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桥梁的日常养护维修及加固

时间:2022-06-28 04:43:56

浅谈道路桥梁的日常养护维修及加固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上的交通量猛增,运输车辆载重量加大。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陈旧老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需要。因此,对桥梁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加大检查维修频率,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在工程的施工中,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中的关键环节,将对桥梁施工后养护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道路桥梁养护 加固 维修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工程质量和规模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养护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交通量迅速增加,车辆运行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养护不当会增加桥梁病害的发生几率,影响其使用质量,从而降低使用寿命。所以,文章结合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养护现状,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护技术与措施,供交流探讨。

二、桥梁日常维护管理

(一)、加强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对桥梁的缺陷和局部损坏及时处治,应依法禁止对桥位处采挖砂石、淘金、取土以及倾倒垃圾、污物、修筑堤坝等行为,以免造成桥梁基础冲刷、外露而降低桥梁承载力,以及河床压缩而影响桥梁的泄洪能力及使用安全。桥涵构造物的日常养护维修是指经常性的养护管理工作,其内容包括:

1、保证构造物表面的清洁完整,防止表面的风化和及时修理风化部分;

2、保持排水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3、经常检查构造物各部位有无病害发生,当发现桥面有损坏、伸缩缝缺损及圬工上有裂缝、小洞、剥落、缺角、钢筋外露等局部缺陷或表面损伤时,必须及时修复;

4、保证桥梁伸缩缝装置能自由活动,缝内无杂物;

5、对外露的钢筋或钢栏杆等应涂刷防锈油漆,对混凝土栏杆应检查维修,以保持完好状态等。

(二)、加强公路超载车辆桥梁通行管理

按照桥梁养护分类桥头应设立醒目的限载标志,管护人员应坚持进行检查,对于旧桥应增加检查频率,做好记录,有重大险情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对于有超载车辆通行的桥梁,在技术上应对桥梁进行必要的强度、稳定性、刚度验算,特殊情况下应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桥梁安全,同时应安排专人对通过桥梁的车辆进行现场引导和管理。

(三)、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

对桥梁出现意外突发性事件(水位上升超过警戒线、局部变形塌陷、梁体严重开裂)等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采取封闭桥梁、限制车辆通行等紧急措施后,及时启动预案进行处治。

(四)、加强桥梁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

桥梁建设、检查与检测、维修、加固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健全桥梁管理系统,为桥梁使用和维修加固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同时采取在养护分工措施上应设有专门养护技术工、桥梁工程师、主管桥梁安全的相关负责人,实行三级养护体系。

二、公路路面的主要病害与管理措施

(一)、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损害形式,路面上的水会经裂缝渗入基层路基,从而损坏路基,导致路面承受能力降低,加快路面破损。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其养护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1、对缝宽≤5 mm 的轻微裂缝,应先刷扫,然后使用空压机吹干净尘土,使用热沥青或者乳化沥青填充缝隙,通常使用的填充方法称为灌缝撒料法;

2、对缝宽 > 5mm 的裂缝,应先除掉裂缝的旧迹,直到新碴露出时,去除边缘处较松动的部分与尘土。通常采取砂粒式( 细粒式) 热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填充后,先捣实后压平。

(二)、坑槽及车辙

1、形成坑槽的主要原因是对出现轻微病害的路面没有及时养护,且承受长时间的行车荷载和雨水冲刷与渗透。轻微病害指面层的网裂、小面积的松动与塌陷、龟裂以及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面层破坏、修复病害等。

2、车辙是由于行车荷载屡次作用,使路面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此类变形的不断积累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槽,通常呈带状。

3、坑槽和车辙病害的治理方法通常是对病害位置进行刨除检查,属于沥青面的磨损及面层出现横向推移的情况,需除掉不稳定层,利用综合修补车完成面层局部修补。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道路桥梁的养护

(一)、有效利用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它能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数据的存储方式独立于其他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系统的正常活动,接受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访问数据和各种应用请求。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了具有高度组织、可存取大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二)、图形处理系统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领域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和 GIS 技术。

首先,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科学计算及工程设计或测量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图形、图象信息,进行静态或动态显示,以便直观、及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抽象数据所反应的内容及其所蕴涵的规律和结果。

2、其次,GIS 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道路桥梁的养护除了建立系统完整的巡查制度,多引进先进设备、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采用新技术对道路桥梁路面进行养护外,利用信息技术也是改善道路桥梁的养护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永珩.我国桥梁建设的成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公路.2004(12).

[2]陈剑毅.我国桥梁发展史及现存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34(17).

[3]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问题初探 下一篇:对T型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