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釜底抽薪

时间:2022-06-28 09:24:43

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釜底抽薪

中国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根本办法还是要依靠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以大幅提高整个社会的收入和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而这需要维持强大的货币供给。

从紧的货币政策应是一个管理概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截止到2008年3月末,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66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9.39万亿元,贷款总额为存款总额的近70%,这个规模的投入意味着中国经济在2008年仍将高速发展,也决定了只有通过高速的经济扩张性增长,才能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央行的数据还显示,2008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2.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29%,增幅仅比上年末低0.45个百分点,但由于2008年第一季度假期多、灾害多等因素,一季度比2007年第四季度低一点点是非常正常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09万亿元,同比也增长18.25%;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4万亿元,同比也增长11.12%。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亿元,同比仅减少投放258亿元。但是考虑到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港澳台现金的涌入,实际已经对冲了现金投放的减少。

因此,从已投放和将要投放的货币量而言,货币从紧政策不是指减少规模,而是针对部分产业的信贷纪律约束。因此,2008年货币从紧的政策主要是一种管理方法和行政服务理念,或者也可以说2008年的货币从紧政策更多的是不能推行类似2003年因应非典时采取的高度货币扩张性政策。

美国经济正在釜底加薪

目前,美国深陷次贷泥淖。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革命性大减息决不会就此止步,这位雅号“印刷票・本”的美国金融掌门人,为了应对美国的经济衰退,完全有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甚至在本年度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2%、1.5%,甚至到1%。

美国处于新的衰退之中,美元处于贬值之中。但这会是暂时的,为了保持能源美元定价、美元贸易结算、储备美元的优势地位,以及要用逆差融资修补美国的贸易赤字,一二年以后美国一定会开始推行强势美元政策。

美国处置次贷危机的主要管理法宝,就是以美联储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身份,不断注资、不断减息、不断贬值、不断透支全球经济的未来力量而强力支撑美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为了遏制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6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从5.25%降至目前的2.25%;为了对付信贷紧缩难题,美联储还于2007年12月破天荒地创建了贷款拍卖机制,截至3月末美联储通过短期贷款拍卖方式,已累计向商业银行注资2600亿美元,这种加速的货币供给就是加速挽救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的确出现了问题,但是美国正在采用釜底加薪的办法解决,而且这个政策2008年已出现积极势头。

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釜底抽薪

中国的货币供给主要用于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换句话说,美国的货币扩张主要用于消费,中国的货币扩张主要用于生产。这是中美两国不同的优势,也是他们彼此的不足。因此,中国经济运转的机制主要是由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中国的高储蓄构建的超级投资能力和城乡二元制的国内分工体系进行经济扩张。它们构成了中国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两大核心,高储蓄和人民币升值又吸引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形成了中国廉价的资本积累体系。它们使中国无需战争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就构建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资本积累机制,主要商业银行的跨国上市又完成了这个积累体系的良性运作。

近30年来,中国以廉价资源、税收优惠、环境代价、市场换技术、透支社会责任的低福利体系、抑制资产价格、劳动者为雇佣者融资(例如社保不健全)、消费者为生产者融资的方式,人民币紧盯美元的互动,构造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大国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20世纪后20年全球以和平方式建立的最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也是最大规模的人类互的生产体系。它推进了全球化的过程,也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济目标、价值观和有序的运作模式,具有了制度化的中国发展体制。

依赖农村要素市场非商品化维持的低通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平等的成果,必然是短期的、过渡性的。随着农民利益目标的变化,社会竞争的加强,这个体系必然要改变其运转成本和运转方式。达到中国经济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根本办法,还是要依靠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以大幅提高整个社会的收入和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这更需要维持强大的货币供给,也需要创造更加高端、更大规模的生产体系平衡社会需求。

而稳定的农副产品供应可依赖如下办法解决,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推广大规模生产,以马铃薯、肉类产品、海洋养殖的生产提高改变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建立成熟化的国内分工体系并对这个体系适度的减免税赋、直接补贴;建立海外基地和构建有效的国际分工分解供应等等,这些也都需要强大的货币政策支持。

为改变目前中国经济单薄运转的局面,从目前看来应将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从投资拉动、对外出口、内需增长三个方面扩展到虚拟经济、全球化拓展、创新产业六个方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前三个方面已做得比较好,后三个方面也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问题,其实质不是汇率问题,也不是利率问题,更不是楼市泡沫和通胀压力问题,而是中国目前运转的国际和国内分工机制出现了问题,改造这个机制才是中国利益调整的核心点,它也需要足量的货币驱动。它的实质就是要反思中国人民应该以什么方式把握增强人民币的供给力量,以重新平衡人民币的纸币体系和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关系。

维持就业增长需要足量货币驱动

截止到2008年3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4%;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额达到190821.85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为119121.79万亿元,这个庞大的储蓄体系不但造就了农行、工行、建行、中行四大银行2007年税后利润超过3000亿元,使中国的银行业有别于西方国家受困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银行业而一枝独秀;而且也维持着中国目前76990万人的就业水平,这其中包括城镇就业的29350万人口。2007年,中国城镇就业净增加了1040万人,城镇就业新增加了1204万人。从维持就业水平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可能也不会降低。

若以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0.3万亿元并同比增长16.7%计算,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相当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增加了72万人口的就业。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比2006年增加了5.7万亿人民币的供应量,也就是说,每增加近50万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一个城镇就业人口。

倘若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速减少一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全年将减少70万左右的就业。2008年中国仅高校毕业生就将达到559万,而且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降低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将直接造成至少几百万的学生失业或变相失业,这肯定是比通货膨胀更为可怕的社会后果,也是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加合力冲击中国改革的最不利的选择和最大的代价。而且,2007年40.3万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支撑了2007年中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1.4%,2007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这也是世界大型经济体系增速最高的。

因此,近二三十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以来中国是通过货币政策的有力扩张取得了如下成就,即:GDP增长每年超过10%;财政收入增长每年超过10%、20%甚至30%;城镇就业每年新增加千万左右人口。

因此,维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增长也就意味着维持中国高水平的就业,维持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同步性。从技术上而言,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着复杂的交替关系,而在长期运行中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影响可能较小。采取紧缩政策客观上可能会形成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的可能性比较高,但不是惟一的;采取扩张性政策形成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的可能性比较高,但也不是惟一的。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城镇失业一个百分点就是几十万人,相当于20%新加坡人口。因此,决不能够为了要抑制通货膨胀就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上一篇:有一种力量,感天动地 下一篇:房市拐点已形成,无须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