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6-28 02:37:40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的不断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医学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初步思路和改革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医学信息技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能已成为从业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高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已进入基础课程设置之列。医学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其计算机教学尤为重要。目前,医学信息技术(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是计算机在医学中典型的应用,它是指用来对医生和患者进行门诊、住院和收费等医疗过程信息进行存储、获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为管理者决策而服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应用,对现代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只有掌握较高的医学信息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在这一趋势下,加强医学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在医学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事实上,在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有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1 目前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统一,无专业特色

目前,在国内,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及相关的课程[1]。以山东省为例,各医学高校均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此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和考核上,医学院校之间、高校内各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模式。教学内容没有门类和专业的区别,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数制表示、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模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和病毒和安全等内容。实验课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基本内容、office模块和网络技术。教材多选择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规划和自编教材,在专业上没有区分。

1.2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滞后

据统计,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置和方式下,许多医学生医学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较差,甚至许多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存在着医学信息技术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常规工作要求的现象[2]。造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同实际应用相比,主要不足表现在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过多, 缺乏与医院相关的支持系统课程,(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只有到实习和实践课上甚至是工作以后才能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医学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衔接,整合不够,医学信息技术学习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

1.3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内容也随着发展。但在医学信息技术方面,师资队伍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首先,受过医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的教师偏少。医学院校中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都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对计算机的基础和应用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对医学计算机技术不熟悉,甚至不太了解。其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能力要求的限制,许多教师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的工作,接触不到医学信息技术的内容,加上自身专业的因素,无法开展医学计算机技术教学,也没有条件参加此类技术的培训。因此,教师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2 医学院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步思路

2.1 课程定位

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可知,目前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医学信息技术教育缺失和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教学课程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应当与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调整和改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把课程重新定位[3,4]。结合目前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可定位为以医学及非医学人才培养需求为驱动力,以先进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内容丰富、理念先进,能够满足医学院校医药及非医专业、医疗机构等用户需求,并能够持续更新的应用型课程。

2.2 加强计算机教学,推进教学革新

首先,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重新定位,可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教学,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近几年,医学高等院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专业也出现了细分的情况。把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课程加入教育活动中,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既可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在此之上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提高了自身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也大大提高。

其次,可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供思路。教学内容和方式由原来统一的、无区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有专业特色、个性化的内容和方式,将会极大地促进本课程的发展。

再次,医学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也可满足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求[5]。医学信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需要具有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医学院校中改革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促进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

2.3 教学改革的依据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界定方面,我国和各省市先后制定了多种规范和要求,如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大纲、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和山东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等。这些规范和要求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非医学信息学专业人员,主要考核他们在本行业的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它们关注的不是计算机构造、原理、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的是应试人员在从事某一方面应用时所应具备的能力。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共设置四个等级:一级定位为满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主要针对非医学信息专业(护理专业、临床专业、药剂专业、影像专业、检验专业、美容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口腔专业等),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主要是面向医疗信息化办公,中级为医疗信息化办公应用师,高级为医疗信息化办公高级应用师。综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可把计算机教学定位为基础性教学,也就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各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同于各类规范和要求的初级水平,即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医疗的信息化办公。这样设置课程内容,既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又具备初级的医学信息技术能力,有机地将医学信息技术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

3 医学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3.1 改进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主要是授课内容改革和调整。授课内容应包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添加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部分。内容可分为基础部分和医学信息技术部分。在基础部分上,涵盖现有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医学信息部分可根据现在医学信息系统的发展设定,以目前为例,可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例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和检验信息系统等。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时有限,需要调整其中计算机基础和医学信息技术部分的比例。对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在初级教育阶段已接受过的内容已成为常识的内容进行缩减。新增的医学信息技术内容,包含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理论部分应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简单明了,以操作部分为主,可结合现有系统进行讲解。

3.2 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学知识。在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相应的两方面的基础知识。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次和分阶段进行的教学模式。大一的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内容,为学习医学信息技术打下基础。随着学生学习深入,到高年级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时,开展医学信息技术部分的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机地将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学习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大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3.3 加大对医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不足会影响学生医学信息技术学习的质量,使得医学信息技术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传统的计算机加软件的实验室配备不能开展医学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中,医学高等院校应大力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医学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引进新的设备,建设现代数字化的实验室,让医学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以适应目前医学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不断地发展和应用,对医学生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医学院校需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解决现有的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医院需求、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胜春.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5),307-309.

[2] 周爱民,等.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信息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11):129-131.

[3] 王秀平,袁永旭,孙众.医学信息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2):154-156.

[4] 马卓赛.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9),92-94.

[5] 方之瑜.论高等院校医学生医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0(1):29-32.

作者简介:

尚宪刚(1972-),男,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医学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处理.

郑 鹏(1978-),男,本科,讲师.研究领域:医学计算机应用.

*张兆臣(1964-),男,硕士,教授.研究领域:医学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处理.通讯作者,.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分析与防止 下一篇:基于MVC模式的校园网多媒体组播系统的设计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