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者的修养

时间:2022-06-27 09:36:57

浅谈领导者的修养

【摘要】修养是指主体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而获得的一种心灵状态。而领导修养则是领导在政治、道德、思想、经验、知识、管理等方面,所能够达到的水平或程度。在现今社会管理中,领导者的修养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形象的好坏,所在组织整体领导水准的高低,甚至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兴衰与成败。因此,重视培养领导者的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修养;领导;兴衰与成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54-01

一、“修养”的含义

Virtue更为确切地说就是修养的意思,它曾被许多国外学者定义过。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亚里士多德也对它做出过定义:使主体善良的品质状态,并且它能够让主体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从以上这些定义中,我们能够得出:

它是经过实践而来的,一种主体的主观与心灵状态,并且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积极的、善良的品质。它可以使主体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正所谓伟大的事业,适合让伟大的人来完成。

汉语中的“修养”,是经动词变化而来的名词。它由“修”和“养”这两个表示行动的动词组成。在古汉语中,“修”的意思是修饰、整治,使某物更加完善。“修”在日常,也是人生中必学的一门学问,它和我们平常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修身到养性,从表象到内里,无不闪烁着人生哲学的光芒。在《孟子》里有句话是这样的: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这一辈子有许多的经历和顿悟,但却都在这个“修”字当中。“养”和食物有关,它是指通过供给食物而让某物生长。因此,将“修”和“养”放在一起,其意为:利用环境中的东西让自身得到改变和尽善尽美,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二、领导者的修养

领导者的修养,对整个民族、乃至国家都有非常大的定位作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国家更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道德修养,且十分重视修养的提高。在如此浓厚的文化熏陶下,不仅对普通百姓有着较高的修养要求,对为官者更是有着不同层次的修养期待。

在中国,为官者修养的高低,向来都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并不只是因为中国是个文化历史久远的国度,在历经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统治之后,重视德性修养,轻视法治建设;重视人伦纲常,轻视客观理性的原因,更大程度上在于儒家文化主张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使得整个封建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长达两千多年。

在我国早期的一部政治性论文选编《尚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德惟治,否德乱”,意思就是要告诫人们,搞政治要重视德性修养,以德治理,否则就会乱套。孔子也曾就道德修养这个问题留下过不少经典语录,他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觉得,用政治和惩戒去管制百姓,百姓们大概仅能做到不犯罪,但是却没有羞耻之心;然而用道德、礼仪、修养去教化百姓,他们不仅会获得羞耻心,更会步入正途。因此,为官者的道德修养的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修养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提高官员的素质修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传统的政治观点里一直都十分看重官员自身的修养问题。儒家文化更是把为官者修养境界的高低视为国家长治久安与否的关键。孔子觉得君子应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通过不断地“修”从而达成“正”的结果。他也这样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难看出,儒家文化把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管理国家来说的意义过度夸张化了,把国家的管理状况直接和为官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挂钩,明显有点过于绝对并且不合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一方面有过于绝对和不合理之嫌,但另一方面却对如今官员道德修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做人先于做官,只有端正自己,才能指导他人。做人的首要一点便是提高修养。现如今,许多领导中都存在搞形式、重官僚、爱享乐、享奢侈等不良之风,之所以如此腐败,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修养欠缺”。修养和威慑力是领导关键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仅靠铁腕政治,是不会有理想政治效果的。

三、结语

只有具备良好的修养,领导才会被人民信服,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提高修养也并不是单单只为了领导自己,更为了稳固社会和国家。古人更把王侯将相的修养直接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单就这一点,古人对官员就有“以修身为根本”的要求,这是衡量为官者官德的一个重要标准。“公生明,廉生威”,为官者要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崇高的修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形成融洽的行政氛围,达到理想的执行效果。这是新时代赋予领导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唐中明.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J].伦理学研究,2004(2).

[2]沈顺福.修养与德性一一兼论修养伦理学[J].人文杂志,2009(9).

[3]肖文才,黄明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五种修养[J].兵团建设,2003(10).

[4]林东民.品味孔子的“为官”之道[J].福州党校学报,2012(6).

[5]于淑华.孔子为政论的现代价值[J].行政与法,2009(2).

[6]宋建英.当官的人与为官修养[J].理论与当代,2010(12).

上一篇:论道桥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 下一篇:黑格尔国家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