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教师如何构建新型课堂

时间:2022-06-27 06:31:00

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教师如何构建新型课堂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建立新型教学环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注重教学评价;共享学生之间的信息。新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构建策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么,在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如何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对比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师要建立新型教学环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选择课件师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当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4)共享学生之间的信息。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每节课都设几分钟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5)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学生。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构建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这样,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内容教学法在中澳班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