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例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分析

时间:2022-06-27 01:38:40

123例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目前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以下简称急性肺炎)诊治中出现的新特点。方法:通过123例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治疗的急性肺炎全程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探讨。结论:目前城市的急性肺炎诊断治疗都有新的特点。注意这些特点,有助于临床急性肺炎的诊治。

关键词 急性肺炎 新特点 诊断治疗

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十分常见。本文通过对123例急性肺炎的回顾分析,对出现的新特点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与社区门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最终确诊急性肺炎17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判断:①畏寒、发热;②咳嗽、咳痰;③肺部出现炎性实变体征;④实验室检查;⑤x线胸片检查。全部患者x线胸片均有程度不等的片状斑片状炎性浸润性阴影,放射科报告为肺炎。但所有患者并不全部伴有前4项症状体征的改变,伴有前4项中之1项者为55例,2项者78例,3项者32例,4项者14例。56例因合并慢性基础病及年龄太小,不适宜作门诊治疗而收入院,余123例在我社区门诊治疗。其中男56例,女67例,年龄为2~71岁,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及幼儿、老年人以及15~30岁左右青年人居多,40~60岁中年人少见。

治疗方案的筛选 急性肺炎的治疗以往是常规用青霉素(或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较重症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或联用氟奎诺酮类。不提倡用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组合。认为两者一个是杀菌剂,一个是抑菌剂,伍用可减效,而现在认为二者伍用有协同作用[1],尤其是针对年老体弱的重症肺炎。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亦提倡这种联用方案。大环内酯类近年开发的新品种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虽然抗菌谱不比红霉素广,但吸收好,不良反应少,药代动力学改善,不仅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菌有效,且对流感嗜血杆菌等亦有较好疗效[2]。所以在治疗上我们称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的组方为“黄金搭挡”。对于病毒性肺炎,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则使用或联用广谱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等。对于老年人、和/或合并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则大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时机、具体表现、有无气道高反应性症状,刺激性咳嗽等及时应用抗过敏药,配合抗炎治疗。

抗菌用药大多采用“降阶梯”给药,首先大剂量静滴3~5天,当热退,咳嗽、胸痛胸闷缓解,胃纳好转则改为口服,做序贯治疗。

结果联合用药显示疗效较好,抗菌治疗时间短。而新的联用方案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疗效尤为显著。

讨 论

社区医生经常遇到急性肺炎类常见病,但因无法开展病原学检测,所以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治疗。因此,社区医生在临诊时要考虑全面。在发病原因及诱因上要适当考虑到当地环境与大气因素。在临床表现上不典型的中轻度患者居多。在肺部体征上,炎性实变体征明显减少,而最终常常以X线胸片诊断为依据。在治疗方案上,因细菌耐药性增加,必要时需联合用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急性肺炎常用的、疗效比较好的处方。除此以外,还要结合当时当地疾病流行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个体的具体状况要耐心询问、仔细检查、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可疑患者,经常规抗“感冒”、退热、止咳等疗效不佳;或治疗中出现发热咳嗽加剧、胸闷、乏力等,即便当时查不出肺部体征,亦要立即摄胸片,以免漏诊。只要胸片出现炎性阴影,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可非议应诊断为肺炎[3]。然后根据情况马上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但也要避免见到发热咳嗽就拍胸片,这也是急性肺炎早期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现状,中国临床医生,2005.33(2):5.

2 赵淑敏.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14.

3 白汉玉.儿童肺炎的现状.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5.

上一篇:脂代谢紊乱与老年复发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各类降高血压药物选择及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