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7 04:06:34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通过近几年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实践和研究,这类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点: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实践这种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学生选课无目的,只是一味的跟风;考试标准不统一,考试时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专项技术也有待提高;受场地或天气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到室外;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周数多,影响课程的进度和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选项课 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我省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并实行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特征,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发展实施的一个必然趋势。前几年,我院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体育课一律采用上田径课,第二学期开始上选项课,采用纸上选项(每人一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这样手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选项容易出现扎堆,有的项目爆满,有的项目没有人报,这样对教师的授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经体育部全体教师研究后决定,开始实行体育课网络选项报名,由原来的新生上田径课变为直接进行选项课,而田径课的知识可在各项目最后环节的素质练习中体现出来。

一、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设置现状

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学期为一学年(一学期可选一个项目),主要开设的课程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等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进一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选课无目的,只是一味的跟风。

学校开设选项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学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作为终身体育,可是有的学生就没有目的,盲目选项,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项目,选项时受周围同伴的影响很大,心理老是想着要和同学结伴而行,往往选择的项目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项目,既然对项目没有了兴趣,那何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一切都是浮云。

(二)考试标准不统一,考试时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

由于考试标准不统一,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选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第二学期选课时往往会偏向于考试标准相对比较简单的项目,这就给那些不愿意认真上课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他会选择他自己认为比较好过关的项目,甚至会出现学生和教师拉关系,以保证自己体育课程的顺利通过。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统一考试标准,使它进一步规范化。

(三)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专项技术也有待提高

随着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所以教师的精力、体力严重不支。有些教师的专项技术也是临时抱佛脚,专业技术不够精通,这对选项课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受场地或天气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到室外

有的项目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如:乒乓球、羽毛球。在起风或者暴晒的天气,学生(特别是女生)就不愿意去室外、,即使勉强出去也不是很认真地在上课,不认真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这就严重影响到上课的质量。由于场馆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所以有的项目也就必须在室外进行教学,这也是影响选项课的因素之一。

(五)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周数多,影响课程的进度和效果

经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有实训周,有的的班级甚至一连实训四到六周,再加上雨雪天气,所以导致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次数更加减少,学生也不能够集中上课,而拉下的课程大多数学校也没有给学生补课,这就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三、建议与意见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现给出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

(一)要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选项课,让学生明白体育选课的目标和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一技之长,这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真正意义上的起到选项课的作用。

(二)一个技术动作的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体育选项课的时间给点不够充分(一个学期一个项目),建议:体育选项课按学年上,这样,即便学生有实训周,但因为学期长,教师也尽可能把学生拉下的课程给补回来。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两年体育课,五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三年体育课,这样,不但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也有了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可以接纳专业院校的高校毕业生,或者聘任一些专业的退役人员,把新人的新技术、新观念引入到课堂,学院领导应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高职院校的场馆建设资源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建设或者改建现有的体育场馆与设施,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可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上一篇: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下一篇:我省部分初中生100米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