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交融才能有效

时间:2022-06-28 03:12:14

课改早期,为了活跃课堂的氛围,“趣”成了众多教师热捧的追求点;当下,为了打造有效课堂,又出现了弃趣抓味的极端现象。殊不知,数学课堂是趣与味的结合体,切莫厚此薄彼。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的趣与味有效并存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有趣——彰显课堂的活力。

一个精彩的情境导入,一道妙趣横生的练习题,一句幽默的评价语……这些都是一节数学课的调味剂,让原本充满数字的理性课堂变得活跃而灵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能立刻融入其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例如,在今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方向》一课导入新课时采用“寻宝”游戏,先让学生猜测宝贝的方向,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没有猜对的情况下,自然地引出“东南”方向,教师提问:“刚才四个方向只有一个字,为什么它却是两个字呢?你还能说出与它相似的方向吗?”这个教学环节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环节学生都沉浸在热烈的寻宝氛围中,同时也很完美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试想,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呢?

2.有味——回归课堂的本源。

数学学习源于生活,源于有效的问题情境和真实的现实背景,但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一般问题中获得建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不断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只停留在“有趣”阶段,还应不断地从具体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比如,在一节省级示范课上,教师在教学《倒推策略》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挑战题:一个32平方米的池塘,第一天铺了0.5平方米的浮萍,之后日长1倍,第七天铺满池塘,第四天浮萍的面积是多少?在解答这道题时,有部分学生依据教师之前讲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倒推,也有部分学生从头开始顺推。教师对两种方法都表示赞同,同时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道题既可以倒推,又可以顺推?如果问题改为‘第六天’或‘第二天’,你们会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解决?为什么?”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后得出结论:选择倒推还是顺推应该依据要求结果的那天更靠近第一天还是第七天。最后教师总结:灵活运用,策略相当于会下金蛋的鸡。这个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与有趣。

数学课有着自身的特质——有趣有味。要有趣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儿童的心理之间架设桥梁;要有味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只有趣味交融,比例和谐,数学才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上一篇:书法教育:在传承中创新 下一篇:基于“教学三思稿”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