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集中趋势

时间:2022-06-27 10:35:57

过于分散的生产与销售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企业而言,“商圈化”都是利大于弊。统一管理、统一开发、产业规模化,无一不体现出“商圈化”经济的集中优势。

商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某一行业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到涵盖的地区范围,也就是说,不同业种和业态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这个区域的范围就叫商圈,也叫产业群。

一个行业要做大做强,而不仅仅是某几个企业的强强联手。而是要使整个生产系统强大,就是所谓的“商圈化”。而一旦“商圈化”形成,就会出现一种“共赢”的局面,企业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圈的互联优势

因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因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商圈的优势之一。商圈通常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等。许多商圈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圈化”发展将是国家、区域和城市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区域中,节约运费和能耗,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以前,我国在产业分布上追求的是平衡布点和国防原则,对产业集聚的认识十分缺乏。过去我国产业群中企业间的联系,基本上停留在物质层面,主要是原材料、燃料等的流动,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动却极少。而当代重要的产业群概念是指企业之间不仅有物质的流动,更要有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总之,多个企业之间有了经济的或非经济的各种联系才能获得发展。

产业群之所以生龙活虎,重要原因是产业群中企业的交往,不仅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而是有大量的基于社会文化的非贸易网络。

在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在智力型企业密集地区,如:北京中关村;在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集中地,如浙江温州,广东顺德、河北清河等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圈的专业化分工优势

只有越来越细化的专业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河南等省,已经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初具雏形的产业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不尽相同的阶段,但由于众多企业群聚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现象,在各地却基本一致。如:在东莞清溪镇,用不出十几公里范围内的企业所生产的电脑配件,就足以装配出一台PC机。又如,在浙江临安的分水镇,圆珠笔在以分计的低廉成本中,仍不乏众多企业孜孜不倦的身影。

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商圈化”发展不仅可以让大量的劳动力得以就业,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还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并吸引了许多国际采购商。如:东南亚厂商就经常到顺德采购家具配件。近一个时期以来,精明的阿富汗商人到浙江义乌、温州等地采购小商品原料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商圈化”的技术创新难题

虽然“商固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的一些现有商圈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同国际一些先进的商圈相比,我们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现有的大多数由相关中小企业集聚所形成的商圈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商圈,真正有外部经济而又有集体效益的商圈在我国还非常少,能促进技术创新的更少。

发展中国家的商圈基本都是建立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基础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商圈则较多以创新机制为基础,通过高信用体制不断促进企业的合作创新,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我国商圈的基础低主要表现在低价格竞争、充足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如:湖南、江西两省北部的花炮产业链中,上述低层次的竞争直接导致了多起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在那里,许多企业扎堆做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这是我国现在商圈最为致命的症结所在。

我国“人世”之后,与一般开发区和其他地区相比,很多地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优势区位。然而,真正增强商圈竞争力,使区域发展有持久的活力,使它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圈,成为建立我国竞争优势产业所需要的创新基地,企业还需要加强间互动、学习和创新,而诚信和先进的法规和制度则是基础。

其实,目前国际上巨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同时发展着,高技术产业和手工业也同时发展着。我国各个区域及其企业的发展需要注意发挥其特色并结合国情、区情,学习外国经验时,需要全面了解国际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上一篇:全球合作趋势 下一篇:品牌聚焦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