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在金融法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27 11:30:58

论案例教学在金融法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要: 由于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金融法教学采取的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金融法教学质量,必须在金融法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

Abstract: For we pay less emphasis on the cas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financial teaching in China still adopt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law, we mus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financial law.

关键词: 金融法;教学质量;案例教学

Key words: financial law;teaching quality;ca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17-02

0 引言

金融法是一门金融学和法学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金融学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和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金融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法是必须学习的主干课程,只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金融法则是不一定非常重要,并非是必须掌握的重点课程,所以金融专业必须比经济类或者管理类专业更重视金融法的教学工作。

1 金融法教学现状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很快为其他法学院所效仿,时至今日,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已成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由于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金融法教学采取的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经验欠缺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结果导致学生的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脱节,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脱节,不能达到金融法的教学目的。

1.1 以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 我国传统高校教育历来采取的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独金融法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金融法知识的先后顺序,首先讲授金融概论,如金融概念、金融市场、工具、原则、国际货币法律制度、金融组织等,然后逐条讲授《货币管理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等有关金融法律规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掌控者,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是一种典型的听、讲、记的单向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大搞一言堂,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却是昏昏欲睡,消极应付,教与学两张皮。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理论学习,忽视了金融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满堂灌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接触书本和法律条文,脑海里只有僵硬的法律条文和书本知识,没有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不知如何把所学金融法知识运用在金融实践中,无法适应金融实践中的千变万化,成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此在金融法教学工作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从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转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从注重对学生金融法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知识传授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并重。

1.2 案例教学在金融法教学上的不足 部分金融法讲授教师已经注意到单纯采用课堂讲授方式的弊端,在采用案例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由于经验欠缺和实践不足,目前在金融法教学工作中已存在的案例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选取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兼获取手段有限,一些教师选取的金融法案例陈旧混乱、缺乏代表性,难以从专业角度作出分析和判断。以这样的案例作为载体用于教学,除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外,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甚至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更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由于灌输式课堂讲授惯性思维的作用,仍习惯于将自己作为主导地位。案例由自己事先选择,分析内容由自己事先设计,要么不容学生讨论,要么讨论走过场,学生学到的仅是这个案例的个案解决办法,而没有学会教师分析案例的思路和方法。这是因为教师将自己分析案例的思路所走过的弯路忽略了,仅仅保留了正确的思路过程,学生只知道了结果,并不知道过程,就难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2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金融法学》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科类金融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贸易专业等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在金融法教学工作中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法律原则和实践技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大学生素质较高,案例教学法也容易取得效果,对学生为今后从事银行、证劵、保险、经济管理和对外贸易等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其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保护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自身的权利。

2.2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金融法教学中应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一个好的案例会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故选择典型的案例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金融法不仅内容包罗万象,除了《银行法》、《货币管理法》外,还包括《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中的会计法规范,而且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果仅采取通常的课堂讲授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法律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将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2.3 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学工作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大势所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务。要会讲课,而且要关注社会现实,善于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教师除具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和会计学知识外,还需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并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关注新闻媒体报道,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时俱进。案例教学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通过金融案例分析,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辩和推理过程。在金融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思考和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命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的过程。

目前我国案例教学在金融法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且有关金融法的案例较为少见,所以需要教授的金融法的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金融法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利.论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证劵期货,2012(05).

[2]付冬梅.试议案例教学法在财会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2010(04).

[3]蒋辉宇.跨国证券融资法律监管目标的合理选择[J].法学, 2013(02).

上一篇:开展设备期间核查在纺织纤维检验所中的应用 下一篇: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