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成有志者事竟『成

时间:2022-10-03 06:52:44

摄影 赵忠军

谢卫成:圈内人称阿成,KAILAS攀登运动员,洲际定线员。他1999年开始接触攀岩,如今早已成为国内攀岩界的大咖。阿成有着俊朗干练的外表,阳光迷人的笑容,羡煞旁人的身材,当然更令人折服的,是他高超的攀岩技术,在攀岩圈提起他,总是让人竖起大拇指。 2007年,阿成首攀阳朔雷劈山“闪电”线路,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完攀5.14难度级别的人。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007年6月,广西阳朔雷劈山,线路:闪电 5.14a。

“加油!最后10米!”岩壁下,一位半裸着上身的年轻男子仰头咆哮着。顺着他的目光和声音向上寻找,只见雷劈山那面仰角的岩壁上,另一位着上半身的青年正在半空中轻舒猿臂,寻找着支点。

汗水一滴一滴从30多米高的空中坠落,还未跌落到地面就已经瞬间化为无形。这是6月的广西阳朔,太阳在天空中威严地炙烤着大地,炎热而沉闷的空气无处不在,山壁间弥漫着一股不爽朗的黏稠气息,似乎即将下雨了。岩壁上的青年男子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稍微吃得上力的脚点,迅速将胳膊往脸上一抹,擦掉了额头上大部分的汗珠。这迅捷一撩,仿佛一瞬间让他的体力满血复活,而意志力更是斗志勃发。“最后10米,加油!”他自己在心里默默一念,几乎没有稍作停歇,便又开始了继续攀爬。

这是一场体能的考验,每一个手点似乎都很容易滑脱,每一个脚点都那么细小吃不上力,仰角带来的地心引力更是时刻与耐力抗衡着,而最煎熬人的,其实是毅力的考验与内心的交战。稍微一个不留神,整个人就会冲坠下去;思想上有半点松懈或退却,一切就都前功尽弃。青年定了定神,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风声、话语声、呼喊声……此刻,所有的声音都像被消音了一样,充耳不闻,他能听到的,唯有自己肌肉颤动的韵律和血液搏动的节奏。

……

“呀!”岩壁上的青年大喝一声,身体一个侧立,右手往上一搭,稳了!接着,又是几声大喝,几个动作一气呵成,顷刻间辗转腾挪,竟然神奇地到达了岩壁的顶端!这时,他的耳朵才又重新开放了接收,鼓掌、喝彩声不时从下方传来。

“搞定!”

“好!”

“创纪录喔!”

“第一个5.14呀!真棒!”

还挂在保护站上的青年,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竟然有些意外,不过,兴奋之情还是在脸上微微地显露了出来。原本这是一次恢复耐力的攀爬练习,不曾想居然破了纪录,使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完成5.14级别运动攀线路的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慢慢开始下降。

甫一落地,众人便簇拥了过来。这就是我们的男主角:一位满头卷发、外表俊朗干练的年轻男子,身材修长结实,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他叫阿成。那一日,是2007年6月19日。

日积月累,必成大器

阿成全名叫作谢卫成,广东阳江人。广东人的昵称很多都是以“阿”开头加上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阿成”。

1999年,作为健身教练的阿成初次接触到攀岩,一下便对这项神奇的运动充满了好奇。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阿成正是因为这一次好奇,以及骨子里不服的精神,为自己后面的故事写下了光辉的伏笔。

那时候,周边几乎没什么人会攀岩。于是,阿成和身边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摸索攀岩,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始攀岩的一批人。当时,国内关于攀岩的资料极其匮乏,没有跟得上时代的书籍可以学习参考,参与的人群也极少,可以借鉴的经验非常缺乏。阿成和伙伴们就看网上的攀岩视频,通过这种有限的方式来摸索这项运动。后来,随着国内攀岩运动的发展,听闻阳朔有外国岩友开发的攀岩线路,阿成立即奔赴阳朔,边打工边练习,和其他岩友交流取经,进而参加登协的攀岩培训班、教练培训班,不放过一切学习攀爬技巧和装备操作技术的机会。

前进路上流下的一滴滴艰辛血汗,最后都会化作一道道辉煌的人生光芒。2002年,为了参加全国体育大会比赛,阿成第一次自己系统训练了三个月,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练习力量和耐力,晚上和其他岩友抱石、交流。那次训练效果非常明显,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攀岩比赛的阿成一鸣惊人,拿到了全国第6名的好成绩,开始在中国攀岩圈崭露头角。

2003年,在阳朔,为了攀爬一条难度为5.13c的线路,阿成第一次开启了“死磕”模式,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完攀这条线路!于是,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阿成每天都来黑练这条线路。这个过程对他的心理是一个很好的磨炼,他的意志力和毅力在这近十天不下百次的不断失败与重新崛起的攀爬之间得到了升华。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近十天的死磕终于得到了回报,似乎连岩壁都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终于为他打开了成功之门。这是阿成的第一条5.13c线路,从那之后,“死磕”变成了阿成的攀岩信条,“我相信我行,我一定行!”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007年3月,阿成从成都回到了阳朔。因为2006年在成都工作的原因,阿成基本上有一年时间断绝了攀岩。回到阳朔,阿成便迫不及待地恢复训练,目的是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然而,攀岩运动和其他运动不同,长时间不锻炼的话,肌肉力量、协调性、手感等各方面能力都会下降得很厉害。一年时间没有触摸岩壁,第一天恢复性训练时,连引体向上都不能达标!更重要的是,曾经那些辉煌的成绩,和现在状态大降之间带来的心理落差,才是对一个攀岩运动员最致命的打击!

好一个执拗的阿成,他坚信一个道理:“只要坚持攀爬,就会有进步!今天不行,明天不行,没关系,还有后天、大后天,总有一天会行!”于是,从第一天开始,他就为自己定下了严酷的目标:每天坚持跑步,风雨不改;每天200个引体向上,雷打不动;调整心态,不与他人争高低,只为战胜自己!三个月心无旁骛的恢复性攀爬与日常训练之后,阿成的状态大幅回升,不过,相比2005年时的巅峰状态,还是差了很多。为了恢复自己的耐力,阿成选择了阳朔雷劈山的“闪电”作为自己的训练线路。当时,那条线路的定级是5.14a。而最终完成了那条线路,相当出乎阿成的意料,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完攀闪电。当时选择闪电,只是因为这条线路很长,比较适合耐力恢复的攀爬。

上一篇:基层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提升散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