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竞争力评价

时间:2022-06-27 05:08:42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竞争力评价

[摘 要]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从单个企业模式向扩展企业模式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从博弈论角度揭示供应链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即供应链的信息能力、策略能力和支付函数;建立供应链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国内外制造业供应链实际发展状况,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五条供应链,对其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供应链竞争力;信息能力;策略能力;支付函数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71-03

[作者简介] 陈云玲,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河南 南阳 473004)

一、引言

到目前为止,关于供应链的研究焦点主要在内部链上,但随着世界范围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及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资源的整合运用变得越来越容易,使得市场竞争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

然而,供应链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如何构建和怎样评价等方面。吴金椿等[1]认为供应链竞争力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供应链的聚集互补作用,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且,指出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协同性和稳定性。

综合国内外对竞争力的研究及供应链竞争时代的特征,本文认为,各条供应链之间形成一个经济网络,彼此依靠信息、策略等进行竞争。因此,本文将运用博弈论分析供应链竞争力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链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供应链经济

供应链经济是各条供应链以及成员从事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集合体。比如,考察分别以甲、乙、丙三个制造商为核心企业的三条供应链SC1、SC2和SC3,SC1主要输出产品A和B,SC2和SC3主要输出产品B。为了更清楚地讨论问题,我们将SC1划分为两个子链:产品A的市场相关链和产品B的市场相关链,记作M-chain1A和M-chain1B。同样地,SC2和SC3只输出产品B,其本身也可记作M-chain2B和M-chain3B,如下图1所示。显然,三条供应链关于产品B存在竞争。为了让各自的产品B占据巨大市场份额,各条供应链必然要设计和选择策略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其博取最大化利益。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各自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如下图2所示。

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过程实质就是供应链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主体即形成供应链经济。

三、供应链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

该部分用博弈论揭示竞争力的含义,进而延伸出供应链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

1.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博弈是由局中人、信息、行动策略和利益支付这4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其中,局中人是主体,利益支付是目的,信息和行动策略是实现目的的条件和手段。对于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每一个局中人来说,博弈的目的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行动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支付,博弈意味着竞争,局中人的博弈能力即其竞争力,就是局中人博取最大化利益支付的能力。但是,由于局中人的利益相互关联甚至存在冲突,每一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要以其他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为条件,因而,博弈各方的博弈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而是与其他各方面的博弈能力相联系。只有当博弈达到均衡状态,各方的利益支付才能确定,与之相应的博弈能力才能进行评估。因此,博弈能力应是指局中人博取最大化均衡利益支付的能力。如果某个局中人在博弈均衡状态下获得的最大化利益支付高于其他局中人,那么可以肯定其博弈能力强。反之,则称之为弱。从博弈论看来,竞争力就是局中人的博弈能力[3]。

博弈能力是由信息能力、策略能力和支付函数共同决定的。这三者之中只要有一个为零,即使其余两者再强大,总的博弈能力都将是零。也就是说,三者之间不是加和关系,而是乘和关系,即

博弈能力(竞争力)=信息能力×策略能力×支付函数 (1)

令博弈能力(竞争力)为C,信息能力、策略能力和支付函数分别为I、S和P,则有:

C=I×S×P (2)

这就是竞争力的博弈表达式。

2.供应链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在供应链经济中,各条供应链需要占有准确的和充足的信息,并依据信息设计和选择行动策略,从而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如果将供应链经济中的各条供应链看作局中人,那么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就可以视作供应链经济中的一个博弈。所以,供应链竞争的实质应是供应链经济中的博弈问题,供应链的竞争力也即各条供应链的博弈能力。

供应链经济博弈同其他任何博弈一样,也由局中人、信息、行动策略和支付函数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因此,仿照(1)式,供应链的竞争力可以用下式表示:

供应链竞争力=供应链信息能力×供应链策略能力×供应链的支付函数 (3)

对应地,仿照(2)式可以得到:

SCC=SCI×SCS×SCP (4)

上述分析表明,供应链的竞争力有三大构成要素。正如伏秋芳和马士华[2]所提出的:供应链竞争力是指某一供应链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的一种外在市场力量,是与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能力,它是供应链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实力、能力、素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

四、供应链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供应链竞争力的博弈表达式揭示了供应链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构成方式,为供应链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崭新的理论基础,但它只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方法。要真正进行评价,还必须把供应链竞争力诸要素分解,落实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

供应链信息即供应链联盟选择和设计策略所依据的信息条件,是最基本的竞争力要素,它对于供应链的策略能力乃至最终的竞争胜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供应链信息首先表现为供应链联盟捕捉、消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它显然取决于供应链联盟成员及其员工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能力,即素质。除了素质,供应链信息能力也与供应链的客观信息条件有关,即供应链的信息技术条件。此外,信息共享的深度也是描述供应链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供应链的策略能力即供应链各联盟击败竞争对手所采用的各种策略的综合能力。它应该包括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营销能力、产品供给能力等。

市场经济中,它应该是指供应链联盟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和越来越稳定的供应链成员关系。所以,供应链的支付函数就由其市场占有情况和供应链的稳定性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如表1所示:

五、供应链竞争力指数的合成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随之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合成各个指数。只有实现这三个指数的合成,才能依据(4)式最终得到供应链竞争力指数。

显然,合成指数应以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在这里,我们仅以供应链的信息能力为例,说明指数的构成方法。设供应链信息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如表2所示:

由于供应链联盟成员的素质、信息技术条件和信息共享深度这三个供应链信息能力子要素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中任何一个为零,均不会导致信息能力为零,因此,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视为加和关系。同样地,这三个子要素各自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也视作加和关系。因此有:

供应链联盟成员的素质=u11・节点企业员工学历水平+u12・节点企业员工培训力度 (5)

信息技术条件=u21・节点企业电脑办公情况+u22・节点企业人均Internet费用+u23・信息术系统的先进性 (6)

信息共享深度=u31・信息传递的时效性+u32・信息传递的准确性+u33・节点企业员工电脑使用密度 (7)

供应链的信息能力=u1・供应链联盟成员的素质+u2・信息技术条件+u3・信息共享深度 (8)

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供应链的策略能力指数和支付函数指数,三个指数的乘和,即供应链竞争力指数。

六、算例

参考国内外制造行业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实际情形,利用计算机模拟了某产品关联的五条供应链的信息、策略和支付函数等资料,力求清晰展示供应链竞争力指数的合成方法。由于供应链信息能力指数、策略能力指数和支付函数指数的合成方法相同,在此只以供应链信息能力指数的合成为例进行演示。

为了便于指标的合成和比较,在此用下列方法将所有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指标的标准值=指标的实际值/ 指标的样本最大值(9)

五条供应链的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和标准化数据如表3所示,为了保证赋权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合理性,本文将采用彭三城等[4]提出的基于德尔非赋权、主成分赋权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策略赋权方法给每个指标赋权,所得各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利用Excel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在其中五条供应链中,SC4的竞争力位居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其信息能力和策略能力很强,从而其支付函数和竞争力超过其他供应链。

七、结论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供应链竞争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一是企业在评价其竞争力时,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市场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二是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供应链经济的博弈问题。供应链竞争力是由其信息能力、策略能力和支付函数三者共同决定的;三是在数据充分的基础上,供应链竞争力可以由信息指数、策略指数和支付指数共同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该指数对于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是否需要结成供应链联盟和怎样提高所在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金椿,朱应亮.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7,(1).

[2]付秋芳,马士华.压缩响应时间形成供应链竞争力的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4,(11).

[3]候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彭三城,刘国华,肖衍,满军丰.课堂教学质量的计算机模糊评估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试论主副品牌营销战略 下一篇:论企业的品牌经理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