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农复合经营初探

时间:2022-06-28 12:54:38

现代林农复合经营初探

中国的农业起源丁森林,从来就是以林农结合的形式发展至今,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在北魏《齐民安术》中就有记载,记载的是桑园间作的经验。从人类历史义明的发展史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复合经什阶段、传统农业复合经营阶段、现代农业复合经营阶段。

现代林农复合模式始于商品生产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至当前巾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护牛态的同时追求合理利用资源、开拓开发资源、争取资源永续利用等。

林农复合经营、人们义称为农用林业、混林农业或林农业。混林农业是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上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在这些系统中,木本成分与非木本成分之间必然存在明显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作用。

中国是进行林农复合经营最早最富于成就的国家之一,农家早就有林农间作的丰富经验,随着农业与林业的发展,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也不断进步,将会在21世纪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

一、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

发展林农复合经营,在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在山区既可获得粮食义可发展商品经济。山区因山高坡陡,粮食生产十分困难,加之商品经济不发达,难以摆脱贫闲其根本出路是打破封闭的自然经济,改传统林业的单一生产结构为多产业结构,因地制官利用林地、灌丛地套种间作,生产更多的粮、油、瓜果、茶、菜、药、杂的大量商品,甚至牛产一些出口创汇的产品,大大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就有了发展加丁业的基基础。我国山区现在已建立了大量的经济沟,林农牧果副综合发展,使农民得以脱贫致室,就是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结果。

2,有些平原区,如云、贵、川等省的一些坝子,人多地少,仅种粮食很难脱贫。如能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则可以在立体种植情况下,对空间多层利用。如北方的林一粮一食用菌等。在同一块地上于不同层次的空间生产多种产品、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在一个小小的庭院,种上果树、瓜类与葡萄,树间种菜,棚下种约材,菜叶和杂草还可养兔,不但可以不断吃到鲜菜、鲜果,而臣还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3.农田配置上完整的防护林带,在干热风严重的黄淮海平原,会很好地减免干热风的危害。如能进行泡桐或枣树与作物间作,则增产的效果更为明显。

4.发展林农复合经营,是以短养长,解决育林资金。扩大林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在幼林地上间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能够以耕代抚,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可以加快林木生长,既可减少营林支山,义可在短期内得到一些效益,较好地解决育林资金。我同南方山地杉粮间作就是这样一类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

5,林农复合经营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建立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可以改变因树种、作物单一,而过分消耗地力的状况。该系统中的树木之枯枝落叶所含养分可以归还土壤。在林地上间作的农作物,由于林木保护可以有更好的生育环境,而且林木的水上保持作用,使土壤不会退化。由林农多物种构成的系统,食物链更为复杂,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就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开展林农复合经营,能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林农复合经营系统需要集约化经营管理。由于该系统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殆业,还需利用复合系统中原料开展就地加工,这样就需要较多的劳力,可以使较多的农利劳力就地“消化”,使乡村繁荣。

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类型

通常根据林农复合纤营的经营目标、组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林—农复合型、林—牧(渔)复合型、林—农—牧(渔)复介型和特种农—林复合型。

1、林—农复合型就是在同一土地单位上,通过时间序列、空间培植,进行结构搭配,相继把林木与农作物结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从经营的目的不同组成比例的轻重又可将共分为以林为主、以农为主,林农并举:种经营模型。八十义可细分成:林农间作,型一即林木与农作物混合种植的经营方式,例如:农桐间作、枣粮间作、果农间作;缘篱型一在农田、庭院周围种植绿篱,既起美化作用、又有保护果园的作用;农田林网型一在我国:北和沿海的平原农区广泛采用农田林网型,能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抵御风沙、台风、干热风、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同吋,还可以提供木材、薪材以及经济林产品;林农轮作型一把农作物与林木在同。块土地上进行轮换朴植的模式。

H、林—牧(渔)复合型是指在同一经传单位的土地上,林业与牧业或渔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林牧叫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木型、林渔结合型。总之,是将林业与牧业进行间作或者把林业与渔业相结合的复合经营系统类型

3、林—农—牧(渔)复合型它吋分为林—农—牧多层种植型、主林农型转变为林—牧型、林—农—牧庭园兼营型、林—农—渔结合型。在注重农业、林业的同吋,不放弃牧业与渔业的发展。

4、特种林农复合型,这种复合经营模式以十产特种产品为目的,它由林木混交刑、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等复合系统组成。

三、林农复合经营的结构、

由于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是人工复合群落,其物补多样、结构复杂,刘,土地的利用也更为充分与合理,可按其物种成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

1、空间排列结构是各种林农复合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即物种的互相搭配。水乎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空间排列结构的曲种基本形式。水平结构是指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平面布局,其中物种密度和水平排列方式是构成水平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各组成成分垂直排列的层次和垂直距离构成林农复合经营垂直结构。般说来垂直高度越大,层次越多,空间容量也就越大,资源利川率山就越高。

2、时间顺序结构在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时间顺序结构分为季节结构变化和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变化两种变化方式。主要受气候以及生物生长发育节奏的影响。

四、林农复合模式的物种组合设计原则

由于生物物种受生态幅度范围和抗逆能力的影响。因此生物组合的没计应因地制宜,间作的农作物要求适应性强,短仟直立,耐阴高产,或有根瘤的豆科植物。

树种选择要求树冠窄,正通直,树叶稀疏,冬季落叶、春季手放叶晚,根系分布深,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种群组合要求慢上与速生,深根与浅根,喜光与耐阴,有根瘤与无根瘤的倒种和作物组合在一起为佳。

总之,要求树种生态幅度较宽,物种之间能够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排除异株寄生现象,避免种群间有相同的病虫害。

五、林农复合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1、生态效益。改善农田小气候林农复介后肜成特殊的小态环境、改善丫农田小气候;研究表明,林农间作使风速降低40%。5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7%-10%,绝对湿度提高2000豪巴,蒸发量减少34%,土壤含水量提高7%~!o%。显著地减少了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土壤流失实行林农复合经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

2、经济效益。林农复合经营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应的时间内获得2~3种以以上产品的收获,这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较单一种植优越得多。在造林初期间种粮食、纤济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以短养长町取得近近期经济效益、对林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厂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以耕代抚降低了抚育成本。

3、社会效益。首先,由于林农复合经营有多朴产品输儿这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其次,林农复合经营具有集约性的特点,要求投入密集的劳动力。因此,有利于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会,另外,林农复合经营不但能够增加短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人期收入,因此,这种经营有利于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增加林农收入。

由此可见,林农复合经营是一件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仪式,在特定历史阶段、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应当大力提倡和积极发展状大下去。

(作者单位:160300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老街基林场)

上一篇: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析 下一篇:创造机遇培育科技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