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心血管病24例诊治观察

时间:2022-06-28 08:08:52

门诊老年心血管病24例诊治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观察、检查和治疗,对门诊的诊治疗效进行分析及讨论。方法:选择2014年3月1日-3月31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共计24例。通过患者主诉、临床表现、症状进行分析,制定诊疗计划,并对所出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经过20d观察,19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5例患者症状无好转,其中2例住院治疗。患者年龄及心血管疾病类型、发病机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门诊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采取不同病症不同治疗方案,可提高门诊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电图;治疗方法;门诊治疗

世界正步入老龄化阶段,目前世界老年人总人口11.3%,达1.47亿。心血管疾病成为高发疾病。老年心血管病诊治是世界性重要课题。老年人心血管病治疗及预防有它本身自己的特点,治疗对策较成人有所不同。我院通过对门诊的老年人心血管患者治疗的观察,对门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择于2014年3月1日-3月31日期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24例。通过回顾分析法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诉、症状、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分析及研究。此2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66岁,患者体重约55-83kg,平均体重约72kg。

1.2门诊观察

对这2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疗观察,将每位患者的主诉、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心血管病史一般在3个月-16年之间,平均病史为8年。症状主要包括心慌、气短、胸闷、心律不齐者6例,心绞痛4例,意识丧失2例,心脏骤停1例,伴头晕、头痛10例,伴恶心呕吐5例,发病时出现发热6例(发热时体温达37.6℃)。

1.3方法

根据患者的表现及症状,遵医嘱对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心率、血压、心电、X光线检测、血脂、血糖、总胆固醇等进行检查,心脏彩超、颅脑C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等检查。在监测血压时,24例患者出现收缩压平均≥145m m H g,最高收缩压为210m m H g,舒张压≤100m m H g;在监测心率时,患者均存在心律不规整,心率可达104-185次/分;在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可计量患者大于2个以上周期的Q波、R波、S波、T波时限,及其幅度数值,对波段平均值进行计算分析。且对J点后的S T段的改变进行测量。通过检查,我们可发现心肌梗死者6例,其中上壁心肌梗死者2例,下壁心肌梗死者3例,前壁心肌梗死者1例,冠心病高脂血症3例,心房颤动2例,脑梗死5例,高血压18例。

1.4治疗方案

本院门诊在实验过程中,根据24例患者病情的诊断,制定诊疗计划,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1)出现心脏骤停者,应首先进行人工通气抢救,一般行人工紧急呼吸,将口咽吹气管直接插入病人的舌根上端,再做180o翻转,使其保证垂直放置,放置时患者出现口齿紧闭症状,抢救时间越短越好,建议在心脏骤停后不超过5-10min[1],在该时间范围内及时治疗效果最好,最明显有效;2)出现心肌梗死者,在治疗中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且给予吸氧疗,减轻心脏负荷,纠正休克,注射如吗啡、杜冷丁等镇定药物,。可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密切观察病情,若未见好转,则继续注射;3)出现心房颤动者,需给予胺碘酮一日3次,一次0.29、辛伐他汀一日一次,一次20mg联合治疗,周期1个月;4)出现间歇性脑梗死者给予静点香丹20ml+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合并糖尿病患者需配加4单位胰岛素);5)出现高血压者应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治疗[2]。且要求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量增加运动量,保证睡眠时间及质量,定期复查身体各项指标等。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11.5 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 VRS 比较见表 1

表 1治疗前后比较例(%)

组别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心房颤动 脑梗死 伴高血压

好转 30 11(23.9) 10(30.9) 6(18.1) 3(7.8)

住院 27 6(10.8) 5(13.8) 10(28.6) 8(18.8)

表 2 疗效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心肌梗死 6.56±1.522 2.19±1.441

心脏骤停 6.58±1.24 3.43±1.571

心房颤动 6.55±1.521 2.19±1.340

脑梗死 6.38±1.11 3.55±1.371

伴高血压 6.3±1.34 2.43±1.671

注:1)与对照组比较,P 0.05;3)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经过20d对24例不同症状表现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治,心肌梗死者6例,病情好转5例,转入住院治疗1例;心脏骤停者4例,病情恢复3例,死亡1例,心房颤动者2例,病情好转者1例,转入住院治疗1例;脑梗死者5例,病情好转3例,病情无明显好转2例;伴高血压者18例均有所好转。即20d观察,1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5例患者病情无好转,其中2例转入住院治疗。患者年龄及心血管疾病类型、发病机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实验,可以看到心血管疾病在目前老年病中占绝大部分,并且危险性极高,一旦患上此类病,常导致老年人生活难自理,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病程长,治疗过程漫长,治疗费用高,日积月累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增多,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早发现,及时到医院门诊诊治,确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在门诊的诊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就诊患者不同的主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制定和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维江,肖文良,姜志安.心血管疾病成功因素的探讨[J ].海南医学,19 9 9,10(6):3 9.

[2]沈洪.心血管急救指南2 0 0 0系列讲座 (1 7) [J].中国危重病急救,2 0 0 2(7):4 4 3.

上一篇:6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结果综合分析 下一篇:评价中药控释药条对急性冠周炎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