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针对性护理对策

时间:2022-06-28 10:30:30

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针对性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26例静脉用药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静脉用药,分析患儿静脉用药安全隐患的发生,并针对用药安全隐患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726例患儿中86例发生静脉安全,发生率占11.8%。86例患儿中36例输液用药速度改变,占5%;21例药物剂量存在误差,占2.9%;13例患儿由于体重记录错误造成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占1.8%。结论 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小儿静脉用药管理,降低小儿静脉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小儿静脉用药;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静脉用药是临床上常见的用药方式和治疗手段,能够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患儿病情变化较快,患儿口服用药不合作等原因,使得静脉输液成为医师给药的最佳方式[1]。儿科患儿静脉用药时具有其特殊性,药物剂量相对较小(用量为成为2%作为儿童每千克体质量的用药量),患儿静脉用药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探讨小儿静脉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26例静脉用药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26例静脉用药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患儿中男445例,女281例,患儿年龄为1d~14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4d,平均时间为(2.4±0.6)d。静脉用药患儿均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种。患儿中,693例静脉输液,33例静脉注射,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儿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选患儿均常规静脉用药,对本次研究调查设计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调查项目培训,对出现静脉用药安全隐患的现象后认真填写相关登记表格,并将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发生的时间、药物名称、配药流程、药物的使用剂量、用药速度等相关因素进行详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等表示,并进行t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726例患儿中86例发生静脉安全,发生率占11.8%。86例患儿中36例输液用药速度改变,占5%;21例药物剂量存在误差,占2.9%;13例患儿由于体重记录错误造成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占1.8%,见表1。

3 讨论

静脉用药是临床上常见的用药方式,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儿用药时由于多种原因等造成静脉用药时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如下:①输液用药速度改变[2]。小儿静脉用药时有别于成年人;患儿家属依从性低、患儿配合能力差,造成患儿难以配合固定。家属将患儿抱高、大幅度改变等原因,从而改变了滴数[3]。此外,患儿静脉用药时由于对患儿及其家属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教育内容、教育时机等操作不当等,从而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部分患儿由于输液时间长,部分家属随意提高输液速度,从而造成畸形心衰发生[4]。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输液用药速度改变占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发生率的41.7%,显著高于其他安全影响因素(P

为了降低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提高小儿静脉效果必须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如下:①规范配药流程。小儿静脉用药时,必须制作小儿外科用药配置指引,标出小儿外科常用药物计算出药物的用量以及对应的药液毫升数;对于特殊液体制备时应该标注药物的配方以及总量,必要时做皮试药品,并且医院定期组织医师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从而有效地避免用药剂量配置错误出现的误差;同时,护士还应该核对患儿静脉用药前后的配药,配药护士配药时必须注明药溶剂量以及药物的使用情况[7];②加强医院沟通,提高护师工作责任心。每位护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各个环节的查对工作,保证患儿能够安全用药。同时,患儿用药时,责任护师必须严格掌握患儿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情况,保证药物能够发挥最大药效;③准确称取患儿体重。儿科门诊有别于其他门诊,患儿用药时更多地以体重用药。同时,医院设置小儿入院登记,要求责任护师亲自为患儿称量体重,减少读书误差。提高患儿静脉用药的准确性;④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宣传教育[8]。为了降低小儿静脉用药安全性,患儿入院后还应该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用药安全。首先,护师向患儿及其家属解释患儿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并结合药物的作用时间做好结石,告知患儿家属静脉用药低速的重要性(对于婴儿来说滴速控制在6~19滴/min,幼儿滴速控制在10~15滴/min),防治患儿由于滴速过快增加患儿心脏负担。其次,护师向患儿家属在输液过程中不能让患儿外出输液,避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等。切不可为了要速度而随意更改滴速。对于使用三升袋患儿,护士要做好交班工作。但是,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实验中病例数相对较少,样本容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实验中对患儿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存在加大人为误差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较多,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小儿静脉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剂量、速度、用药时护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患儿体重等因素都是小儿静脉用药安全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小儿静脉用药管理,加强医护沟通,加强护师和患儿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降低小儿静脉安全隐患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曾繁典.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警戒[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285-287.

[2]张红.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及防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1):1027.

[3]张淑媛.儿童静脉输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分析[J].医药前沿,2013,(15):369-369.

[4]徐翠荣,等.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8):1455-1456.

[5]郭鹏飞,赵平.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31-33.

[6]陈都红,王超,黄丹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给药的护理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79-181.

[7]姜艳梅,马淑杰.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968-1969.

[8]赵荣,彭淑芬,王丽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96-197.

上一篇:护理管理干预与宫颈癌患者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不同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