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6-28 12:36:38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语文是中学时期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好语文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由于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语文学科,到了中学之后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重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之后,各个学科都更新了教学理念,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也应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兴趣;对策

G633.2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也是成功的秘诀。当前,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W经验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知识迁移的桥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情节融为一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电教手段,以“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视频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然会对黑人产生同情之感,并由同情产生激愤,因激愤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和课文内容完全融为一体,心潮澎湃,情绪激昂,并对“自由”有了全新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特长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动人的语言描述、优美的图画等。

2.设置悬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小说《失街亭》时,我是这样设置悬念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想一想,如果不失去街亭,诸葛孔明能统一中原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产生的效果却让人意想不到。问题一出,学生便纷纷议论:“街亭那么重要,诸葛孔明怎能失守呢?失去了街亭,政局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经过认真读文和激烈的讨论,得到了答案,进而也明白了小说中人物间的关系和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巧设悬念,方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主流,这需要教师创新理念,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课文,课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1]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上讲台讲课或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的机会,实现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探索,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单纯的讲解,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吃透文本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趣。中学语文课程中有许多课文都存在不同观点与见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辩论会。如《杨修之死》一课中,置杨修于死地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杨修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二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学生对两种观点互相辩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引出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及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来分析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四、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化教学资源,使教材发挥出最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出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在教学《胡同文化》一课时,我采用影像资源展示了四合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 “胡同建筑”的特点,进而使学生感受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通过“胡同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于传统“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品味“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五、合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

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通过一些有趣的笑话和例子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的速度、说话的语音语调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应该备好课,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探索。另外,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既要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设计应该有差异性。层次性的课后作业能使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产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也能使学生在日常听说读写中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最终学以致用。

结语:

中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等,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丽. 浅谈中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 消费导刊,2010,06:183.

[2]王红. 中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 科技,2010,11:39.

上一篇:地方应用型院校开展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的探... 下一篇:广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同质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