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6-27 10:44:06

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文言文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环节。但是文言文因为语言晦涩拗口,想要背诵记忆,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实际的背诵过程中出现了记不快、记不准的情况,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从影响学生背诵记忆的相关因素着手,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法。笔者针对影响文言文背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背诵的有效方法策略,希望可以学生背诵文言文起到一定帮助。

一、影响学生背诵文言文的相关因素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其中的一个大类。在文言文的教学上,不仅要求要让学生对相关的字词及文章整体内容形成理解,还需要对某些篇目或是段落形成背诵记忆。但是鉴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对文言文的了解又相对较为局限,因此背诵起来较为困难,有的学生花了几个早读课的时间,也不能对一篇文言文形成背诵,效率非常低下。根据文言文背诵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生背诵效率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第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其记忆速度。对课文理解越深刻,对每句话的意思都了解透彻的学生,在背诵记忆的时候就会非常快速。而对于课文理解不清楚的学生,在背诵记忆的过程就会出现卡顿或是遗忘的现象。所以,想要让学生快速记忆课文,就需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学生在背诵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对文言文课文进行背诵,基本上是利用早读的时间进行。在早读期间,学生对需要背诵的课文进行自主诵读和记忆,这一过程学生的专注程度就决定了其记忆程度。专注度越高,在诵读时切实深入到字里行间的学生,那么其记忆的效果就越好。相反,专注度不高,在诵读时东张西望或是读几句就停一停的学生,记忆效果就相对较差。

第三,对于背诵课文的巩固记忆。遗忘是人的生理特点,对某些事物进行记忆之后,若是不进行反复巩固,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出现遗忘的情况。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不少学生只是进行一时的记忆,没有进行反复巩固,这就使得在一段时间后出现遗忘,在考试时怎么也想不起来。所以,教师还需要在反复背诵巩固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

二、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背诵指导的方法

1.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课文加深理解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拥摹S械难生对课文理解较为全面,而有的学生理解还不到位,存在很多缺失遗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基本原则,对于理解透彻的学生,就不需要对其再进行过多的指导,将时间完全留给他们进行课文的背诵。对于理解存在欠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早读的时候对他们进行随机抽问,解释某些段落或是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随机抽问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段落的理解记忆。同时,在进行抽问时,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避免影响到其他学生背诵课文。

例如,针对《陋室铭》进行背诵时,教师就可以随机抽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是什么意思,理解不到位的学生自然会回答错误或是不完全,这时教师再给予解释。通过教师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加深理解,背诵起来自然可以提高效率。

2.指导学生专注于文言文课文背诵

专注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记忆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对学生展开指导,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使其在背诵过程中能够深入文言文的字里行间,对其形成高效记忆。

比如,在对《爱莲说》进行背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静下来细心聆听,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然后,教师再播放类似的轻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氛围的萦绕下进行朗诵,如此必然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提高背诵记忆的效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融入肢体动作,如摇头晃脑、点头拍手等,通过肢体动作强化背诵的韵律,必然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

3.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课文进行巩固记忆

背诵文言文需要定期进行巩固记忆,避免出现遗忘。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针对性进行指导,组织巩固记忆的活动。比如,在让学生背诵了《桃花源记》之后,教师可以在下堂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集体背诵。然后在一周之后,教师可以在早读时间再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背诵。之后在半个月后、一个月后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如此就可以实现对课文的巩固记忆。此外,还需要在巩固记忆的形式上进行优化,除了集体背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分角色背诵、接龙背诵等。利用这些新奇有趣的背诵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背诵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文言文课文的背诵当中,对课文形成牢固的记忆。

文言文背诵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背诵的过程中,还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干扰,造成学生的背诵记忆效率降低。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加强指导,让学生加强理解、提高专注度,并进行定时巩固,强化记忆成效,为文言文教学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市南漳县第二实验中学。

上一篇:论提升散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渗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