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03:35:14

商圈考察报告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柳军辉

广州商贸旅游业一直比较繁荣,与制造业、加工业并列为三大中心。作为广州城发祥地的越秀区,总面积仅9·16平方公里,但一直是商家必争的黄金地段,向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越秀商贾”之称。有鉴于此,越秀区把“商旅富区”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做好“商旅互动”大文章。去年11月,组织上安排我到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街道办事处跟班学习。借此机会,我对全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有所感悟。

一、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历程和现状

早在90年代初期,越秀区按“工商并举”发展战略,注重抓项目、抓投入,基本形成了“一路五区三带十街”的商贸旅游经济格局,即:一条既具现代时尚、又有岭南风情的商业步行街,五个以服装商贸、经济会展、休闲旅游、金融商业服务、政务中心为主的功能区,三条汇集文化史迹、宗教文化、城市传统中轴线景观的游览带,十条专营批发业务的专业街。1997年,适时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商旅富区”,从抓具体经济项目转变到抓营造环境,从搞“马路经济”到注重环境效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以商贸业、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8亿元,年均增长1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8亿元,年均增长15.47%。全区工业与商贸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25:75调整到2003年的7:93,基本形成了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二、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1、多层规划,准确定位。1999年,越秀区以建设商旅中心城区为目标,开展全区性的调研,形成了三个层面的规划方案:一是区级宏观规划。出台了《越秀区商贸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0)》。围绕“古城商都发祥地”的形象定位,贯穿“构筑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条主线,确定了“经济与文化并举、商贸与旅游互动”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布局和行业规划,确定了商圈拓展和古城遗迹、历史文物的保护范围。按照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对分离的原则,明确不在居住区内开发新的专业街、专业市场。二是商圈详细规划。对大的商贸区、主要旅游点进行调研定位,细化了大型商圈的业态与功能、商圈内部行业和层次的布局与规模,规划了道路、停车场、绿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如北京路步行街,以“一路阅尽千年沧桑”为主题,定位为“最能代表广州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融汇发展的趋势、充满时尚活力和集聚力、辐射力的国际商贸区”。改变以往拆旧建新的规划,保留有特色的东西,特别是千年文化景观,实行差异化发展。商贸综合区定位为“山水城市特色、岭南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传统商业特色”,发挥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优势,着力引导大商号加盟,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融合。三是专业街专题规划。10条专业街所属街道,按照总体要求,以巩固特色、发展特色为主题,对经营状况、街区环境、管理构架、文化特色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挖掘文化资源,重构历史风貌,完善配套服务,提高经营档次。规划的制定中,始终坚持政府主持、专家主言、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把调研课题交给专业院所,经专家调研形成方案后,通过越秀区政务网、公众网,甚至广州日报等传媒征求意见,反复研讨形成。准确的定位,为大型民营企业进驻起到引航、导向作用。1999年至2002年间,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民营商贸企业210家。

2、多管齐下,打造品牌。越秀区积极挖掘潜在资源,打造两张商贸旅游品牌。一是历史文化品牌。通过发掘整合历史资源,形成了8个部级、9个省级、26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力保护、开发和利用,凸显“南越文化”特色,展示“古城商都”风貌,促进商旅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如北京路步行街以千年水闸、千年古道为历史文脉,改造大佛寺广场,越秀书院群及其他景观,构筑主题购物公园,提升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品位,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节假日高达90万人次;商铺面积由1997年的2.68万m2发展到2002年的10.8万m2;商铺价值平均每年递增8%,1995年以前200多万元购买的商铺现已接近2000万元。二是城市景观品牌。越秀区打造品牌的三条措施值得借鉴:①健全机构抓协调。成立了分管区长牵头,经济、商贸、旅游、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辖内商会、大型商厦和旅行社等负责人组成的商旅发展协调委员会。定期协调解决问题,落实规划和相关措施。②多方宣传重推广。公开发行《越秀区导游全览图》、《越秀区美食购物攻略》、《越秀区导游词(中英文版)》、《越秀区投资服务指南》等平面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借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之机,举办专题研讨会。如2003年举办的北京路建设高峰论坛、越秀区商贸旅游与民俗文化研讨会、光明广场室内设计研讨会,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知名人士2000多人参加,国内媒体广为报道,引进项目3个,资金2000多万元。借几大历史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举办万众欢娱北京路活动,日均人流超100万,日均营业额10多亿元。③政府引导促发展。如大新街在1999年引进4个皮革经营大户,免费提供停车场所,免费代办一切手续。通过大户带动,3年后商户由1000户发展到4000户,形成一条皮革批发专业街,年交易额1.2亿元,上交税收800万元。

3、市场运作,筑巢引凤。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度挖掘和打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一是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中介招商。越秀区出台了《鼓励引进内、外资投资项目和新办企业试行办法》、《鼓励新办企业暂行措施》两个文件,明确以归区所有的地税额为奖励依据,以50万元为起点,奖励中介组织。近两年,引进项目20多个,奖励金额2000多万元。二是建立投资服务中心抓好协调服务。区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街道建立了工贸公司,分别全程全权大中型、小型项目的风险分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手续。区委政府要求各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和配合,使投资者通过区投资服务中心或工贸公司这个窗口,切实感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和高效。三是强化服务理念树越秀口碑。越秀区提出:“能提供的东西要最好,不能提供的要服务好。”如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伯灵顿公司总部引进越秀区后,为满足企业仓储用地的需要,积极与花都区洽谈共建一个几千亩的物流仓储园区,园区税收按比例分成,优势互补,联盟发展。四是重视协会和商会抓沟通联络。

三、加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借鉴越秀区的做法,学习珠三角的经验,我认为加强湘潭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四个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专家学者和行业部门按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着力挖掘丰厚的历史底蕴,结合市场群体建设和当前人居情况,商贸布局现状,城市规划要求,编制好商贸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注意把建设、改造与保护结合起来,使独有的古城文化遗迹和风貌通过科学规划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科学规划和调整城区功能布局。既规划好各大“商圈”各自的业态与功能,又重视“商圈”内部各行业、各层次的布局,规模适度,功能互补,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既重视“商圈”内部主业的发展,又重视发展配套服务;既重视“商圈”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又重视“商圈”内部的环境建设,改善“商圈”内部的文化与生态环境,走商贸业与旅游业、经济与文化互动之路,增强“商圈”的文化氛围。坚持以城区经营理念推动“商圈”的建设,注意运用利益导向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的规划参与建设,构筑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化商贸旅游中心区的格局,实现共建双赢。

2、全力打造品牌。一个品牌,可以支撑一个城市、一片市场。打造品牌至关重要。一是商业化包装。在当前品牌时代,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营销、运作手段,对行业市场的结构进行优化,把同行业中零乱、信息不对称的经销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交易的平台,为广大零售商提供一个进货渠道,也为终端客户提供良好的购买场所。比如说一个酒店用品博览城,其实就是一个酒店用品的批发市场。通过专业化的运作,达到使买卖双方共赢的批发市场,“新专业市场”之说也因此诞生。二是专业化管理。包装后,通过专业化管理,为入驻市场的商家做好配套服务、统一品牌宣传以及售后管理等工作。比如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其股东就专门筹备了2000万元的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费,交由某市场策划营销公司运作。三是政策的引导。专业市场要提高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如虎门富民时装城、黄河时装城,厚街几个家具市场等,都是有了政府的规范、引导和扶持,其运作才比较成功。政府打造产业集群的努力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些专业市场作为会展的场馆,形成了“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带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另外,政府提供配套设施如物流体系和便利的工商、税务服务,为专业化市场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施四大战略。一是点轴发展战略。即在各商圈内重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一定规模,性质符合该商圈规划定位,特色鲜明,能够起龙头示范作用的大型商业项目或商业街,作为政府着力扶持的对象,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配合政府推出的该点/轴所处商圈的整体发展规划,引导和带动其他商业网点项目和商业街的开发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商圈的建设发展。二是规模经济政策。要积极实施规模经济政策,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扶优扶强,鼓励大型的品牌商业企业或集团公司,实施规模扩张的发展策略,兼并小型、零散的商铺,实现经营上档升级。三是税源经济策略。通过统筹规划,引导商圈内的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向展销、电子商务等高级贸易形态转变,实现市场升级换代。四是部门大合唱。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着力改善商业区的道路交通、停车场、街区环境等。建立区内写字楼和在湘大公司、品牌企业的资料库,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尽力吸引国内或区域内的知名大型商业企业的总部或分部到本区安家落户。

4、发展中介机构。在政府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同时,着力培育专业性协会和商会,架设沟通政府和经营户的桥梁,承担营利性组织服务工作。同时,带动相关行业,加强自律。制订行业自律公约,抵制假冒伪劣,抵制违规交易,依法经营纳税,依约供货付款,遵守合同合约,守诺履行服务,组织商家共同努力打造商誉招牌。通过建立信用制度,用制度保证诚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提高商贸旅游业的信誉。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另有数据表明,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出口增速放缓,但同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电子商务也被业界认为是未来跨境贸易必然趋势。2012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发展电商,不仅能给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腾飞的平台,还能形成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助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商也在催生着不同的商业形态,中国各地均出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但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电商产业发展差距渐显。在调结构、扩内需的大战略下,中部地区如何迎头赶上把电商做大做强?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电商领域为内陆区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经验和蓝本。本期《比较》栏目通过剖析深圳和武汉电商发展现状,探寻电商产业发展瓶颈及机会。

深圳篇 电商云集的秘密

深圳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深圳市电子商务统计调查 ,2012年,深圳互联网产业规模达805亿元,同比增长46%;电子商务交易额为6297.7亿元,同比增长57.59%,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02%;网络购物交易额525.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1%,高于全国4%的水平。

深圳市电子商务发展与当地经济基础有关,也跟产业特点、政策、资源、人才以及基础配套建设等都密不可分。除却不可改变因素,深圳本身又是在如何推动电商产业发展的?

地域优势

从行业来看,深圳B2C(商家对顾客的电子商务)和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市场主要集中在服装、3C数码、珠宝、个人护理、图书、食品等行业。整个广东省也是依托传统玉石、3C数码、服装、家具、音像、鞋业等行业成长出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的佼佼者。

这与深圳传统产业资源优势密不可分。

“深圳紧靠珠三角等电子消费领域主要生产基地,消费类电子的销售量很大,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深圳,这使电子商务首先会在这些行业有较快发展。”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高级顾问夏葵表示,通过电子商务做外贸也是深圳的优势之一,这跟地域有很大关联度。

淘宝女装品牌欧莎市场总监李兵认为,每个地方的电商相对来说带有地域特色,深圳欧莎靠近香港以及广州等地,比较容易在款式方面引领时尚,另外由于深圳周边加工业发达,衣服的加工制作产业链也比较完善。

市场培育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也对电商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获取资源还是向外扩展市场,深圳电商的市场机会都很多。”夏葵认为,在深圳,企业是电商的领导者,政府则是产业发展空间和机会的提供者。

政策紧跟

毋庸置疑,地区产业发展与政策环境息息相关,政府有节奏地进行推动可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009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后,一系列的动作便紧跟而来。

2010年4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电商第三方服务平台——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深圳电商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以及承接政府外延职能,它的出现是继深圳获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后,推进电商发展的又一举措。

紧接着,《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深圳市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和《深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框架性文件陆续出台。

2010年6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服务电子商务市场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又进一步将措施细化,放宽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例如创新住所登记制度、允许登记个性化企业名称等新政,颇受企业家欢迎。

“基本上大的园区都有秘书公司入驻,通过其来注册的公司数量也比较庞大。”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研究合作部部长冯玉麟说,“比如你的相关证件经核实后,就可以去开公司,登记注册并没有太多限制。”

此外,自2009年起,连续7年,深圳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我们可以申请到一些补贴资金、免税等优惠政策。” 深圳市动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户事业部总经理宋飞说:“政府的营商环境还是不错的,思想也很开放。办营业执照只要一两个星期,后面也不需要年审。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很高,对初创企业扶持也比较多。”

根据《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典型案例2012版》统计,2010年以来,深圳市已投入逾12亿元扶持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共资助600多家企业上千个互联网电子商务项目。

引导定位

在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对产业进行引导和定位。

“企业家是最聪明的。政府需要做的是,做好产业的规划和指引。”夏葵说,真正对市场敏感的还是企业,政府很多时候要转变思想。

这其中既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的实质性认识,还在于清晰且明确的推进节奏。在夏葵看来,电子商务的实质是网络经济的新形态,而非只是信息化的应用,或者只是在网上买东西。深圳电子商务的主方向比较清晰,就是做电子商务服务业,鼓励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此外,在跨境贸易方面,很多大企业可以直接做外贸渠道,品牌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深圳电商发展的具体推进计划,冯玉麟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深圳电商中心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对整个深圳地区的电商产业做推介,活跃电子商务氛围。第二是把成功的电商经验进行分享,提高当前电商的实操能力。第三则是希望促进传统产业更快进行电子商务应用,提高行业附加值。

“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沿海相当多的企业有大量电子商务实际应用案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已是大家比较认同的观念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说。

全城创业

除了经常举办中国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以及至少每个月一期的电子商务大讲堂,深圳电商服务中心还会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从战略趋势和实操层面和企业沟通,具体则会细化到呼叫中心如何建设、仓储系统如何搭建、如何营销推广、门店该怎么装修等“琐事”。

“政策出台时,很多企业对政策并不了解,或是对政策没有弄懂。我们会安排一些讲座,请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来讲解,告诉企业该怎么去做。”冯玉麟介绍,他们经常会到企业走访调研,企业也比较愿意跟他们交流。例如每次电商大讲堂的主题,都是根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拟定的。

除了政策层面的引导,深圳各个行业协会也非常多,例如IT茶会、深圳电商协会等,都在圈内为人所熟知。

深圳IT茶会由华南IT业界知名人士郑裕杰所创办,从2005年9月份的第一周开始,每周一期举办公益性的IT从业者聚会,大家喝喝茶,聊聊天,介绍业务,激发思路,探讨公司及产业发展。几年来,茶会汇集了深圳乃至华南的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精英,成为国内IT业界知名的民间活动组织,在国内几大IT重镇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郑裕杰介绍,深圳IT茶会是一个开放性的沟通平台,以IT创业者为核心,并对所有人开放,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失业的IT人士、或者是刚出道找工作的毕业生,茶会的大门都是开放的。 后来,茶会的服务也有所升级,由原来IT 业界内聚会,转向每周邀请一两家投资机构来参会的形式,以促进群体内创业型企业的再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曾在报告中指出,深圳的互联网应用在于围绕电子商务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既有支付平台,又有物流体系等,并能够将互联网企业创新精神渗透到深圳变革的各个领域。

期待下一站爆发 武汉篇

“未来十年,武汉、成都等城市,肯定会是中国创新创业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创新的重要地区。”德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李青在2013创新中国武汉宣讲会上说,他看好武汉在电商领域的未来。

实事求是地讲,武汉以及中部地区的电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产业起步初期,该怎样来培育它?曾李青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像武汉这样的城市,政府应该投入一些资源帮助新的公司,让它们能在武汉发展起来。”

起步并不晚

其实武汉电商气候起步并不晚。早在2000年左右,武汉地区的传统企业就已经纷纷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开始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其中也不乏先行者。

例如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B2B平台(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早在10年前就上线投入运营,2010年开始涉及B2C。“最初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定位是对传统业务的补充,但近两年我们发现这个定位是错的,它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改变着人们日常工作和环境。”九州通分管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副总经理田超波说。

1999年,“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和“武汉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被列入当时为数不多的部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的B2B电子商务系统投入运行,同年4月,中百集团的电子商务网上线运营,成为武汉第一家B2C大型网上商城,2001年中百电子商务网启动B2B功能。

不过,由于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及发展应用前景缺乏清晰的认识,加上后来受互联网行业与电子商务低迷的大环境影响,武汉的许多企业逐渐对电子商务持审慎态度,湖北的电商业发展也不够迅猛。

根据湖北省商务厅的《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考察报告》(下简称《考察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湖北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接近3000亿元,约占全国的3.7%,而这一数字在广东则高达1.5万亿元。全国在网上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超过500家,湖北仅有6家,无论从行业规模还是市场主体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广东、浙江、北京等地。

创业氛围正在培育

与很多刚刚来到武汉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类似,习公也开始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我也比较看好武汉未来几年的发展。”习公,原天猫大客户经理,负责国际客户招商,现是武汉宁美科技培训负责人。

工作之余,习公还在做另一件事——开展电商大讲堂。“我本身精力也有限,做大讲堂可能要占据20%-30%的时间,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将外面的东西先带进来。”习公说,到武汉后他深深感到武汉太缺失交流的氛围和环境。

电商大讲堂是习公发起的行业沙龙,他经常会邀请外地朋友来武汉,和武汉圈内人交流经验。

电商大讲堂,以及新的创业支持平台“去创吧”的出现,给武汉封闭的创业交流环境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是个资源整合者,希望能够改变武汉这种封闭的交流氛围。”在成功推出创业咖啡馆DEMO之后,“去创吧”创始人严重捷有了更长远的设想,要让“去创吧”在武汉落地,提供创业支持,引进外部资源,营造当地氛围。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浩也有同感:“武汉电商圈交流环境真的比较可怜,更多的只是几个人的沙龙。”

扶持政策有待细化

2011年11月,武汉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不过,不少被采访的武汉市及外地的电商企业仍表示,并不知道武汉市关于电商发展的政策,即便是本地企业涉及到某项政策制定疑问,也并不知道和哪个部门进行对接。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武汉市电子商务发展属于武汉市商务局服务处管理,之前则放在武汉市信息产业办信息化推进处。此外,还有多个部门规管领域均有涉及到电子商务领域。也就是说,武汉市并未有一个专门部门来具体跟进。

陈志浩认为,发展电子商务是系统工程,涉及商业、工商、税收、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和统一规范,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密切相关。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已先后出台了指导或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或相关政策法规,而武汉在这一块还须细化。

针对电商领域,武汉市政府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并主导建设了“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电子商务项目。武汉电子商务外贸平台、武汉市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在业界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武汉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是小微民营企业,一般都难以获得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等也基本与网商无缘;针对电商的税收政策也不明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汉的电子商务发展。

“行业的兴起离不开资本的推动。目前武汉互联网产业的积累不够,市场不够雄厚,外来资本不愿意进来,如果本地资本再不进来推动就难了。”从事互联网产品的湖北商人任毅认为,武汉本土的资本更多则是投入到国企、政府的项目中,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还不够。

跳出传统商业定式

在业界看来,湖北电商业最大的问题是把信息化等同于电子商务。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化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但这并不等于是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去解决供销存的问题。

根据《考察报告》分析,武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不超过40%,针对武汉电商发展的概况介绍更多的是停留在电商网络应用或者信息化建设方面。

之所以有认识误区,在田超波看来,这与传统企业的理念不够开放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制约并非武汉独有,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田超波认为,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存在认识上的障碍,传统企业认为电商是新事物,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网上定价、组织结构等不是很清楚。另外涉足新行业,就会有成本投入,企业会去算账到底值不值得。“例如我们2010年涉及B2C,但这部分业务到2012年才真正开始盈亏持平,今年上半年才实现真正盈利,所以向电商转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湖北省电商业不够发达,在任毅看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武汉,很多资源主要掌握在传统行业手中。而传统行业又很少涉及互联网,所以武汉的互联网事业就难以发展起来。”

在记者的调查中,传统企业缺少对电商的理解,以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或者销货的下水道,他们喜欢用线下渠道的销售规模比较线上销售情况,结果觉得“这算什么,连传统渠道的一个零头都不如,小打不闹,不值一提。”在他们看来,电商充其量只是摆摆台面的事情。

“这种想法缺乏长远的目光。”陈志浩认为,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的比较就好像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较劲一样,小孩肯定会输,但如果看得更长远些,电子商务的前景会更好。

陈志浩认为,武汉要做大做强商业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就必须跳出传统商业思维定式,以现代商业的新思维引领商业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

“放水养鱼”做强电商

难道,武汉的电商就没有机会吗?当然不是!

按陈志浩的观点,武汉担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重任,有非常好的基础,电商发展的机会很多,尤其近年来武汉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这都将为武汉发展电子商务带来新的机会。

在2012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武汉将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形成汽车、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并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

“武汉电商发展可基于武汉市建设目标实现,围绕九大产业集群,引导和推动行业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形成贯通生产领域与商业流通领域的全价值链电子商务模式。”陈志浩建议,武汉电子商务,尤其是个人创业和小微企业,可借鉴成熟电商企业的经验,但其发展模式并非只能拘泥于此,空间也不必仅限于商业流通业的B2C、B2B等商业模式,可依托和围绕武汉的产业优势来发展电子商务。

陈志浩提出,生产型企业可以利用O2O(离线商务)模式将其升级为服务型企业。例如,九州通在北京、武汉等地有700多家药房,未来也可将自己的药房尝试用微信以及其他SNS方式和O2O相结合的新业务。对此,田超波也表示,希望能通过O2O平台,把线上和线下、药店和消费者之间便捷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B2B、B2C、微信和O2O联动的“医药生态圈”。

除却产业优势,武汉物流优势不言而喻。例如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在上海的1号店已初步完成武汉研发基地的建设工作,这也将成为1号店最大的研发及人才基地。

1号店为什么将物流中心设在武汉?陈志浩认为,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一般呈“轮毂一轮辐”网络状,其覆盖半径大约是500公里。以上海和武汉为例,两个城市相距近1000公里,因此电商企业选择在武汉设点可与上海的配送中心形成无缝衔接,实现有效覆盖。

武汉市政府也将着力培育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行业的覆盖率和渗透力,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按照错位发展的布局原则,把武汉打造成为中国电商的聚集高地。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美、日物流业现代化发展态势

1.批发型物流企业大量涌现

批发型物流企业类似于以前的批发商,实行独立核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这种企业集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架起了一道桥梁。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公司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淇淋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根据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特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所以,当中心获取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利润分给会员店。

日本大型食品批发商美菱公司在适应多频度、小批量发上非常引人注目。美菱公司建立了分装专用配送中心,称为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区域物流中心),这是按不同单位对所定商品进行分装的专用场所,集中处理零散的少量订货。70%的零售企业的订货不满一箱,这种类型的商品周转率低,作业费用高。rdc将这些商品集中处理,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实现无断货商品集中供应,保证商品鲜度,提高小量零散分装的效率。另外,将小单位的多种商品集中在一个箱内,可以根据商品目录进行集中配送。此外,美菱公司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以箱为单位分装商品的配送中心,即fdc(frontdistributioncenter前方物流中心)。一般来说,一个rdc与7至10个fdc共同构成一个物流网络,商品最终集中在fdc,从fdc向各零售商店配送,采用这种做法,使fdc从小量的零散分装作业中解放出来,专门处理以箱为单位的,周转率较高的商品,削减库存,这种做法大幅度减少了分装的错误或误配,能够按照订货准确地交货,而且可以省略零售店的商品检验。批发企业先进的物流系统对零售企业店铺内的作业合理化具有很大贡献。

2.厂家物流系统蓬勃发展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厂家物流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多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库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

1996年1月新建成的日本可口可乐公司千叶流通中心,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面积为10696平方米,其中包括自动仓库1208平方米,高约30米,储存着少批量的各种饮料,满荷库存5000箱,日常储备量在3500箱左右,全部采用巷道拣选机,整托分装储存装置2台;处理事务用房1744平方米,分拣配送作业区5177平方米,备有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处理2500箱;立体停车场2197平方米,中心拥有66辆卡车,每天担负向半径为25公里内的8700家店铺和4100台自动售货机分送饮料的任务,从中心出货到店铺收货在2小时左右;空容器置放区380平方米。在具体运作上,当中心接到订单后,中心发出指令保证在48小时之内分送到各店铺,如店铺要求可在24小时之内送到,中心在设计时考虑到客户的紧急需求,备有一台自动选拣系统和辊道输送机,任何一批配送的货物,从中心接到紧急补货指令到完成出货装上运送的卡车,只需20分钟时间。这个流通中心建成前周围有10余家小型流通中心在分送这些饮料,为了进一步推进客户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流通中心环境,体现集约化的规模效应,集中在目前的新址投资35亿日元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可口可乐千叶流通中心,以取代原来的10余个小型流通中心的功能。中心的建立节约劳动力50名,店铺接货时间缩短了21.4%,市场的物流活动效率化提高了26.5%,库存商品压缩了25%,达到了高效率物流的目的。

3.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ups快速邮递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包裹快递公司,仅次于联邦快递。它成立于1907年,总部在西雅图,有员工30万人,主要业务是包裹快递。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主要是工厂(客户)的包裹通过ups直接送往用户,开展一条龙服务业务。ups拥有自己的机场和飞机24架,在美国有60%的电脑联网,用条形码输入电脑,电脑上就反映出该货物发、到地点。在国内有60%的地区当天将货物送到用户,有40%的地区两天将货物送到用户。在国际货运方面将当天送到欧洲,两天送到亚洲。

日本日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其服务范围包括空运服务和海运服务。其在空运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除传统的国际拼装箱货物运输外,还包括自由选择报关方法、易坏货物的区分、交货后提供pc系统安装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1996年日通公司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评选为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它的服务网连接世界500多个城市。日通海运服务通过全球服务系统为全球客户服务,其全球服务系统称为“arrowintl”,将其独特的硬件、软件技术和网络功能融为一体,为全球范围小批量海运货物提供门对门服务。在日本国内,日通在遍及全国的27个港口建有战略性运输中心,其中任何一个港口都可以进行国际运输。此外,还建有大约15个内地仓库以简便进出口的报关手续。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日通公司通过提供即时信息(每分钟更新)建立了支持全球范围的战略性分拨信息系统。在美国、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营中心都有高速数字通信线路连接,国内491个中心的任务就是促进高速信息传播。除以上服务外,日通还提供卡车运输、搬家、小包装递送、铁路运输、国内海运、重物托运和建造、仓储、安全运输、艺术品运输等业务。

二、美、日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1.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日两国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且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物流企业集团,银行也向物流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美国从战略上调控物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向运用高新技术的物流企业倾斜,并鼓励物流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正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上企业的良性运用,使两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引领了了世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2.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美、日两国的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非常先进,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企业中,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普遍应用;在国际物流领域里,广泛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了信息在国际间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企业降低了单据处理成本、人事成本、库存成本和差错成本,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企业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

3.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在美、日两国,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物流服务。规模比较小的企业通常依赖于大型物流批发企业的供货,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两国的物流企业还注重网络的发展,拥有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发展和承揽业务、满足顾客需要、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所以,物流企业能产生规模效益,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能将生产、流通、消费很好地连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锋.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成竹.美国的物流及配送中心[j].中国商贸,2000,(8).

[3]李东贤.日本物流企业的革新——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二[j].商业研究,2000,(5).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美、日物流业现代化发展态势

1.批发型物流企业大量涌现

批发型物流企业类似于以前的批发商,实行独立核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这种企业集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架起了一道桥梁。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公司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淇淋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根据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特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所以,当中心获取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利润分给会员店。

日本大型食品批发商美菱公司在适应多频度、小批量发上非常引人注目。美菱公司建立了分装专用配送中心,称为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区域物流中心),这是按不同单位对所定商品进行分装的专用场所,集中处理零散的少量订货。70%的零售企业的订货不满一箱,这种类型的商品周转率低,作业费用高。RDC将这些商品集中处理,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实现无断货商品集中供应,保证商品鲜度,提高小量零散分装的效率。另外,将小单位的多种商品集中在一个箱内,可以根据商品目录进行集中配送。此外,美菱公司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以箱为单位分装商品的配送中心,即FDC(frontdistributioncenter前方物流中心)。一般来说,一个RDC与7至10个FDC共同构成一个物流网络,商品最终集中在FDC,从FDC向各零售商店配送,采用这种做法,使FDC从小量的零散分装作业中解放出来,专门处理以箱为单位的,周转率较高的商品,削减库存,这种做法大幅度减少了分装的错误或误配,能够按照订货准确地交货,而且可以省略零售店的商品检验。批发企业先进的物流系统对零售企业店铺内的作业合理化具有很大贡献。

2.厂家物流系统蓬勃发展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厂家物流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多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库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

1996年1月新建成的日本可口可乐公司千叶流通中心,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面积为10696平方米,其中包括自动仓库1208平方米,高约30米,储存着少批量的各种饮料,满荷库存5000箱,日常储备量在3500箱左右,全部采用巷道拣选机,整托分装储存装置2台;处理事务用房1744平方米,分拣配送作业区5177平方米,备有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处理2500箱;立体停车场2197平方米,中心拥有66辆卡车,每天担负向半径为25公里内的8700家店铺和4100台自动售货机分送饮料的任务,从中心出货到店铺收货在2小时左右;空容器置放区380平方米。在具体运作上,当中心接到订单后,中心发出指令保证在48小时之内分送到各店铺,如店铺要求可在24小时之内送到,中心在设计时考虑到客户的紧急需求,备有一台自动选拣系统和辊道输送机,任何一批配送的货物,从中心接到紧急补货指令到完成出货装上运送的卡车,只需20分钟时间。这个流通中心建成前周围有10余家小型流通中心在分送这些饮料,为了进一步推进客户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流通中心环境,体现集约化的规模效应,集中在目前的新址投资35亿日元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可口可乐千叶流通中心,以取代原来的10余个小型流通中心的功能。中心的建立节约劳动力50名,店铺接货时间缩短了21.4%,市场的物流活动效率化提高了26.5%,库存商品压缩了25%,达到了高效率物流的目的。3.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UPS快速邮递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包裹快递公司,仅次于联邦快递。它成立于1907年,总部在西雅图,有员工30万人,主要业务是包裹快递。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主要是工厂(客户)的包裹通过UPS直接送往用户,开展一条龙服务业务。UPS拥有自己的机场和飞机24架,在美国有60%的电脑联网,用条形码输入电脑,电脑上就反映出该货物发、到地点。在国内有60%的地区当天将货物送到用户,有40%的地区两天将货物送到用户。在国际货运方面将当天送到欧洲,两天送到亚洲。

日本日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其服务范围包括空运服务和海运服务。其在空运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除传统的国际拼装箱货物运输外,还包括自由选择报关方法、易坏货物的区分、交货后提供PC系统安装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1996年日通公司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评选为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它的服务网连接世界500多个城市。日通海运服务通过全球服务系统为全球客户服务,其全球服务系统称为“ArrowIntl”,将其独特的硬件、软件技术和网络功能融为一体,为全球范围小批量海运货物提供门对门服务。在日本国内,日通在遍及全国的27个港口建有战略性运输中心,其中任何一个港口都可以进行国际运输。此外,还建有大约15个内地仓库以简便进出口的报关手续。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日通公司通过提供即时信息(每分钟更新)建立了支持全球范围的战略性分拨信息系统。在美国、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营中心都有高速数字通信线路连接,国内491个中心的任务就是促进高速信息传播。除以上服务外,日通还提供卡车运输、搬家、小包装递送、铁路运输、国内海运、重物托运和建造、仓储、安全运输、艺术品运输等业务。

二、美、日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1.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日两国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且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物流企业集团,银行也向物流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美国从战略上调控物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向运用高新技术的物流企业倾斜,并鼓励物流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正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上企业的良性运用,使两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引领了了世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2.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美、日两国的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非常先进,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企业中,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普遍应用;在国际物流领域里,广泛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了信息在国际间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企业降低了单据处理成本、人事成本、库存成本和差错成本,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企业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

3.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在美、日两国,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物流服务。规模比较小的企业通常依赖于大型物流批发企业的供货,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两国的物流企业还注重网络的发展,拥有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发展和承揽业务、满足顾客需要、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所以,物流企业能产生规模效益,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能将生产、流通、消费很好地连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锋.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成竹.美国的物流及配送中心[J].中国商贸,2000,(8).

[3]李东贤.日本物流企业的革新——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二[J].商业研究,2000,(5).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避难;空间;群众参与

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新的考验。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城市灾害事故频发,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2014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呈现出相对于其人均收入水平的“过度工业化”和“低度城市化”,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在城市建设上急于求成,缺乏对城市安全性的长远考虑。

城市作为人群聚集稠密的区域,其安全问题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而反观目前的城市,一方面,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低度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城市居民缺乏必要的应对突发灾难的意识,对突发灾难的预防、处理方式等也缺少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当前的形式下如何考虑城市人们的避难应对,是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议题。

一、我国城市防灾避难空间系统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灾害频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有关城市避难空间的问题愈加凸显,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在带来伤痛的同时,也激发了人民大众对于城市安全建设的思考和讨论。

基于此,我国开始重视与城市设计安全性相关的规范,对城市避难场所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也加大了对城市防灾避难的知识宣传与普及。但目前城市避难空间设计常只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进行考虑,利用已规划的绿地、道路等进行防灾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用地规划脱节,防灾规划变得被动,防灾规划的实际指导意义减弱。[ ]防灾规划的被动导致与城市居民生活的脱节,由于没有构建好服务主体与服务项目之间的良好联系,无法发挥出防灾避难项目的应有的效用。以南京为例,人口密度极高的“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核心区由于地价高昂,高楼参差,缺少高效的避难方案,是灾害发生时的重灾区;而大多数可以作为首要避难空间的公园、广场很少能够平衡城市各区灾难到来时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与了解,城市居民在灾害发生时往往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最为合理的避难方案,导致了避难资源被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南京防灾避难空间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防灾避难空间的规划仅仅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任务,而并未被看做城市居民生存的基础中重要的一环设计,专业性与普及性没有并重,缺乏专业知识的群众无法高效地从中得到应有的人身财产保护。因此,建立在发展硬件设施的同时,与城市居民的交流联系对于防灾避难空间体系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二、城市避难系统空间设计与群众参与的必要性

由于城市服务的主体是城市居民,所以对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的设计,无论在规划阶段还是建设过程中都应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如果城市居民对城市避难空间系统不关注不关心,无疑不利于系统整体的运作,导致防灾避难工作的效率低下,最终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从市民的防灾意识及城市应急指示系统的现状来看,我们仍旧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以南京国防园为例,其存在以下问题――

2.1标识很多 指示模糊不清

公园内并未发现明显的应急避难标识,仅有常来公园锻炼的老人表示,草坪附近似乎见到过类似的应急标识。而对于标有指示牌的应急草坪,游客纷纷表示不知此处为应急避难场所。面对指示牌,有市民反映不清楚指示牌的含义,并表示指示牌设计太简单,缺乏基本的的路线、电话等服务信息,形同虚设。

2.2避难应急设施安装巧妙隐蔽 发现不易

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不破坏园林景观,施工方把各种应急设施融入到景观之下,景观石、假山下都暗设了加着井盖的应急水井。一旦自来水管线因为地震等原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水井就能发挥作用了。类似的设计还包括草坪下、板凳下的旱厕,柱子、假山中的应急广播等。

设计虽然隐蔽巧妙,但是一旦灾难发生,如果没有专人指挥引导,居民们很难自己找到这些应急避难设施并合理利用。

政府每隔几年就会对城市的各种抗震、防洪等规划进行论证、修改,但是普通市民遇到突发灾难仍然会觉得手足无措。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并不缺乏大的防灾规划,但是规划能真正落实并且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相当一段历程。

在日本,防灾意识深入人心,城市设计的细节中处处体现了人们的防灾意识。日本城市中随处可见标有红色倒三角标记的窗户,这些红三角标志着表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逃生处。由于日本的建筑玻璃窗往往是封闭的或者只可小幅度开启,只有标了红三角的窗口才能完全打开,当灾难发生时,人们可以沿着此标志的窗户迅速逃生,同时,救援人员也会首先从从有红三角标志的窗口实施救援,避免了忙中作乱的情况。此法不仅在高楼大厦,也在高速公路上实施,封闭的高速公路两旁,隔一段距离都会有红三角标志的紧急逃生处。日本国民积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城市的避难空间系统应该是一个由点及面的整体,城市居民住点无疑是构成其完整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的设计基于应满足灾难突发时人们的需要,其不仅需要满足考虑专业特殊性要求,也更需要满足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普适性――要求。确保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用最简便的方法消弭灾难所带来的损害。现今存在的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由于缺乏群众的参与,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功能与效应。通过对避难空间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达到让城市居民更多地认识到自身防灾避难责任的目的。

同时,只有当城市居民自身防灾意识提高,积极参与到避难空间系统的设计中时,才能真正形成从个人至群体的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网络,从而避免出现专业人员闭门造车、脱离群众需求的情况。

三、建立城市避难空间网络结构

3.1完善城市避难系统空间链

南京并不是一座灾难频发的城市,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除去地震、洪涝,火灾、疫病、暴雨以及恐怖活动却依然接连不断,因而在城市中建立避难场所,提供有效便捷的方案有效规避此类灾难,提供城市细部的避难方案,形成由家庭――楼栋――居住区――广场――公园――城市的避难空间链,立足于日常生活触手可及之处、人口密集处、灾难多发地段,加强对灾害的防护,关注遇到灾难时如何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以此为目标进行避难空间系统设计。

对于城市空间,我们认为,只基于城市整体的避难空间并不能满足灾难突发时人们的需要,所以,我们从城市细部着手,对包括住宅、小区、学校、写字楼等等空间部分乃至城市主体进行城市避难空间的设计,从而达到城市空间从区域到整体的点面统一,让灾害突发时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减少灾难产生的危害,将伤害尽最大可能减少到最小,并能形成从各人到群体的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网络。

3.2标识注重人性化设计

南京对城市避难空间系统有着一步步的规划,譬如国防园及尧化门等,但是避难应急设施的设计目的在于防灾避难,使群众能够及时从中获取到可用的信息,目前的城市防灾避难系统建设部分程度上背离了这一目的,同时,由于许多人对城市避难空间这个概念的模糊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以致在灾难发生的时刻,这些曾经因设计而设计的设施并未最大发挥其作用。设计的本质是为了使生活更简单化,而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生活。

在建立城市避难空间系统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意见,尽量使设计做到通俗易懂,标识人性化,了解到各年龄层次不同的需求以及所能最迅速接受的方式,在日积月累的普及中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避难空间系统需要的并不是繁复精美的视觉效果,而是给予在面对灾难时的人们多一点的安全感,让所有人都能够与灾害争夺更大的生机。

3.3加强科普宣传作用

首先必须确保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以防造成群众恐慌。其次需要重点扩大网络的宣传覆盖面,构建旨意明确、覆盖广泛的防灾减灾舆论新格局。

效仿日本展开制度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活动[ ]:制定众多宣传日、在学校开展防灾教育、促进居民自主防灾组织的形成。这便是我们所期望的从基层抓牢科普知识。

此外还可在各市设立科普教育体验馆,以娱乐方式促进知识传播。

通过物质(城市空间系统建设)――精神(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再回到物质建设(生于忧患)这样的良性循环起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过来由于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促使城市避难空间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应当被重视的毛细血管,小空间单位的建设,例如楼道、宅间组团绿地、中心绿地、社区等,也能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建设。

四、总结

城市是人们聚居、生活并繁衍的地方,在现今各项动荡不稳定因素并存的今天,致使城市灾害频发的时刻无疑提醒我们完善城市避难空间系统的必要性,我们旨在建立由点及面的空间避难系统,以及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以致在灾难再次来临时刻能正确规避。

注释:

①李想,张萍,周欣。避难空间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主动性设计问题探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②林家彬,日本防灾减灾体系考察报告,城市发展研究,2002,(9)3:36―41

一、作者简介

作者1:芮雪君(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学生,大四本科在读,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2:黄佩韦(1993―),女,汉族,江苏高邮人,学生,大四本科在读,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商圈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前不久,××区党政代表团带着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业发展等课题,赴灌南、仪征、玄武三地学习考察。通过实地所见、所闻、所感,切身领会了三地解放思想的超前性、强抓机遇的敏锐性、开发开放的坚定性以及加快发展的迫切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认识,坚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做强城区经济,实现由区位中心向功能核心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中,所到之地到处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涌动着创业创新的热潮,洋溢着加快发展的热情,充满着昂扬进取的干劲。

灌南县:该县面对经济发展滞后现状,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跨越发展的承载平台和强力支撑,确立“发展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载体”的发展路径,重点推进园区建设。位于灌南堆沟港镇的连云港市化学工业园,北边新沂河内有省级排污通道,南边灌河是苏北唯一的在干河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河道,“区位优势全省绝无仅有”,被省政府确定为苏北地区唯一拟保留的化工园区。目前,化工园已引进项目9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实际到位资金16.2亿元,利用外资7800万美元。位于宁连高速两侧的灌南经济开发区,坚持科学化、超前化、生态化、个性化的建设要求和“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建区原则,精心打造产业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彰显资源特色、功能配套齐全的集约化园区。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先后有75家企业落户园区,协议利用资金已达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8亿元,初步形成木材加工、机械铸造、服装电子、皮革加工、酿酒食品五大产业群。

仪征市:该市围绕打造扬州工业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按照“区域集中、投资集约、产业集群”的思路,全力推进三大园区建设:化纤纺织园,该园区由仪征市人民政府依托亚洲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以化纤纺织为支柱,原创:最终形成以化纤产业为龙头,与纺、织、染、服装、产业用布、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相互链接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扬州(仪征)化学园,该园区按照功能布局分设为重化工区、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区、公用工程区、环境生态区和生活配套区,目前已有仪征化纤公司、台湾第二大民营化工企业长春化工集团暨大连化学公司、优士化学公司、建邦石化公司以及中石化石油储备库相继落户;汽车工业园,该园区主要依托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承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辐射,围绕上汽集团的整车产品,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及其它配套加工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密集区。

玄武区:该区始终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核心经济圈,建设二十一世纪的新街口商贸商务区,做亮科技珠江路和文化长江路两张名片,建成软件名区,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贸商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在服务业发展的强力带动下,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以每年15%以上和20%以上的速度递增,经济实力位居南京主城区前列。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三地立足自身、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加快发展的好思路、好做法、好举措,使我们触动很大,启发很深。

1、在园区建设上追求一个“高”字。各地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扩张城市体量、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坚持做到思想高重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推进高速度,使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推进工业的抓手、城市建设的亮点。一是倾心力规划园区。仪征市高度重视园区规划工作,始终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编制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新区总体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控制性详规等,指导园区科学、合理发展。灌南县一方面认真做好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园区发展,另一方面坚决维护规划的法规性、严肃性、权威性,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坚决按规划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随意改动,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二是举全力建设园区。灌南县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管理,成立园区投资发展公司,全县广大机关干部带头入股,仅用一周时间,全县900余名党政干部主动认购股金达1000余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园区建设启动资金困难问题。另外,将园区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解给有关部门,也以股份形式参与园区分红。仪征市从组织领导体制、产业规划与发展目标、开发建设体制、招商引资体制、政策优惠、环境营造等八个方面加大园区建设推进和扶持力度,调整充实园区领导班子,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专门服务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园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召开现场会、建立“绿色通道”等,形成了工作重点向园区聚焦、工作力量向园区聚合、各种资源向园区聚集、联动合力推进园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借外力推进园区。灌南县采取“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的办法,先后与上海奉城、苏州太仓、常州亚邦等政府和企业,按“概念式”园区、共赢式机制、联合式招商的思路,共同打造连云港(上海)工业园、太仓工业园、亚邦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转移和项目扩张。仪征市与香港闽泰集团共同投资组建闽泰(扬州)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运营商,以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产业园内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确保园区顺利推进。

2、在招商引资上突出一个“抢”字。现在的招商引资近乎于招商抢资,谁的招商力度大,谁就能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各地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扬优展长,错位竞争,努力赢得项目重大突破。一是强抓机遇招商。灌南县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加快转移,浙江、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以外商投资密集区、私人资本密集区、产业转移密集区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境外招商、以商引商。仪征市以“风还巢”民资签约、首届“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金秋招商月等系列活动为契机,不间断地组织小分队赴西欧、日韩、台湾、香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开展招商。二是政策激励招商。各地都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重奖、重用招商功臣,用正确的导向引导招商引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干群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灌南县出台“三个二”政策,即引进投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乡镇奖励2台轿车,部门奖励20万现金,个人奖励200平方米住房,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进了一大批项目。三是干部带头招商。各地的四套班子领导能够坚持以身作则,争当招商引资的表率。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把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当好“工业书记”、“招商乡镇长”、“项目局长”,主动承担责任,走出去,找客商、抓项目。四是联手合作招商。各地都能够在继续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积极与大集团、大企业联手,更加突出重点招商,更加突出重大项目,更加突出以商引商,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亚邦集团在灌南专门新建了一幢招商大楼,高薪聘请了20多名专业招商人员在国内外为两大园区招引客商,引资成果相当显著。

3、在服务业发展上紧扣一个“带”字。玄武区把服务业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原创:全力推动服务业做大做精做强。一是编制战略规划,指导服务业发展。玄武区立足南京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有利于商贸商务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因素,编制具有战略性的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使得全区经济布局更趋合理,产业层次显著优化。二是推进老街区提档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玄武区以珠江路“二次开发”为支撑,加快珠江路沿线高档楼宇建设,推进重点商业街区的提档升级和功能完善,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奠定城市高科技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为全区商贸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打造中心商贸商务区,带动服务业发展。新街口商贸商务圈是南京第一商贸中心,玄武区占有约四分之一的区域。玄武区围绕推进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繁荣繁华的中心商贸商务区,通过建成一批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商贸商务、服务等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新街口商圈的新标志、新景观,全面提升商贸商务业品牌形象,构筑商贸商务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带动面上的整体推进。

4、在环境建设上力求一个“便”字。便捷的服务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去向。各地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将其作为加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对项目实行“零距离”服务。灌南县牢固树立“不比条件比服务,不比实力比环境”的服务意识,对客商实行“四个一”服务,即:一呼百应,一诺千金,一路绿灯,一查到底。组建帮办队伍,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帮办服务。仪征市建立经济项目热线联系机制,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重点企业实行市领导蹲点联系制度,长期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为客商提供便捷的行政环境。灌南县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229个审批项目进入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简化各类项目行政审批手续。出台以“三无、三制、三清”为内容的“三个三”政策,即项目申办无门槛,实行会办制,会议纪要一文清;项目实施无障碍,实行登记制,涉及检查一卡清;项目收费无现付,实行打包制,各项收费一票清,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仪征市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共设立58个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2项,废止政府规范性文件20件。三是强化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灌南县出台“三十条规定”,重点解决“中梗阻”现象,对破坏服务环境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处,客商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仪征市将全市40多个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部门和行业的服务承诺在政府网站上公示,同时还将其编印成册发给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接受社会监督。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地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启示:

1、加快区域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考察中,我们深深感到:思想有活力,发展才有活力;思想的层次决定发展的层次,思想解放程度越深,改革创新的方法就越多,发展作为的空间就越大。××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首先必须实现思想的大跨越。一要在解放思想中振奋精神。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导,不仅要勇于破旧,更要敢于立新,坚决冲破一切不利发展的观念束缚、体制束缚、权限束缚和自我束缚,努力用开阔的视野、开明的心境、开放的胸襟,大胆吸纳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先进要素来为××的加快发展服务;不仅要敢为人先,更要善为人先,坚决消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进一步树立敢闯敢试的精神,以超常的思维抢抓先机,以创新的举措攻坚克难;不仅要有勇争一流的追求,更要有干事创业的精神,坚决克服甘于平庸、小进即满的意识,敢想大事,敢成大事。二要在解放思想中明确思路。面对外地加快发展的逼人态势,我们应当积极将压力化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将以“××××××”建设为重点,坚持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外向化加速、市场化完善,经济发展达到快于“十五”发展水平、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快于周边县区发展水平,全力打造××,实现由区位中心向功能核心的跨越。三要在解放思想中狠抓落实。三地的发展成果无一不得益于当地各级干部群众狠抓落实的结果,抓落实的力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已成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全区各级干部不仅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而且要有抓落实的本领;不仅要善于谋划思路,而且要善于推动落实;不仅要自己带头抓落实,而且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加快区域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园区,潜力也在园区。我们要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抓住市整合四区园区联动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工业园东进步伐,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极。一要全力聚焦园区建设。当前,园区建设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园区建设之外。园区各部门、人员要全力以赴,尽心尽职,确保园区高效运转,其他部门也要密切关注园区,自觉地理解、关心、支持园区建设,共同为推动园区稳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二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园区。园区发展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实现由做道路等基础设施为主转变为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并举,由招单体项目为主转变为招产业链为主,由承接传统工业转变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由发展工业转变为二、三产业相配套的“四个转变”。按照新城新园新产业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高端产业密集区,以古黄河为依托的原生态居住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现代化新城区。三要创新举措推动园区发展。各地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没有沮丧、抱怨、退缩,而是认真加以研究,积极拓展思路,以创新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同样,我们在推进园区建设中,也会遇到资金缺、土地少、政策紧等方面的问题,这时我们就要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静下心来思考,集中精力研究,沉下身子实践,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解决问题之路。

3、加快区域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先进地区加快发展的事实证明:大招商,大发展;多招商,快发展;不招商,不发展。我们要将招商引资作为全部工作的主旋律、主抓手,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一要突出重点招商。紧紧结合“一城、两区、两带”建设,重点招引3000万元以上、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工业园区项目,重点招引1000万元以上上档次的服务业项目,重点招引外资项目、含税率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二要强化领导带头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大小的一把标尺。四套班子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站在招商工作一线,着力招大商、引大项目;带头研究招商引资的内在规律,成为懂经济、善招商的行家里手。街办、部门“一把手”要用主要时间、主要精力抓招商,做招商书记、招商主任、招商局长。三要坚持“三专”招商。在全员招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专职、专题、专业招商。综合部门、街办要明确专人专司招商、专职招商,降低招商成本;围绕地产项目、城建项目、园区工业项目、园区配套项目等重点,开展专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发挥园区管委会、招商局、服务业招商局、外资招商局等部门作用,突出工业、服务业、外资等,开展专业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四要完善机制激励招商。把招商引资实绩作为衡量各级干部的重要依据。组织部门要加大在经济一线、招商一线选拔任用能人的力度,让那些懂招商、抓招商、抓出实绩的干部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于完成招商任务较好、处于前列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经济重奖和政治重用,给票子、给位子。通过政策的激励,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言必谈招商,行必为招商”的大好氛围。

4、加快区域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强服务业。服务业是我区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对于加快由区位中心向功能核心跨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要规划好全区服务业发展。今天的规划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规划水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要紧紧围绕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的发展定位,从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精心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战略举措,引领全区服务健康快速发展。二要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适应中心城市发展要求,着力引进能够提升××商业形象的大商场、大超市、大宾馆、大酒店,培养商业品牌;加强产业衔接,大力发展生产业,既向产业链上游拓展,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又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物流、会展、营销、商务等产业;用足用好城区楼宇,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商、经销商和跨国商贸集团;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业经营、品牌经营等新型业态。三要打造商务商贸龙头区。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高档次、高品位的商务商贸集中区,带动全区服务业跃上新台阶。按照中心商业区的功能定位,将淮海中心商业区东北片区建设成为商流、要素流密集,苏北一流的商业中心区。按照商务核心区的发展定位,将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打造成高楼云集、商务密集的能展示淮安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充分利用里运河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传统的商业优势,在里运河和淮海东路之间,建成集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古黄河风光带建设,推进动周边区域改造,为市民生活、居住、休闲提供宜人的环境。

上一篇:装修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培养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