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生态省建设

时间:2022-06-28 06:50:28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生态省建设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省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它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世纪之交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提出生态省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框架,到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通过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使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建设都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不断向经济社会新领域拓展和延伸。江苏省有15个城市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有37个县(市、区)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和1/5。实践证明,生态省建设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既遵循经济规律,又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这为“十一五”推进生态省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遇,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省建设,首先要制定好“十一五”生态省建设的规划,并与“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衔接起来,使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在时间、空间和发展模式上得到统一,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转变增长方式是根本任务

生态省作为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更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的加速期和国际化的提升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加快传统产业生态转型,及早转变增长方式,是省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生态省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的生态转型,建立起生态经济体系。一是要合理布局生产力。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系统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地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与环境相协调。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行清洁生产,扩大企业循环经济试点,重点培育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园区为中心,延伸产业生态链,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交换的范围,形成产业共生群落。三是要制定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和建设,加大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付转移力度,综合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使省域内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

运用法制手段是根本途径

没有制度创新和法制保障,生态省建设就难以持久推行,也不可能向纵深发展。这些年来,江苏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立法和政策创新方面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一些重要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在解决深层次矛盾方面的立法还是空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省的方针,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立法步伐和政策创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制体系,引导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制定促进生态省建设、节约型城市建设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政府在推进生态省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应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项目,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偷排、超排、无证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打击。

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地方人大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一方面,要支持政府开展生态省建设工作创新和政策创新,帮助协调和化解生态建设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又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及其部门加以解决,促进生态省建设工作依法、有序、健康开展。

四是要加强宣传工作。生态省建设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基层,地方人大和政府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发展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引导和组织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努力推进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上一篇:对复旦大学“面试”招生的冷思考 下一篇:“861”计划推动经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