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实践环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6-27 12:54:27

电子政务实践环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社会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根据素质教育与现代电子政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与发展,就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层面,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方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社会实践;教学创新;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25-03 随着社会管理信息化日益普及和不断深入,虽然高校对电子政务教学也不断在改进和提高,但还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教学体系,在人才的素质教育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与我国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及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协同关系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显得薄弱,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层面的缺失,出现了教学的不对称,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实施和效力,而且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我国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国现代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未来管理人才,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构建和完善开放环境下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

一、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把握好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内涵

在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我国现代管理人才,特别是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我们对当下电子政务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正确处理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政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失衡,这成为教学体系中最严重的问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缺乏现代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缺乏对电子政务实践教学意义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落实。电子政务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非主辅关系、无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同一教学系统下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有其固有的规律,互不可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作用,调整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对独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改进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建设中统筹考虑是当前电子政务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把握好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内涵,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培养创新思维、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应用能力”这些关键教学问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运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摒弃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前沿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新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把实验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结合,走近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多样性及个性化的电子政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搞好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实践教学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学生知识建构、技能培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作为理论课程的验证和补充,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学到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从而能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创建开放环境下电子政务实践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突破口

将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开放环境下电子政务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力与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现代管理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人才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这一教学根本标准,在电子政务实践教学中,联系实际,面向社会,从原有的教学思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反思和研究,除要重视其规范化和系统性,更要注重其独立性、创新性、实效性及应用性,特别是要依靠教学创新,抓住电子政务及其课程特点,找到突破口,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课程体系,认真研究教学教法,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构建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基础扎实、应用能力高、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开放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的核心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实验教学体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内容及其组织,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力与质量。首先,要对原有的实验教学进行结构优化,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增删与重组,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要求进行分门别类。其次,优化实验内容及方案,建立一套有创新理念、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教学项目。实验项目按照实验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需求,分为相应不同的模块,即基础型实验模块作为公共基础常规实验项目,提高型实验模块作为特色方向专业实验项目,研究型实验模块为个性发展的创新实验项目等。这不仅适合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实验教学需求,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又使整个实践教学始终保持具有较好的基础性、开放性、针对性、创造性和综合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重要的两点: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好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建立自主创新课题和项目,实践项目(题目)是开放的,可让同学按自己的方向和兴趣自选,增加实验项目的设计性、研究性、应用性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关键,它最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二是挖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其自己思维的空间和学习途径,这既兼顾基础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的验证,又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个性化发展。

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开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及服务创新,电子政府服务大力发展的大环境下,开放、融合、共享、创新,是电子政务实践教学的发展之路。高校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可先通过三个主要渠道进行开展,一是建立现代电子政务实验室,开展校内的实验室学习;二是校外各社会领域相关的电子服务调查研究和实践学习;三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及Internet为主的信息平台对各级政府电子管理及服务的综合学习研究。必须突破仅校内实验教学的限制,走向社会,联系实际。校外的社会大课堂及互联网信息平台,能使实验教学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和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找到源泉,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成果输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的共同任务和核心所在。

此外,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大环境,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大门,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使学生学会如何去与社会沟通,学会创新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电子政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及教学自身创新发展与教学管理有着极为密切联系。良好的教学管理不仅为电子政务实践教学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成为良好教学系统运行的前提保障和内在动力。教学的创新首先要改进教学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得到有力的保障。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从人才的能力的培养及实验教学自身的特性出发,良好的教学管理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创新、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教学规范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电子政务实验课程及相关内容,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大纲和实验实施方案,正确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合理确定实践课程及项目的课时安排,各个实验项目均有明确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能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高燕妮,黄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

[3]邹卫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上一篇: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下一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