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新生适应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6-28 01:56:34

关于独立学院新生适应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为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型过渡,有效解决高等院校新生在适应过渡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等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新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独立学院 新生适应问题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基础知识不扎实而跟不上课程。其中不乏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亦无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学生。究其原因,全国高校大面积地扩招使得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除211、985等名牌学府之外,中国也存在很多三本院校,甚至各类职业学校。首先,对于这些学校,每年还要面对很大的招生压力,这一现状使得招生选拔制度较之以前一再放宽,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及社会生活方面对大学生活适应困难。所谓长大成人,某种程度上是指能适应社会。而如今,却有越来越多心理不成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步入象牙塔。日本著名社会学研究者白石大介①曾在其发表的《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其背景与课题》一文中对这样的现象给予“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一称。

1.适应期障碍

经历严酷的高考后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大学新生们,更像一只只初出茅庐,对一切都心怀憧憬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的雏鸟,当他们面对全新的环境时,势必会有些许防备也有些跃跃欲试,但大学毕竟与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注重个性发展,所以新生们必然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因人而异的过渡期,这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时期。大部分新生会顺利过渡,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不乏在适应期表现出角色转换困难等问题的学生,而且近年来这部分学生的人数在呈上升趋势,这与90后的成长环境,以及90后的自我意识过强等特征是分不开的。

1.1学习适应障碍

大学与中学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极大差异,导致新生普遍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目标缺失。摆脱了高中时期老师与家长的重压,新生便会产生一种松懈感。部分同学花大力气放在各种社团活动上,有的则开始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并没有及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缺失。(2)学习方法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较之中学老师来说,速度很快、内容紧凑、高度概括,老师讲的不一定书上有,很多东西是靠理解不是靠死记。二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后,不知如何安排大量的自由时间。最后,不适应大学考试方式。大学考试灵活性较大,考试范围就是没有范围,如若仍采用中学时期的战术,显然无法适应高校的考试。

1.2人际交往适应障碍

(1)失落感。新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前,从身边的老师朋友亲戚的描述里推测大学应该是无比自由的所在。但真正进入大学后,他们便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包括早操晚自习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限制,宿舍、食堂、教室之间三点一线、相对单调的生活,无一不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另外一种情况是高考失利带来的失落感。这种情况比例不高,但笔者也碰到过好几例,其中一位由于觉得学校课程无聊而参加非法宗教集会,另一位因为考研压力太大而申请缓考,在笔者看来,此类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他们一般自尊心很强,如若发现及时,引导正确则会成为很优秀的学生。(2)自我怀疑与否定。大部分能顺利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相对优秀的,不管是先天的智商优势还是后天的勤奋努力,他们对自身的价值都是肯定的。但进入大学后,互相比较的不止是学习成绩,还有社团、恋爱等很多因素,新生可能会被这中间任何一个因素中的挫折打败,从而产生对自我能力的质疑,自身价值的否定。(3)离群感。“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自我意识极强,自我中心,不善于为他人考虑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太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却总是理所应当地希望别人给予其关心与尊重。由于性格特征与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每个人的处事风格也相应不同。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许多新生会与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离群感的产生。

2.新生适应障碍的原因

高校新生在适应期内出现的转换困境,应从社会、学校、新生个体等几方面寻求其内在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变化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新生作为青年中的活跃分子,对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比较敏感,但又对其中的变化迷惑不解,价值观念上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和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个体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压力,在过渡阶段容易陷入迷惘和困境。

2.2生活方式的变化

中学阶段的生活方式基本由父母决定,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和习惯于受控的生活方式,但进入大学后,需要面对独立的生活,不仅要搞好学习,还包括其他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新生无法迅速对变化了的外界做出恰当的反应,更谈不上自我定位。

2.3集体生活的影响

大学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但也容易在彼此的对比之下感受到压力,造成角色定位上的从众心理。

3.提高适应能力的方法

3.1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调节

3.1.1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若选择性地只看自身的优点,便会造成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等不良后果,使人缺少向上的动力,停滞不前;反之,如若一味沉溺于自身的缺点,亦会使人意志消沉,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1.2增强交往能力。大学时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无论从范围到程度上都较之中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新生人际交往面较窄,交往能力较弱的新生有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心理。大学里的各类社团、学生会等部门,为广大新老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升交往能力的便利平台,新生需要摆脱胆怯畏缩等负面情绪,积极勇敢地参与到这些部门中去。

3.1.3进行心理咨询。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理解都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实则不然,当今社会,面对压力丛生的生活,多多少少有一些负面情绪,能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排解固然是好,如若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得到解决。

3.2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3.2.1端正学习动机。期望值过高,为了考试而学习会导致学习兴趣流失,学习效率下降。

3.2.2掌握学习方法。大学新生首先应该改变对于“学习”二字的认识,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学习的独立性。除了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以外,更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及良好学习环境,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学以致用,从而再次升华知识的价值。

3.2.3提高学习主动性。大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及自主性的特点,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吸纳新知识,就能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3.3努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新生要认识到,大学与中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自主性的培养,大学更注重自主管理,新生更要克服惰性与随意性,积极主动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项培养新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动,树立新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日常事务管理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工作的主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针对本文开头提到的“大学生的幼稚化现象”,探讨大学生应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尤其是大学新生如何在初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便成了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这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快速融入环境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白石大介.大学生の幼稚化現象-その背景と課題.武庫川女子大学学生センター紀要,1998,8,9-21.

参考文献:

[1]白石大介.大学生の幼稚化現象-その背景と課題[J].武庫川女子大学学生センター紀要,1998,8,9-21.

[2]卢莉丽.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状况及自我调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4):97-98.

[3]李晶.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9,18(1):87-90.

[4]刘淑俊.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学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30(1):53-55.

[5]潘娟,段延娥,刘莹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38-40.

上一篇:浅论学生公寓管理者的语言素质 下一篇:大学与中学心理健康衔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