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2-06-28 06:25:15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现阶段各地所经营的涉农财产保险,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所开展的种养业保险之外,几乎少有其他商业性财产保险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提高现代农村经济风险保障水平,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各财产保险公司求生存、拓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建议。

一、我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够强烈,对保险持观望态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农民没有足够的剩余资金用于购买保险产品,这些原因导致保险在农村难以发展,再者由于保险产品的产品特性以及由于过去的一些客观原因,保险业在我国农村是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农民的保险意识差距明显,对保险认同度低,风险防范仍处在原始状态。家庭养老、储蓄看病,遇到大难靠亲戚朋友帮助解困,这是广大农村目前保障状况的真实写照。农村由于受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媒体辐射不到位以及保险企业 宣传缺乏的影响,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小,区域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从区域来讲,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保险密度和深度都远远大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同一地区、同等条件,农民的购买力不尽相同,差距也很大。农户居住分散,网点不健全,展业困难,服务不到位,商业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小。由于多数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户居住较为分散。现在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多,流动大。这些因素都给商业保险的展业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二、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建议

1.提高认识,积极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既是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其拓业务、求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扶农政策的推动,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农村家庭的资产迅猛增加,从而构成了广泛的潜在保险消费需求,其发展潜力必然巨大。各保险主体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发展农村财险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占尽先机,领先市场。

2.建立健全基层网络机构,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乡村营销员队伍。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多形式、广渠道发展农村保险网络服务机构。这种网络的结点可以根据地域范围、村落分布和道路状况合理布局,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方式建立,这种服务结点应该是以承保和防灾防损为主要功能,兼具咨询、宣传和必要时的初步查勘。由于农村财险市场的客户群以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总体不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业,因此,打铁需先自身硬,努力培育一支业务素质硬、作风实、能吃苦的营销队伍是发展农村财险市场的关键。

3.扩大营销渠道,探索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新模式。一是要加大与农村信用社、银行、邮政等机构网络比较健全的系统间的合作,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各镇(乡)政府和村委的联系,大力发展各类代办业务。三是要创新营销手段,设计新的承保方案,尝试采用多险种捆绑式销售方法,将各类车辆、家庭财产、意外险等进行分类组合,以套餐形式开展销售。四是尝试对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私家轿车拥有量较大的行政村开展VIP团销业务,以促进效益业务的深入挖掘。

4.创新保险产品,大力发展区域性保险业务。目前存在的一些针对农村的财产保险产品都比较陈旧,条款和费率多不适应农村保险市场的需求,即使一些新开发的产品,在营销过程中也遭到冷遇,缺乏吸引力。因此,一是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努力开发出一批适合农村投保、手续简便、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条款简明的保险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二是要针对农村块状经济蓬勃发展的现状,大力发展新型个私工商企业财产保险。三是在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尝试开办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性农业种、养殖业保险作为补充。

5.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保险普及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通过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丰富生动的事例开展宣传活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为普及农村保险活动的深入开展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如对某些保险产品给予税收和信贷政策上的优惠,对从事农村保险营销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保政策的优先权等,从而提高农村保险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和投保积极性,促进保险消费需求的有效转化。

6.加强风险管控,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发展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关键在于提高经营效益,如果大力发展农村业务的同时不能取得理想的经营利润,势必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积极性,从而使农村财险市场很难取得有效发展,业务拓展势必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一是要不断完善核保机制,适时根据业务经营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调整承保规定,切实提高承保质量,严防“病从口入”;二是要强化理赔管控,实行精细化管理,改进现场查勘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小额案件核损标准,加强对定损理赔全过程的监督;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建立规范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全面掌握各类风险动态,将防灾防损工作落到细处,做深做实;四是要引入再保机制,化解和分散风险。

总之,农村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农民的剩余资金将越来越多,这是当前的经济背景,农民的文化水品的提高,将使农民的投资意识加强,银行的利率下调,迫使农民寻求新的投资方式,开发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保险品种将受到欢迎,这将成为农民的新的选择。

上一篇:坚持科学发展 进一步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 下一篇:浅谈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