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革命

时间:2022-06-28 04:23:21

新阅读革命

2010年春天,《微电脑世界》曾经以《阅读革命》为题,制作了一篇封面报道,主要讲述从纸质阅读向电子化阅读迁移的趋势,并介绍了适合进行电子阅读的多种设备。在当时,电子书阅读器是颇被看好的阅读平台,而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是最流行的阅读中的终端。苹果的iPad,在2010年春天刚刚发售,对电子化阅读的影响还未体现出来。

2012年春天,电子化的阅读行为变得更为普遍,而适合进行电子阅读的终端设备在产品技术和形态上有了巨大的改变。

新阅读革命,新在哪里?让我们从技术、设备、应用、内容和制作,进行全方位的大讨论。

技术革命促成阅读革命

两年前,电子书阅读器是大红大紫的数字阅读设备,时至今日,虽然仍然没有迈过彩色显示的门槛,但电子书阅读器类产品并未消亡,亚马逊的Kindle系列产品销量仍然在迅猛增长。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读物有两种:黑白的和彩色的。前者更多存在于各类书籍,以文字为主要的价值点,有一些图片,但是总体来说图片扮演着辅助和次要角色。而彩色读物,图片和文字的比例大大不同,印刷精美的杂志更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大约十几年前,“读图时代”这个说法开始被提出,此后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习惯于“读图”,因为图片更为形象和生动,信息量更大(运用得当的话),所以才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近十几年来,以“视觉”为主要卖点的读物,变得越来越多,报刊亭的陈列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平板电脑的问世,或许其初衷并不是为了促成另一场阅读革命,但是与书本杂志相仿的大小和重量、出色的彩色显示效果、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阴差阳错地使平板电脑成为了电子化阅读的良好载体。就连以电子书阅读器著称的Kindle系列产品,也推出了平板电脑的近亲――Kindle Fire。

显而易见,平板电脑与电子书以及其他传统的PC类产品在技术特点上完全不同,简单说来,以下这些方面的技术决定了平板电脑可以成为一种出色的阅读终端:显示技术、触摸互动技术、处理器技术、电池技术、无线技术、应用软件技术。这其中,屏幕技术是重中之重。

屏幕决定阅读体验

首先来谈谈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显示技术。而谈到屏幕,提及最多的就是屏幕分辨率。平板电脑问世之初,800×600、1024×768、1280×800这样的分辨率最为常见,这种规格一方面成本控制的较好,另一方面与传统PC应用程序兼容性也非常好,后两种分辨率更是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常用的分辨率。

但实际上,平板电脑完全不需要受这些分辨率规格的限制,因为它们运行的操作系统并不是微软Windows,而是iOS、Android,只要处理性能足够,任何非常规的、更高的分辨率都可以被应用,而界面风格和操作体验可以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而最大化地保留。

2012年初,在CES大展上宏、华硕均展示了分辨率高达1920×1080的平板电脑,而屏幕尺寸仍保持在10.1英寸;2012年3月,苹果了The new iPad(新iPad,昵称牛排),;屏幕分辨率比之前的iPad、iPad2提升了一倍,达到了2048×1536,这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款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分辨率(包括20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在内)。新iPad的屏幕尺寸仍然是9.7英寸,平均每英寸具备264个像素点,苹果称其为“视网膜屏幕”(Retina Display)。

首款配备视网膜屏幕的苹果设备是2010年推出的iPhone4,其像素密度达到了每英寸326点。因这一像素密度超出了人眼所能辨识的极限(通常被认为是每英寸300点),因此被成为视网膜屏幕。由于用户在使用iPad时,屏幕与眼睛之间的距离比用iPhone4时更远,因此新iPad的像素密度也可以让人眼难辨像素点,也可以成为视网膜屏幕。将来如果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也开始提升大幅屏幕分辨率,或许每英寸240点、220点都可以成为视网膜屏幕,因为它们的观看距离更远。

熟悉出版行业的读者都知道,普通的杂志印刷精度(挂网)仅为150线/英寸或175线/英寸,对于数字图片的分辨率要求为300DPI或350DPI,而假如一款显示设备的屏幕分辨率达到了近300像素每英寸的话(PPI),实际的阅读效果显然要高于纸张印刷的阅读效果。

高分辨率的屏幕,是完美数字阅读体验的根本保障。

手机还是平板电脑?

由于屏幕较小,因此手机的阅读体验绝对无法与平板电脑相比。但是有一个原因使得手机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数字阅读终端:手机是永远随身携带的,而且更易于携带,而平板电脑不是。除此之外,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界限在模糊,因此我们无法把手机排除在数字阅读设备圈子之外。

通常来说,手机的屏幕尺寸在4英寸及以下。苹果的历代iPhone产品推出逾4年,销量过亿部,仍然只有3.5英寸这一个屏幕规格。但最近一年来,手机屏幕又扩大化的趋势。首先是各种Android系统的中高端产品,屏幕的起步尺寸已经是4英寸,向上扩展到4.3、4.5、4.7英寸。三星、联想、Dell推出的平板手机跨界产品,屏幕尺寸设定为5英寸。然而三星、华硕、海尔等品牌,还推出过7英寸屏幕可以打电话的产品。华硕最新的PadFone,更是让你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随时切换。富士通推出的一款概念性产品,让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融为一体,按需使用。

2012年的智能手机,其屏幕分辨率的标杆已经提升至720p规格(1280×720)。在4~5英寸左右的规格下,这样的分辨率毫无疑问也是“视网膜屏幕”的级别。拿来进行数字阅读,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字显得小一些,或者字体大小正常但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翻页操作。另外,在图片显示方面,可施展的空间也稍小一些,可能需要在界面上进行缩放以浏览某些细节。

在处理性能、电池续航方面,手机进行数字阅读应用都完全不是问题,手机随时随地在线的特性,更是让数字阅读变得更加容易,电子化的书刊通常容量不会很大,内容可以随时获取。

屏幕尺寸怎么选?

虽然苹果一直坚持在iPad上配备9.7英寸屏幕,虽然市场上销售Android平板电脑主流尺寸是10.1英寸,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尺寸的屏幕毫无价值。实际上,笔记本电脑最流行的屏幕尺寸,在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平板电脑也有类似的规律。

10英寸左右屏幕的平板电脑,重量大都在600g左右,新iPad由于电池容量大幅增大,整机重量也比上一代产品有所增加。600g的重量,基本上是一本中等厚度杂志的重量,拿在手中,装在随身包中,不能说毫无负担。三星、联想等厂商还推出了其他尺寸的平板电脑,例如8.9英寸、7英寸等,重量可以减少至500g甚至400g以内,长时间握持的疲劳感会大大下降,而更小的尺寸也更方便地装入普通的女士挎包中。

从阅读体验来说,7英寸以及更大屏幕的平板电脑差别不是很明显,虽然目前还没有7英寸、8.9英寸规格的视网膜屏幕平板电脑,但相信如果此类规格销量足够大,从成本来看实现视网膜屏幕是毫无无问题的。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大屏幕的平板电脑的重量会持续降低,屏而且屏幕自身的技术可能会改变应用形态,例如可折叠、可弯曲的屏幕,甚至是内置投影功能,也会让小机身、大屏幕成为可能。

谁是最佳电子阅读设备?

数百年来,我们阅读的目标对象,基本上都是书籍、报刊。在形态和阅读感受上最接近书本的设备是什么?曾经是电子书阅读器,但现在显而易见是平板电脑。

为了迎接阅读革命的再一次爆发,平板电脑自身首先也来了一次大革新。2012年新年伊始,宏基、华硕等厂商开始推出他们新一代高清屏幕的平板电脑,而更具影响力的显然是今年3月份苹果的新一代iPad(昵称牛排),其屏幕分辨率超越了全高清的保准,达到了2048×1536。本刊上期杂志的“评测与体验”栏目对其进行了初步的体验,这一次我们对“牛排”及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安卓平板电脑中的佼佼者)进行了一份详细对比测试,角逐最佳电子阅读设备的称号。

出场选手简介

第三代苹果iPad已面市,我们将它与两款最出色的安卓平板电脑:华硕Transformer Prime TF201和三星Galaxy Tab 10.1并排进行测试。虽然我们还没有测试电池续航时间和充电时间,但是这款最新iPad的清晰全貌已跃然纸上。简而言之:新iPad迅速成为了领头羊,这主要归功于它对屏幕进行了诸多改进。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每一个竞争者应该放弃比赛;而是说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缩小与iPad的差距。

我在此进行比较时,着眼于新iPad、老款iPad 2以及三款排名靠前的最近推出的10.1英寸屏幕安卓平板电脑:华硕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 TF201、三星Galaxy Tab 10.1(我们测试了4G LTE版本)和东芝Excite 10 LE(之前叫Excite X10),后者是市面上最轻最薄的平板电脑,这款产品太新了,以至于没来得及完成详细测试。这次评测的这三款安卓平板电脑都拥有1280×800像素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它们每英寸像素(ppi)这个规格都超过了iPad 2的150 ppi 。

至于新iPad,它配备了大尺寸高分辨率的视网膜屏幕,拥有2048×1536像素,其ppi高达264――没错,那么高的像素有关系,而且是大有关系。

我已经比较了新iPad与安卓平板电脑家族的那些佼佼者,明确了新iPad在哪方面很出色、在哪方面有点不足(即物理尺寸和重量)。这回,重点放在实际性能上。

苹果iPad关键性的屏幕

视网膜屏幕是苹果第三代平板电脑的主要亮点;考虑到屏幕其实就是平板电脑的整个门面,这很重要。我用自己的数百张个人照片对该屏幕进行了一番严格“折磨测试”,图片呈现效果之好让人惊讶――而图片的阅读显然是现如今最重要的阅读部分,纯文字阅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新iPad的色彩再现是我见过的最准确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根据通过iTunes把图片传送到iPad作出这一判断的。而iTunes似乎不仅会重新调整图片大小――这是iTunes针对平板电脑通常所作的“我们最清楚”优化的一方面,还似乎会调整我原始图片的色彩、明亮度和饱和度。

不过,我发觉iPad屏幕上的最终效果讨人喜欢:不但色彩呈现准确,肤色也似乎比在iPad 2和任何安卓平板电脑上显得更为逼真。

新iPad的屏幕呈现了极佳的清晰度,色彩层次更细腻丰富。在《PC World》用来评估每一款平板电脑的测试照片上,新iPad获得了总体“出色”(5分值的满分)的好评。相比之下,华硕平板电脑显得太亮了,出现了泛白现象,对比度不足;而三星平板电脑暴露了三星在图片呈现上一贯过于饱和的毛病,我们在这家公司推出的诸多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iPad的增强版摄像头

平板电脑用来阅读的确不错,但其他功能也是你需要考虑的重点。就拍摄照片而言,最好的设备还是你随身携带的某种相机;不过要是你手头有平板电脑,它有望成为出色的相机,因为大屏幕让你很容易为照片取景。

新iPad的摄像头传感器其质量有了显著改进,拍出来的照片其实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我们对静态照片和视频进行的相机测试中,新iPad与华硕Asus Transformer Prime并列榜首。考虑到Prime配备800万像素的传感器,而新iPad配备了500万像素的传感器,取得这个结果实属不易。

不过说到iPad的拍摄功能,苹果在曝光和噪点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我在光线充足的走廊里偶尔拍摄的视频出现的噪点稍微多了点,但是视频仍仍然相当清晰――比我用与之竞争的平板电脑拍摄的视频更胜一筹,Prime除外。(到目前为止,我只在室内下用摄像头拍摄了静态图片。)

同样重要的是,摄像头是否易于使用,是否极其灵敏。即使在基于英伟达图睿3的华硕Transformer Prime上,摄像头应用程序也是慢慢地聚焦、捕捉画面、再拍摄下一张。相比之下,新 iPad非常快速高效。我喜欢谷歌的安卓摄像头应用程序通过一个易于操控的圆环来提供多种拍摄选项,但该摄像头应用程序的时滞完全让人无法忍受。等到准备好对焦、拍摄时,早过了最佳拍摄时机。

游戏功能

新iPad 在我们进行的GLBenchmark 2.1.2测试中表现出色。诚然,Synthetic(合成)基准测试只能反映性能的一个方面;不过,GLBenchmark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评估不同平台上图形性能的特定方面。

这里,苹果的新iPad完胜对手,搭载的A5X CPU含有一个双核Cortex-A9处理器和一个四核图形引擎(PowerVR SGX 543MP4)。在GLBenchmark方面的四项关键测试中有两项,新iPad与iPad 2的性能几乎打成平手。

但在另两项测试中,新iPad显然是赢家,让iPad 2和三款安卓平板电脑望尘莫及。值得关注的是,这三款安卓平板电脑充分代表了常见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版本,所以很难说安卓平板电脑在这些测试方面跟不上iPad的性能是个别情况。东芝Excite 10 LE使用了德州仪器(TI)的OMAP 4430,三星Galaxy Tab 10.1 4G LTE使用了英伟达的图睿2;我们对运行安卓3.x“蜂巢”操作系统的这两款平板电脑都进行了测试。同时,华硕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运行英伟达的图睿3和安卓4.0“冰淇淋三明治”操作系统。

最终,游戏反映的主要还是游戏软件本身,而不是合成基准测试反映的方面。我试着运行了面向英伟达图睿3和苹果iPad(但不是专门面向第三代iPad的视网膜屏幕)的三款游戏,发现这回英伟达占优势。我更喜欢在Transformer Prime上玩《激流快艇》、《暗影之枪》和《超级救火队》的那种感觉,至少目前是这样。在我的实际测试中,与新iPad相比,这几款游戏在Transformer Prime上显示了更清晰的细部和更逼真的图形,比如烟雾、灯光效果和旗帜的飘动。

这些游戏在新iPad上的确比在iPad 2上更酷,但这说明不了太多。图形方面并未针对新iPad优化的游戏也没有给我一种惊艳的感觉;实际上,我对游戏体验相当失望,包括这个事实:这些游戏在新iPad上的速度比在iPad 2上只是快了一点点。如果原始图形缺少支持新iPad的高像素屏幕所需要的分辨率,购买更贵的平板电脑也没有多大帮助。就与针对iPad高分辨率优化的其他各个应用一样,针对视网膜屏幕优化的游戏看起来很棒。而新iPad时这类游戏乏善可陈,这表明了为什么每一家游戏开发商实际上都想在图形方面提高水准。

虽然英伟达的图睿3目前有着领先优势,但我预计不会长久。一旦开发人员更新了iPad游戏中的图形――我确信新游戏会开始越来越多,在第三代iPad上玩游戏的高分辨率视觉体验会重塑竞争格局,新iPad里面的四核图形引擎可能会超越图睿3的图形引擎。(我们试图联系《激流快艇》和《暗影之枪》的开发商,但截至发稿时还没有得到回复。)

上网冲浪

新iPad在Sunspider装入测试方面表现不俗,不过安卓平板电脑在网页装入测试时略胜一筹。光这些结果不足以打动谁会使用或弃用第三代iPad,但是它们的确表明,即便苹果的新平板电脑是一款面面俱到的产品,但该公司在有些方面仍有待改进。

安卓和Windows平板电脑还有未来吗?

考虑到评论人士对新iPad不吝溢美之辞,人们很容易以为,想与新iPad抗衡,没戏;非苹果竞争对手应该打道回府了。

那你可想错了。

新iPad其实意味着,竞争对手必须加倍努力来挑战这只市场领头羊。苹果凭借新iPad显然扩大了竞争优势;又由于降低了2011年iPad 2的价格,16GB Wi-Fi机型降价至不足3000元人民币,苹果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确保其市场主导地位。

谷歌和使用安卓的平板电脑生产商面临一大挑战。谷歌必须重视起来,解决生态系统四分五裂的问题以及针对不同平台开发安卓操作系统面临的复杂性。而硬件生产商必须加倍努力,不仅要平板电脑,还要做到像苹果的iPad那样具有“就是好用”(it just works)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Windows 8平板电脑即将杀到,微软大有机会趁机而入,完成谷歌去年未竟的壮举。它有胜算吗?微软已经推出了基于ARM的Windows版本――这意味着,使用ARM处理器的Windows 8平板电脑不会支持现有的Windows软件,这早早造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可能让消费者备感困惑。不过,Windows 8整洁、全新的Metro界面有望大获成功,前提是微软能把其软件生态系统搞得最好,硬件生产商又能推出与苹果产品相竞争的新颖设计。

谁也不知道苹果的竞争对手在面对新iPad带来的挑战方面会取得多大的成功。但是一旁观看非苹果平板电脑和操作系统与这款巨无霸平板电脑如何较量将颇有意思。

新阅读革命――应用篇

王炳晨提供,共1-2个版

新阅读革命――内容篇

王炳晨提供,共1-2个版

新阅读革命――制作篇

插文形式,篇幅刘根据排版情况自定

上一篇:Windows 8:你是喜爱它还是讨厌它? 下一篇:有些不安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