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6-27 04:14:14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从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会计记录人手对其任期内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事求是地分清被审计人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一项特殊审计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正处于起步后的再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

方法要科学、可行,以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为基本原则。比较常用的审计方法一般可概括为两类,审计中应作综合、灵活交叉运用。一类是调查法。如召开座谈会、责任人的述职报告,个别查询及全面盘点和抽查盘点法。第二类是审查会计账、表、凭证的方法。①审阅法。即对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财务,账、表、凭证及协议、合同、经营管理制度及重大经营决策程序记录等进行查阅分析,查证事实的方法。②核对法。即对会计资料之间、会计资料与实物之间进行核对验证,如对凭证之间、账簿之间、账簿与报表之间、账实之间的校对等。按审查次序,还可分为顺查法、逆查法等。无论采取哪种审计方法,都要确保取得被审对象可靠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信息,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尽可能避免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由于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对其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或者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资产保险增值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而且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清和评价被审计人在开展有关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因此,我们除运用上述正常的审计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灵活运用审计方式、审计调查、审计座谈会等形式,以获取更多的审计信息,这样,掌握的审计证明材料就更真实、全面、充分,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二、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外,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上,现在有的审计评价包罗万象,乱扣帽子,超越了审计权限,讲重一点,是对事、对人极端不负责任,是。报告使用者从这样的审计报告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会误导报告使用者。比如说,一个尽职尽责、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人员,由于在改革中出了一点差错,在你的笔下成为违法乱纪分子;而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领导,吃喝玩乐、迎来送往是其主要工作,在你的笔下却成为遵守财经纪律的典范,并由此获得晋升,你说这样的审计结果报告是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不仅使审计机关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且也误导了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审查,进而影响了一个子部的前途和命运乃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审计风险不可谓不大矣!

经济责任审计应围绕审计范围内容进行,对超出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范围的事项、非审计事项、不相关的经济责任、未经查实的问题不予评价,着重分清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笔者认为,为了更具操作性,具体还可细化为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界限、集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界限、全面职责与分管职责的界限、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及决策失误与管理不力的界限、延续发生与本任产生的界限、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的界限、难以预测与明知故犯的界限、工作失误与违法乱纪的界限等等。对决策责任的界定,还应考虑其任职期间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有关法律法规,不能用现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经济指标来评价当时的问题,即法律适用原则中的“不溯及既往原则”。如投资决策,当时在决定某一项目时,经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市场调查,该项目符合当时国家产业政策,且属于成长型行业,因此,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力主投资该项目,并取得其他领导的共识,同意投资。但最后因资金原因,迟迟无法投产,导致市场被他人占领,形成巨大的投资损失。对这类问题的评价,就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决策失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肯定其投资决策水平,还要细致分析其没有达到投资目的的原因,被审计领导人员对未达到投资目的应负什么责任,只有这样,被审计领导人员才会对你的评价感到心服口服,审计机关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61786部队财务科)

上一篇:论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规范 下一篇:论会计诚信危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