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时间:2022-06-28 01:13:31

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缓解二元结构是转型的关键。未来50年的核心任务,在于使中国广大农村彻底摆脱贫困,从而极大地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使中国实现均衡增长。而农村反贫困的根源在于对农村的微观经营体制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新的变革。十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是对这一历史趋势的最凝练的概括。

所谓集约化,就是要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的方式,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所谓专业化,就是要形成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分工体系,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所谓组织化,就是要把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构造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以应对日渐激烈的全球农业市场竞争的需要;所谓社会化,就是要形成农村社会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以改造小农经济,形成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说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也就是要发展农民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中国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发育,使中国的小农能够转变为有组织的“大农民”。

合作社(包括专业合作和合作金融)在近年发展迅猛。农民合作社的大发展,本质上还是出于农民强烈的自发需求。小农经济到现在还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支撑了中国的农业文明,也发展出中国特有的小农耕作模式与生产模式。但是,小农经济在现代农业的竞争中则具有脆弱性,其局限性在当代表现得特别明显。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不断降低,将是小农经济的必然结局。而农业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就是要“消灭”小农,使小农成为有组织的“大农”。

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小农抗击农业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阻遏“内卷化”效应,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的适度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自助自救能力,加速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提高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合作社的发展意味着农民自我组织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迁。

未来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型农村经营体制的构建需要鼓励以下三类合作:

其一是全过程合作。全过程合作意味着农民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合作,合作贯穿农业生产的全部程序。全过程合作包括:第一,农业生产上游环节的合作,即各种投入品和消费品的合作,包括化肥、种子、生产工具和机械、农药、信贷等合作。第二,农业生产中游环节的合作,包括生产过程、技术培训、灌溉、农作物管理等领域的合作。第三,农业生产下游环节的合作,即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营销等领域的合作。

其二是农民的全要素合作。农业生产涉及多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各个方面。农民进行全要素合作的意义重大,只有实现全要素合作,才能实现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才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能使农民合作社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殊企业。

其三是鼓励合作社的合作。合作社的合作是合作社的自愿联合。只有实现联合社,实现合作社的合作,要素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更自由、更有效的配置。

链接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而是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上一篇:期待更加有效的银行监管 下一篇:产业遭重创 急盼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