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连梅汤治疗红斑性胃炎123例

时间:2022-10-22 02:30:50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13-02

红斑性胃炎为慢性胃炎,以胃镜检查时胃粘膜表现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斑),粘膜水肿,渗出等。自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归脾连梅汤(即归脾汤和二陈汤加减)治疗红斑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属痰湿型的)123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2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8岁。治疗最短5天,最长90天。对照组61例,男47例,女14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210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方法与入选标准

两组病人均根据症状、试验室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Hp检测,且中药辩证为痰湿症型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1、抗感染:服用阿莫西林(过敏者服用氧氟沙星)、甲硝唑。2、抑酸剂: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或甲氰咪胍。3、对有严重贫血者肌注维生素B1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归脾连梅汤。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2g,茯苓20,当归10g,黄芪12g,木香6g,酸枣仁30g,半夏10g,陈皮6g,黄连10g,乌梅10g,白芨10g,炙甘草10g。热盛者加大黄连用量,痰多者竹茹、胆南星,瘀血者加用丹参,赤芍。

两组疗程最短15天,最长30天,平均20.5天。

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胃痛烧灼、泛酸 、恶心消失。回访半年内无复发。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偶有胃痛、泛酸等。

无效:症状时有发生。

5 结果

6 讨论

红斑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一种,以胃镜检查时见胃壁呈花斑样变为主,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病久可成重度贫血,他同时也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病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比较容易,但西医治疗难以痊愈且易复发。

本病属中医“胃痛”,“痞证”,“呕吐”范畴。病因常见外邪侵袭,饮食自伤,肝气侵犯,脾胃虚弱。脾胃相为表里,共主升降,以上各种原因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停,形成痰湿之证,痰郁化热则形成湿热之证,但均属本虚标实之证。在临床中脾胃病多见“痰湿”故用归脾汤合二陈汤加减。方中诸药健脾化痰,理气止痛,益胃止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陈皮、黄芪、乌梅、甘草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连、茯苓、半夏、党参有抗癌作用;白芨、黄芪有止血作用;黄连、茯苓、陈皮、木香、党参、甘草有调节胃肠运动,抑制胃液分泌作用;黄连、陈皮、党参、甘草有抗溃疡作用;木香、酸枣仁有镇痛作用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确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5.

[2]李仪奎 姜名瑛 中药药理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

上一篇: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对心力衰竭伴永久性房颤患... 下一篇:路优泰和半夏厚朴汤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型[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