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在学位教育中的实用性

时间:2022-06-27 05:08:33

质量管理在学位教育中的实用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与研究现状

(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

国内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开始关注,试图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解决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引发的生源质量差别较大、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原国家教委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八五”期间开始对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教育部从1995年开始对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进行教学合格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估,为各类学校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摸索和积累经验。20世纪90年代末,按照国际海事组织惯例和航海业的质量管理要求,一批对外合作交往密切的航海类高校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纷纷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相继通过了IS09000质量认证。一些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广东东莞东方明珠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基础教育学校,1999年在全国中小学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涉足高等教育,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一些高校的某个部门或某个学院,如苏州大学的后勤集团,也纷纷选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此外,部分高校积极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理念来提高质量管理,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证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高校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增强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持续质量改进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满意度。

(二)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内各领域(招生、教学、就业等)的实施模式与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实施困境等方面。围绕以上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论述。叶翠和余佶成指出,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PDCA循环程序,构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标准体系、运行体系和监控体系,可以使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5〕。朱永江在对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内涵进行概要阐释的基础上,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审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并对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培育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标准;集成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开展常态化的质量评估;确立规范化的质量责任;健全专门化的质量管理机构〔6〕。宋之杰等指出,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是改善研究生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从过程管理、全员参与、客户满意和成本管理四个维度进行〔7〕。虽然,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诸多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改进意见,但实际应用措施并不鲜明。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国内学者基本上是在理论层面进行宏观研究,缺乏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多强调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忽略了毕业生离校之后的质量控制,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还非常欠缺,研究也局限于本科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领域,没有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研究的范畴,这些都是未来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针对专业学位教育应尽快启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一)专业学位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具体内容

1.专业学位教育市场需求定位专业学位市场需求定位可从专业学位教育市场需求的主体、培养服务对象的行业领域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定位,可以进一步规划培养院校自身定位,这是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也是实施专业学位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2.高等院校专业学位培养定位高等院校都拥有自身的定位标准,大体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四类,但就专业学位教育而言,目前的高等院校分类并没有具体化。专业学位教育主要依托于培养院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对相关行业的人才贡献率。因此,高等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应结合高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条件与优势,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学科结构、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模以及应用型人才就业渠道与服务领域等。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高校自身定位,突出学科、专业优势,根据行业领域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否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案例教学、管理制度和论文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应用型培养需求等。4.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监控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教与学之间的服务关系,以及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应贯穿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全过程,一般培养周期为2至3年。5.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高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最终保证机制,评价结果直接影响专业学位教育的改进。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将高等教育与行业用人单位直接衔接,其跟踪反馈结果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各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运行过程中是交叉且协作的。专业学位教育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中既要分析行业市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要分析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和职业修养提升需求,才能兼顾各方面的评价分析,为提高专业学位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校师生、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质量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专业学位教育质量。

(二)高等教育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

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机械的产品,因此,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时不能全盘照搬企业界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讲,高校可以从两个层次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第一个层次是将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其精髓,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灵活管理高校。例如,对高校而言,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的“顾客满意”原则,就是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兼顾家长、用人单位等相关群体的利益,即做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第二个层次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模式有选择地借鉴和运用,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由于各高校的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应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高校首先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多元评估。有些高校可以在大多数部门甚至全校全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有些高校可能只适合在与市场结合紧密的非教学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些高校则适合由点到面地逐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实践正在展开,提高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是一个持续的目标,全面质量管理则为通向目标开辟了新的选择道路。

作者:苏丹 李洁

上一篇:改善课外就业指导强化学生就业能力 下一篇:仪表校验工作质量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