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时间:2022-06-27 05:44:28

浅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摘 要】职业学院由于自身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培养出的服装人才大多与社会各企业的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造成了企业缺人,毕业生缺位的尴尬情境。本文在此就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服装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对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服装设计从设计构思到制作成衣之间的过渡就是靠此环节开始实现的。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化人才,即与社会具有较大的相容性。但现有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育却并未能成功与社会接轨,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令现有企业满意。这与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各环节教育实践与社会脱轨不无关系。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化服装人才,因此应加快其教学改革进程,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整个职业学院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者,对其结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勤于思考,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本身就是一堂课,从其一言一行中学生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大师的熏陶作用。职校自然不能强求每位教师都能拥有大师级的风范,但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并一路前行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教化意义的行为。也就是,职校首先要有一个利于教师完善自我的环境,并鼓励教师为之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职业学院的教学更偏重应用,也就是要求其学生一毕业便能无过渡的顺利进入职场,独立从事本专业的职业活动。这就要求,学校的师资队伍除专业理论过硬的教师外,更要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本行业的精英,对服装行业有着较深刻和清新的认识,能够在学校便向学生传递本行业真实的社会信息。即这部分教师的责任便是连接弥合学生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沟渠。综上所述,职业学院服装教学的改革,在教师的素质这一环节,应从三方面进行加强。(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创建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师队伍的活力。(2)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的比例要合理,最好是实践型的比重大一些。另外教师的年龄结构也应合理,要不时的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增强其各方面的活力和弹性。(3)教师的专业知识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信息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师而言亦不例外,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加其与社会的结合度,也是构建良好师资力量的重要一步。

二、加强课堂改革

服装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视实践的专业,从其所讲内容到其运用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随时随地皆可见的形式。因此,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改革这一环节,应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的“坐中学”的模式,坚决杜绝一支笔,一张嘴,无数双耳朵的旧式课堂教学。服装最大的特点便是可视性,其视觉效果尤其是在人身上的立体效果是其最基本的追求,当然其也具备一定精神上的审美特性,但这些审美性也是从其物质上的可视性中衍生出来的,因此,在服装专业的课堂改革中要将其学科的可视性全面融入进来,即实行“做中学”的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每一个细胞。所谓“做中学”也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一起相关的实践。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组,就女性服装的H型、X型、A型展开分组匹配的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可从两方面进行:(1)具体设计制作。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一是服装设计。在设计之前,教师首先明确教学活动的规则,敲定学生的分组角色。之后,教师可结合课本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女装设计进行总体阐释,例如X型的性感本色,H型的知性特点,A型的优雅女人味等。进而再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特点通过衣服更好的表现出来。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时不时的参与进来,在讨论中用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等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其在无意识的境况下自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请各组同学就自己所属的特色进行款式设计。到了这儿,教师也应该随之进行自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便在后来的服装制作中与学生同步,更好的进行相关讲解。如果想要效果更好,最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组,若这种分组的可操作性不大,也无妨,毕竟学习阶段对各类型的风格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在后来的阶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二是服装制作,设计过之后就该制作了,这一环节就是将纸上的平面形象转化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在进行操作前,教师可就本节课的内容也就是三种类型女装的一些剪裁手法缝制技巧之类的大致讲解一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要采用的手法技巧及其时间段的分配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作。这样学生就可在不懂或者有困难的时候,或参考教师的剪裁手法,或向其请教等,方便师生之间同一层次的交流。(2)展示点评。服装制作出来后,就是点评。由于学生是新手,做出来的东西难免差强人意,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顺着这个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更深的练习和操作,求其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点评的总体思路,全面挖掘学生的优势。具体操作可让学生之间互相品评,仔细分析各个成品的不足之处与可借鉴之处,最后就每种类型的成品选出一件最典型的,由教师进行最终讲解。如果有学生自告奋勇进行总结性的讲解,教师也要辅助其行为。(3)教与学互动。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经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服装课程教学而言师生合理互动交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显现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而对教师而言交流则意味着师生一起分享教学过程更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之间更是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暴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又能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加强实践环节

服装专业的任何理论知识最终都要落到社会的实处。比如,社会对衣服款式的可接受度,服装场内衣服的制作方式,具体工人的个人手艺,或者流水线的设计模式等,还有就是与商家的洽谈,怎样在商家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进行发挥。这些都是课堂上没法学到的,即便是教师有讲过,但在学生这儿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那些本身就是行业精英的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就各个环节进行体验观察或模拟,以期能够弥补学生这方面与社会之间的沟渠。

总之,在服装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经历的体验。近年来学院投入巨资购置专业实训设备,为基地配备了在行业中占有主流和领先地位的多种服装CAD软件、自动化裁床等设施。学院还完善了服装创意、立体裁剪、服装制版等实境工作室,有效地扩大了师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空间,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时这种探索可能一无所获但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在勤.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44

[2]李冰艳.从流行趋势谈服装专业课程教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25~26

[3]刘霞,朱华平,马宇丽等.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39(6):92~94,81

[4]袁丰华.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职业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13):210~211

上一篇:学生社团中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农业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