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点滴谈

时间:2022-06-27 10:27:3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点滴谈

由于计算机教学的起步晚,没有任何教学模式可参考,又由于它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一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很难借鉴,因此,计算机教学这块处女地有待大家共同来开发。本人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注意第一节计算机课的重要性

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这一门学科的看法、态度。学生对任何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都有一种新鲜感,尤其是计算机课。怎样才算上好了这堂课呢?上好这第一堂课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作一些改动,尽可能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例如:与学生一起展望未来的生活(当然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等从而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上来;也可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带有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从而说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开始广泛使用,而转到计算机学习上来;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入手,用更加丰富的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还可从计算机的强大的功能介绍出发,等等。通过第一堂课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好奇心、并对操作计算机有一种欲望,这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计算机,并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想办法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

2、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畏惧感。在学生的意识中都认为计算机是高科技产品,加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物也不多,以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无形中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加上计算机操作的相对复杂(与其它家用电器比较),故障的频繁出现,理论知识的相对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畏惧感。老师应当给学生指出,计算机的复杂,是因为它的功能强大,如果我们用它来做简单的事情,它使用起来就简单,比如放影碟,它就象操作VCD一样;它只是我们手中的一种工具,只是这种工具的功能多一点,我们可以一样样地来,从简单的开始学。并且告诉学生计算机故障是正常的,不要因为出故障而不敢操作,故障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的不当而引起的,只要我们在操作时搞清楚操作步骤,然后一步步来,减少操作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故障,即使出了故障,找老师处理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因此而不敢去动它。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去动手操作,第一次出了问题,下一次不就会了,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操作计算机。

二、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安排

我们是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轮着上,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理论课,让学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非常重要。(一)尽量少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像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图、软硬件分类等)这些知识对于中、小学生可不学,实际上也学不懂,反而会使学生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兴趣。应安排一些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例如将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放在理论课上帮学生分析、理解,掌握操作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理论课上不好好学,上机操作就很困难。如我所教的具体内容有:怎样查看目录及文件、怎样进入的目录、怎样启动UCDOS、WPS等。(二)可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生又感兴趣的知识,如: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功能、上网的作用等等。(三)在理论课上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很有效。针对这些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我们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如:讲叙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

三、注意上机课的有关事项

上机课也就是实践操作课,切忌在上机课,老师讲述时间过长,但也不可一点都不讲,由于我们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即便理论课上学习了操作方法,到了上机时很多知识都忘记了,学生要动手操作就更难。所以老师还是有必要在课前将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强调,而此时的课堂纪律是很难控制的。学生大多都是老师讲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上,自己在计算机上操作或相互讨论,结果等到操作时问题百出,往往老师强调过多次的问题,还是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造成教学效果很差,往往老师吃力又没效果。所以要求老师第一:讲的时间不能过长;第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黑板上来。我一般是在上课前先将操作步骤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幻灯出示,上课时用1~2分钟时间使学生完全静下来后,用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述并强调操作的关键步骤。然后开机让学生练习,在练习时,课堂活跃一些无所谓,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中、小学生往往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而一个班60多名学生,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同学示范操作一次。(有投影仪更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在教学中成立了辅助教学小组,即在每个班选择几名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作为上机课时帮老师进行教学的助手。在每一个新知识点教完后,先保证这几个学生完全能够独立操作后,再将他们分散到全班学生当中,进行示范操作,并负责帮助周围的学生操作。这样一来减轻上机课老师辅导操作的负担,二来可以加强学生教与学的能力培养。而老师的任务主要就是解决计算机故障及个别进行指导了。

四、注意增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不必完全按教材进行。因为教材从编写到教学,总要一定的时间,而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速度是众所周知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老师要多关注计算机方面的课外知识,将一些适合的知识随时加到课堂上来,让我们教学的内容要尽量与社会接轨,将所传授的知识尽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全自动洗衣机、程控电话、光缆通信、生产流程线等等,这些东西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却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将它们引入到课堂来,用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既会使学生感兴趣,又能将计算机知识通过这些实例浅显地表达出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注意搞好计算机课堂上的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培养,实质就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规范一些具体的做法,并通过每节课的不断加强,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比如:进机房时自觉换鞋、理论讲授时做好笔记、操作时正确的座姿、指法规则、不做多余动作、出现问题随时举手问老师、不大声叫喊、不随意在机房走动、爱护机房设备、出机房后摆放好拖鞋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在开始阶段需要进行狠抓,以后形成了习惯就好了,上课就轻松得多。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课应该以操作计算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符合时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教育与社会接轨的桥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上一篇:运用质疑进行语文教学的尝试浅议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后20%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