克祥.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4.

[3]胡秋才.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构建和谐中职校园[J].现代交际,

2015,12.

上一篇:高校德育心理学化的探索 下一篇:做好五个转换、深化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