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6-27 11:48:08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 要】目前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很多老师感到发愁:不少学生连题目意思都看不懂,更谈不上能把题目完整地解答出来了。通常,当学生看不懂题意的时候,数学老师总会归罪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更有甚者将之归罪于语文老师.其实,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在数学课上注意让学生进行一些阅读训练与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求解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际问题教学;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数学,作为理科学科中的母学科。该学科学得如何对学生学习理科中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在初中教学阶段起到了强大的牵引作用。所以作为初中生来说,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就出现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上,在每次考试中失分最多的就是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怕见到实际问题,不管实际问题难度的大小,遇见实际问题就产生畏惧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多读题,掌握基本数量关系

做解决实际问题题目的关键是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而正确的理解问题分析其中的多种关系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基础。因此在做解决实际问题时第一步要读题,想题,直到分析出题目中设计到那些数量。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要掌握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其次要注意对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解答研究,为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解答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就是对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也要很好的掌握,如:和,差,积,商的意义,提高,提前,提高到,提高了,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比---多---,比------早- -等的意义。经过上述几步训练,牢固的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才有可能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一题多解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方法能够比较轻松的解答很多数学实际问题的时候,老师在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解答的这些问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写出其他的解法,分析比较哪种简单易懂,例如: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车20千米到B地,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结果甲比乙提前20分钟到达B地,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大部分同学设甲每小时行x千米,则乙每小时行(x-3)千米,由题意可列方程为:20/x+1/3=20/x-3,;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有一部分同学设甲用了y小时到达B地,则乙用了(y+1/3)小时到达B地,由题意可列方程为:20/y-3=20/(y+1/3),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了结论,这样,通过解答后的比较,揭示其共性,突出其差异,使学生形成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网络结构,学生解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学到数学的思考方法,使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同步发展。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把握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会有一种成功感,老师借此机会寄予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的去钻研,里面有很多的奇妙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这样就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去解答更多的实际问题。

三、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应用能力

任何科学技术要实现数学化,都必须首先把研究对象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表述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数学体系,即建立有关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这是科学技术数学化的关键。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问题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尝试运用数学思想以及归纳、类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将生活、生产等社会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抽取出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然后应用数学思想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常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情境设计,提倡“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常给他们一些兴趣题:“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34米,有多少层楼高?”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有多少层楼高?”这些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而建立数学模型后,使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推理,科学合理地解释这些实际问题。

四、根据认知规律,增强解题信心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其个性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新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感到束手无策。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大多数学生对解实际问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要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始。简单的实际问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解应用题的信心。

总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容忽视。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孙国富,关于初中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8年02期

2、李一平、田新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湖南农机,2010年01期

3、周宁医,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J],数学教学,2011年02期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