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劲吹“文明风”

时间:2022-06-28 04:26:01

农家劲吹“文明风”

“过去在对岸望哥哥,泪蛋蛋抛进涪江河。如今想亲亲咱不怕,想得不行就打电话……”75岁的张大爷接过小姑娘递过来的麦克风,扯开喉咙用散曲调陶醉地唱了起来,逗得上百村民哈哈大笑。这是前不久涪城区河边镇一组农民参加“文明在农家”活动时的一幕。每逢村里开展类似的活动,大家就聚在“典型文化户”王美英家“闹红火”,邻近村爱好文艺的村民也纷纷赶来献艺,那场面格外热闹。

据了解,当地像王美英这样的“典型文化户”还有很多家,在他们的推动下,近年来,涪城区的“文明在农家”活动火了起来。

过去,因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漫长的农闲时节,农民“憋得慌”。“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筋斗酒,看点歪录像。”这种小富即安的状况一度盛行,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让当地政府很是头疼。从2004年起,针对农民群众迫切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实际情况,涪城区提出了易于操作,农民容易接受的以“学、富、乐、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在农家”活动,使之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融互动、和谐发展。

说起开展“文明在农家”活动,不得不提到金峰镇文化站站长邓乾元。今年53岁的他从1977年起,至今已为农民放映电影、幻灯片3000余场,先后接纳农民观众达120余万人(次)。2005年,老邓获得了他从业以来的最高荣誉――“国家文化部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称号。此外,老邓还是金峰雄狮队的创建者和队长。这个在当地家喻户晓的农民演出队,于1997年由110名青年农民组建而成。多年来,为了让金峰雄狮队发展壮大,老邓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们自己编排的《二龙抢宝》、《狮龙腾飞》等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金峰雄狮队在2005年第13届世界拳击运动会、2006年李白国际文化节等多个重要场合有过精彩的表演,还获得了2006年“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演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现在,全队的资产已由原来的10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演员人数达200人。

“计划生育就是好,娃娃不多操心少……”类似的歌谣,在“文明在农家”活动的发源地――塘汛镇时常可以听到。随着生活的富足,村民们纷纷趁着农闲时节以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等节目歌颂乡村生活。老家在跃进村6组的李永富原来供职于涪城区川剧团,后来单位解散了,回村闲不住的他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利用闲暇自编自唱川剧,还不时和曲艺队去各村巡演,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文化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近年来,涪城区十分注重把传统的孝道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进一步帮助广大群众树立孝敬老人的良好风尚。今年6月,河边镇政府专门开展了“敬孝之星”评选活动,并对柯从友等10名“敬孝之星”给予了精神、物质奖励。项家庙村80多岁的张某,年迈体弱、行动不便,儿子媳妇向来对她不好,“敬孝之星”们多次上门劝导、帮助。后来,老人的儿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态说:“该我给我妈养老,这是我的义务嘛!”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今,涪城区到处吹起了文明之风。塘汛镇实施“川妹子”培训工程,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保姆培训班,使镇上以往游手好闲、偷盗抢劫的现象大为减少;石塘镇范家村农民自编自演的《四大妈学法》等节目乐得观众笑呵呵……“这些活动搞得好啊,寓教于乐,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塘汛镇文化中心主任刘清明是“文明在农家”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对群文村4组村民王琼英帮丈夫高礼生戒赌的故事一直记忆犹新。高礼生嗜赌如命,经常在外面打麻将,输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经常对妻子拳脚相加。丈夫的蛮横无理,让王琼英无可奈何,后来受“文明在农家”活动的启发,她自编了一首《戒赌歌》:“奉劝诸君莫赌博,赌博上瘾身难脱;输钱本从赢钱起,赢得少来输得多……”在几个村民的帮助下,她又挨家挨户去演出,给大家说赌博的危害。很快,知错的丈夫不再赌博了,每年外出打工都能挣钱上万元。

上一篇:送文化下乡,奏响“文化惠民”交响曲 下一篇:莫把惠民作“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