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练得明白

时间:2022-04-07 05:16:57

2011版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中,大家越来越重视言语实践。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传统的“读写结合”再度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原先着眼于通过“读”学习“写”的“读写结合”渐渐被不仅关注“读”怎样转换为“写”,还关注“写”怎样促进“读”的“读写链接”所取代,表现为:以读导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读写互动。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在俨然成为流行的“读写链接”背后,有的“写”少了一点实效,多了一点浮躁,成了课堂上的一种点缀。冷静剖析,“读写链接”存在着种种误区,需要我们对症下药,进行矫正。

【教学片段】《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9册)

师:李白伫立江边,他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孟浩然站在小舟上,又会对李白说些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展开想象,写下来。(生练笔)

师:李白会说些什么?

生1:孟夫子,祝你一路顺风!

生2:孟兄,我忘不了您对我的教诲,忘不了您对我的帮助,忘不了我们的深情厚谊!我等着你,等着你早日回来!

师:孟浩然呢,他又会说些什么?

生1:贤弟,留步,我们后会有期。

生2:放心吧,我虽然身往扬州,心却留在你的身边。

细细琢磨这一教学片段,我们忍不住要问:此处练笔意在何处?是以读导写,读写迁移吗?显然不是。是以写促读,深入体悟吗?纯属多余。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流露在“赏景藏情”的掩饰中,体现在“饮酒话别”的表白中,蕴含在“伫立凝望”的目送中,该说的都已说了,“伫立”“凝视”已经让一切尽在不言中,硬是让学生写出一段琼瑶版的离别珍重是不符合李白、孟浩然的性格的,同时,也让文本留白所营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荡然无存。因此,在这个“点”上进行练笔,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读写链接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读写迁移,或者以写促读,显然,理想的境界是两者的融合。

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作者总是将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依附在适当的言语形式中。因此,揣摩言语形式,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走进作者内心,触摸作者情感的波涛;运用言语形式,则在运用中使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彻。

如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广祥老师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刘老师首先与学生讨论提炼出一个“神”字,然后由“神”字展开梳理文本,找到体现姥姥剪纸“神”的语句。于是,这句话便进入了理解与运用的视野——“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刘老师紧紧抓住这句话,引领学生在揣摩、朗读中体会语言的乡土气息,体会语言的民俗风味,在学生通过品读领悟了像这样散发着泥土气息却极有表现力的语言读起来是如此自然、畅快、生动后,刘老师请学生模仿乡亲们的语气,夸一夸姥姥的剪纸,于是精彩纷至沓来——“剪龙像龙,剪蛇像蛇,剪只猴子能爬树,剪只小狗能跑步”。本以为教学已水到渠成,完美作结了,不料老师又引领学生思考:“你们再看看文中这一句,这猫与虎,这公鸡与母鸡——”孩子们心有灵犀,只待老师这一点,便发现作者写的都是样子相似的动物,相似的动物都能剪得这么鲜明生动,就更能显示出姥姥技艺的高超传神了。于是,一场有提升的语言文字运用开始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上九天”。这就是富有实效的运用,就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共生。

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只在文本平面上走马观花,在字面上泛泛而读。其实,现有路径就是在语言文字的切入点上沉进去、展开来、连起来,将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多走几个语言吟哦的来回,多做几次训练层面的穿越,多几个教学方式的回环与映照。如此,我们方能说,我们真的在教学生运用语言,并且用好了语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且读且思,在故事情境里生长 下一篇:推敲习题词句,让学生善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