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蜂窝麻面”原因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06-27 03:14:26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蜂窝麻面”原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桥梁工程施工不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强度指标高、耐久性好等,而且还要求混凝土结构有光洁如镜的外观,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结构要求更为突出,为此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无蜂窝麻面,光洁如镜。

[关键词]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 蜂窝麻面原因 及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2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32-1

1水泥混凝土路面“蜂窝麻面”的引发原因

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3.4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不合理使用脱模剂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敷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2消除混凝土不利因素的方法

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直径宜在10~200μm,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25μm)。降低混凝土粘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份,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份,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以及表面张力低于30dny/cm的许多助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严格按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执行。

3工程实例分析

3.1混凝土配合比

浇筑混凝土的4种基本材料是水泥、水、粗颗粒、细颗粒。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辅助添加剂,在选择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基础上,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外观的主要材料之一。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粗、细颗粒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作用,硬化后的混凝土粗、细颗粒应被水泥浆晶体结构所包裹,使水泥浆晶体起到连续作用。如果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则混凝土外表就会出现松散麻面、鱼鳞纹麻面等现象;如果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则混凝土凝结时易出现收缩龟裂。外加剂能通过降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间接起到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强度的作用。

3.2模板制作和安装

钢模和木模在使用性能上有所不同,一般常用的5mm~10mm厚钢模板,加设足够的楞条后,不易变形,便于拼装,表面光滑,但不利于混凝土外表吸收游离水,会增加混凝土外表出现水泡的机会,而木模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但表面粗糙,不适当振捣会损坏模板表面纤维,产生翘曲变形,从而有损混凝土外观美。钢模板在除锈后,均匀涂抹无色或浅色油脂,而木模的脱模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和隔离作用。

3.3混凝土的浇注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外观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分层振捣,混凝土运输到工地现场,应通过溜槽、溜管、输送泵或人工规范施工使混凝土进入模板,以防离析。混凝土分层厚度一般为35 ~40 ,分层浇筑时,保持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其初凝时间(大约为90 min),否则,外表上下层因混凝土凝结速度不一致会出现明显的施工缝。振捣棒行程可按直线行列位移或交错行位移,插入点之间距离为75 ,采取快插慢抽,深入下层5 ~10 。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s,过长则混凝土可能产生离析现象,导致上部浮浆过多而出现麻面、龟裂,下部粗颗粒过多而出现鱼鳞状麻面;过短则混凝土振捣不实,易出现蜂窝孔洞。

为了保证混凝土外表面不出现收缩裂纹,提高混凝土强度,在23℃左右的气温下,10h~12h后即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如基础、路面混凝土等,在浇筑后2h左右即可养护。对于混凝土面的养护,一般用麻袋、草帘、沙土、棚布等遮盖,经常洒水,保证覆盖物下混凝土表面湿润;对墩柱这样体积较小、外露面较多的结构物,在混凝土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用胶布密封,以防混凝土内水分散失;对于木模覆盖面,可直接向上洒水养护。

3.4混凝土外观的修补

对于混凝土外表的麻面,由于模板上涂有油脂作脱模剂,修补前,先往有麻面的混凝土表面涂刷稀草酸溶液,用毛刷擦拭去除油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让其表面湿透。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中的水泥一致,使用不大于1 mm的细砂,但很难将水泥砂浆的颜色调制成与混凝土颜色一致,建议采用7∶3左右的黑白水泥,砂浆配比为1∶2~1∶2.5,于修补前试调对比。

对于混凝土外表出现的蜂窝孔洞,较小时可按麻面处理,较大时,应先凿除蜂窝松散的部分,用钢丝锯或压力水清除粉尘,将湿棉絮用水浸泡后塞进蜂窝内,使其表面充分湿润,用比设计标号高一等级的细膨胀混凝土,顺着斜槽拍进蜂窝内,如果混凝土不成形,可间隔一段时间,分次压进,待压进的混凝土稍凝结后,再按麻面处理的方法来修饰外表。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开始采取措施,适当调整砼配合比,降低砼的黏稠性,在砼的外加剂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在砼的浇筑过程中,控制砼的入模速度,严格按照分层振捣的要求施工,越是砼快浇筑完了越不能马虎大意。

4工程总结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和、引气剂质量、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等各环节强化质量管理,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水泥混凝土作为现代必不可少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各种建筑领域,混凝土的表面质量有时可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所以做好水泥混凝土的表面质量,特别是尽可能的减少蜂窝麻面等常见现象的发生,也是水泥混凝土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德深,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时原因及抑制方法.

[2] 叶列平,混凝土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春霞 ,硅谷 , 2009年01期.

[4] 张士强 白丽杰,《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年06期.

上一篇:常见施工方法下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