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变脸”变出的奇迹

时间:2022-03-19 09:14:09

洪水将至,他黑了脸制定严格的“土规定”,未雨绸缪部署抢险工作;危急时刻,他毛起脸强行转移要家不要命的乡亲,保住了群众的生命;灾后重建,他笑着脸三番五次征求灾民意见,力求让群众百分百满意……

不到1米6的个头,脖子上搭着揩汗的毛巾,古铜色的黝黑脸庞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头一回见到广安区大龙乡党委书记张大林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把他当成一个憨厚朴实的川东农民。

当过伟人故里协兴镇牌坊村党支部书记,辗转任过肖溪、大安等几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干过广安区交通局副局长、区直机关工委书记的张大林,在区里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刚刚过去的“7・7”特大洪灾中,张大林三次“变脸”变出的奇迹,更是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佳话。

他黑了脸,紧张有序组织抢险

2007年7月4日下午5点半,参加完山东农业考察的张大林刚刚回到家中,手机就响了起来,区防汛办紧急通知:特大洪水将至,立即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十万火急!张大林顾不上见妻儿一面,就立即赶回大龙乡部署抗洪抢险工作。晚上9点,全乡机关干部会紧急召开,一条条应急措施和严格要求出台:必须保证无一例人员伤亡、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治安案件、无一例群众财产重大损失……“当张书记宣布全乡党员干部凡抗洪救灾中脱离岗位和不在状态的,除每人每天罚款60元外,还将给予严厉党纪政纪处分时,他平时和颜悦色的脸黑得简直像要下暴雨。”时过多日,大龙乡的许多干部仍清清楚楚记得当时的情景。

当天深夜,全乡13个抗洪抢险队紧急出动,乡村干部包组包户包人的安全网迅速撒开,宣传动员百姓安全转移,帮助群众转移财产,竭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果坝村是全乡地势最低、工作量最大、群众思想最难做通的一个村。村民因种特色蔬菜而富甲一方,根本不相信洪水会淹没自家漂亮的小洋楼。张大林带队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又打着手电筒组织人员帮助群众搬运家电、粮食等物品,并把牲畜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家的冰箱本来是放在一楼的,原来以为地势高淹不着。张书记带着干部到家里后,二话不说就往楼上抬,他个子小累得气喘吁吁,费了好大劲才抬上楼来。结果第二天洪水就把一楼全淹了,亏得张书记有远见哦!”果坝村村民李文碧老大娘很是庆幸。

值得庆幸的远不止李文碧一家,从7月4日深夜起,张大林组织大龙乡党员干部对沿江5个重点村实行紧急转运,当6日晚咆哮的渠江洪水袭来时,大龙乡群众的粮食、家电等可移动物品已全部转移完毕。

电视台记者前来拍摄受灾场面时,眼前除了冲毁的庄稼、淹没的房屋,根本见不到被困的群众、损毁的家电、漂浮的牲畜……他们为此还犯了愁:虽说遭了灾,但找不到损失惨重的镜头,这样的新闻能通得过吗?

他毛起脸,群众生命高于天

7月6日晚上,奋战了两天两夜的张大林得知全乡群众已安全转移,财产没有大的损失时,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果坝村7组程小玲、邓如安等5户村民执意不肯离开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家,还和干部争吵起来……

“绝不能让几个不明事理的村民陷身洪水,就是捆也要把他们捆到安全区!”心急如焚的张大林打定了主意。当他匆匆忙忙地赶到现场时,双方仍在僵持中。邓如安还不住地嘟哝道:“淹的是我的屋,死的是我的人,关你们干部屁事!”张大林顿时火冒三丈,指着对方鼻子吼道:“你们今天就是想死也死不成,胆敢阻挠抗洪抢险,乡政府马上就收拾你!”

毛了脸的张大林镇住了对方,在场的党员干部抓住战机一齐动手,把粮食、家电等值钱的东西搬运到安全地带。当时,暴雨如注,看到党员干部淋得透湿帮自己抢搬物品,程小玲等人惭槐地低下了头,赶紧抬上东西,撤离了被洪水困住的家……

“仔仔细细清点一下人数,看有没得没撤出来的村民,一个都不准少哈!”雨夜中,张大林铁青着脸和村组干部在灾民聚集点一遍遍核对人数。

“哎呀,邓代义没见了,是不是又跑回他那个土墙屋了哦?”一声惊叫提醒了张大林。此时已是7日凌晨3点了,暴雨倾盆而下,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张大林带着几个党员艰难行进在没漆的泥水中,恨不得一下飞到邓代义家。好不容易赶到,又是擂门又是叫喊,黑灯瞎火的屋里却没有一点动静。“邓代义的女儿嫁到十几里外的一个乡镇,他不会是上那去了吧?”有人猜测。

“不行,进屋搜搜再说!”张大林踹开房门,几支电筒的光柱在地面全是积水、墙壁开始倾斜的土屋中扫来扫去,最后当大家的目光集中到破木板床上时,大伙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哪,几床破棉被和一大背兜红苕后面蜷成一团的不正是邓代义吗!

急得两眼冒火的张大林一把将邓代义扯下床来,拖起就往外走。倔强的邓代义死活不走,还一个劲嚷道:“你们走开,我死了不要你们当官的管……”张大林一声断喝:“你敢不走,我拿索索把你捆起走!”

几个人不由分说架着邓代义离开了在暴雨中吱吱作响的土墙屋。“好险啊,过了不到半个钟头,老邓的房子就垮了!”在附近巡回观察的果坝村村支书李建明想起来都后怕。

……

张大林的敏锐和果敢创造了奇迹,在广安区沿江15个乡镇中,大龙乡除无一例人员伤亡外,损失程度也最轻。7月7日,专程赴大龙乡察看灾情的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对此予以肯定:“这么严重的洪灾,但群众遭受的损失并不大,说明你们启动预案及时,提前行动坚决,牢牢掌握了防洪抢险的主动权!”

他笑着脸,重建家园要看长远

洪灾过后,让灾民有房住是各级党政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大林又动开了脑筋:是在原地重建让群众年复一年提心吊胆生活,还是集体搬迁积极避灾?是简单重建了事,还是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让群众因灾得福过上好日子?

在充分尊重无房户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主的原则,张大林决定采取“三集中”(集中选址调地、集中基础配套、集中项目整合)的模式,率先在全乡受灾严重的果坝村实施水淹区村民集中建房试点。

“张书记真耐烦,修新房子找我们商量好多回哦,光坝坝会就开了5次,而且每次都笑嘻嘻的,态度好得很!”果坝村村民郑海英说起就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让村民们住上舒适满意的新居,张大林三番五次到重建户家中征求意见,从散居建房到集中连片,从建筑面积到户型风格,甚至连修四合院还是三合院都反反复复和大伙讨论,力求不留遗憾。

修改了三次设计方案的区建设局人员被张大林的爱民之情所打动,他们开玩笑说:“张书记,你比主人家还认真呀,我们算服了你了!”张大林又是憨厚一笑:“农民修新房往往是投进几代人的积蓄,不让他们称心如意,我们干部问心有愧呀!”

广安市委书记王平在果坝村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时,称赞这种为无房户集中修建房屋的模式,既可让群众共享水、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又能节约用地,群众还节省了投资,是全市灾后重建的样板。

按照重建规划,9月下旬,大龙乡首批11户灾民将喜迁新居。成天乐呵呵的邓代义逢人便说:“要不是张书记把我拖了出来,我早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哪里还住得上这么好的新房哟!”

……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多大的能耐,只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乡亲们做点实事,让他们日子好过一些。”无论是评为广安市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还是成为抗洪救灾的先进典型,无论在矛盾集中复杂的肖溪镇、大安镇,还是在水旱频繁的大龙乡,张大林始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

上一篇:荷兰的农产品拍卖市场 下一篇:劳动保障部启动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工作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